资源简介 课时18 河流 自然灾害考点1 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项目 相关概念 主要河流 注入水域外流区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①黑龙江、②松花江、③黄河、④淮河、⑤长江、⑥珠江、⑦澜沧江 太平洋⑧怒江、⑨雅鲁藏布江 印度洋⑩额尔齐斯河 北冰洋分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西麓—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该线东南部的河流多为外流河,西北部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内流区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2.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指河流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 东北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北地区除外)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流量 较小 较小 大汛期 较短(春汛和夏汛) 较短(夏汛) 长(夏汛)含沙量 较小 大 小结冰期 长 较短 无(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汛期短且集中在夏季,多季节性河流。3.主要湖泊:外流湖为淡水湖,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考点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5年2考)1.长江概况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A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 B东海水文特征 干流汛期长,年径流量大,无结冰期干流形状 呈“V+W”形地位 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省的m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江西省的n湖口主要支流 ①雅砻江、②岷江、③嘉陵江、④汉江、⑤赣江、⑥湘江、⑦乌江等主要湖泊 D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C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重要水利枢纽 E三峡水利枢纽、F葛洲坝水利枢纽2.长江水能开发及水运价值水能 优势 条件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资源 开发 与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水运价值 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被称为“黄金水道”3.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与治理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上游 水土流失 营建防护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中下游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 疏浚长江航道,退田还湖,加固江防大堤,防治水污染及海水倒灌等考点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5年1考)1.黄河概况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A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海洋 B渤海干流形状 呈“几”字形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有凌汛、有结冰期地位 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上、中、下游分界点 上、中游分界点是m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是n桃花峪主要支流 C湟水、D洮河、E汾河、F渭河主要水利枢纽 H三门峡、 I小浪底2.黄河的开发及利用(1)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之利。(2)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实行梯级开发,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3.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有凌汛 加固黄河大堤易错警示 黄河水能资源集中在上、中游,长江集中在上游;河口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考点4 自然灾害(5年3考)1.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2.常见的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2)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3.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干旱 华北地区 我国东部夏季风的强弱、进退早晚变率很大,经常产生南涝北旱、北涝南旱现象洪涝 南方地区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主要发生于每年6—10月寒潮 除青藏高原外的大部分地区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发生在冬半年滑坡和 泥石流 自太行山区、黄土高原经四川、重庆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多发于山区的雨季地震 台湾省、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或人类活动诱发地震4.防灾减灾(1)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精准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2)修建防灾工程,如北方地区营造防护林防御风沙灾害。(3)设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4)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进行救灾。要点 长江、黄河的概况与差异1.图示长江、黄河概况(1)长江。(2)黄河。2.长江、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河段 长江 黄河上游 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段水流平缓中游 河道弯曲,多支流、湖泊 支流多,泥沙含量大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 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形成“地上河”典例 (2022·广东)位于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中斩获了6项“世界第一”。该水电站与长江其他水电站联合调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下图为“长江、黄河流域部分水利枢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长江上游河段的总体特征是( )A.支流少 B.水能丰富 C.河段平直 D.水流速度慢(2)下列与白鹤滩水电站共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的是( )①三峡水利枢纽 ②龙羊峡水电站 ③小浪底水利枢纽 ④葛洲坝水利枢纽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长江上游河段位于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山高谷深,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丰富,河段弯曲。第(2)题,读图可知,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利枢纽与白鹤滩水电站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流域。考点1 以外流河为主(2022·湖南株洲)我国水运交通便利,干流航线大多由西向东入海,其中长江的中下游河段,水流平稳,江阔水深,因此长江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内河航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干流航线大多由西向东入海的原因是( )A.降水西多东少B.山脉多为东西走向C.地势西高东低D.东部人口稠密2.以下四条河流中,内河航线最长的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四条河流中,内河航线最长的是长江,B正确。考点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023·山东临沂)2022年10月23日,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白浙工程(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顺利完成。白浙工程西起四川凉山,东至浙江,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下图为“中国主要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白鹤滩所在的金沙江河段水电站密集的原因是( )A.该河段全年多雨,水量丰富B.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水流平稳C.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D.该地区经济发达,用电量大4.白浙工程起点和终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A.重庆 南京 B.成都 杭州 C.昆明 杭州 D.成都 南京答案 3.C 4.B解析 第3题,白鹤滩所在的金沙江河段水电站密集,其原因是该河段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该河段主要位于南方地区,夏季降水丰富;位于长江的上游,水流湍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用电量小。故选C。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白浙工程是指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的起点位于四川,四川的行政中心为成都,终点为浙江,浙江的行政中心为杭州。故选B。(2022·福建)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当时的特点。下图为“长江流域简图”。读图,完成5~7题。5.白帝城位于长江的(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6.古诗句反映的长江该河段,当时( )A.水量大 B.汛期长 C.水位低 D.流速快7.现今,对该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 )A.龙羊峡水电站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丹江口水利枢纽答案 5.B 6.D 7.C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白帝城位于宜昌以西,位于长江的上游。故选B。第6题,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上游河段流速快的特点。故选D。第7题,现今,对该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长江的支流。故选C。考点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2019·广东广州)读图,完成8~9题。8.下列有关A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B.众多支流汇入黄河下游,使下游水量大增C.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D.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桃花峪附近9.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晋B.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水冬季不结冰C.黄河中、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注入渤海D.黄河中、下游流经季风气候区,汛期在春季答案 8.D 9.C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A省是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河流水量较小;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桃花峪附近。第9题,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水冬季结冰;黄河中、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注入渤海;黄河中、下游流经季风气候区,汛期在夏季。(2023·云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0~13题。10.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①能源资源丰富 ②河流航运价值高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为防治黄河源头水量减少,应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黄河上游涵养水源的是( )A.疏浚河道,增水减沙,保持水流畅通B.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治理已退化草原C.扩大上游牧区面积,增加牧民收入D.以桥代路,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12.图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区,应重点增强水土保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河口三角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主要原因是( )①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②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 ③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 ④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10.B 11.B 12.C 13.C解析 第10题,读图分析,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富,如煤炭等,①正确;水量比较小,河道比较浅,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河流航运价值不大,②错误;黄河流域森林资源较少,③错误;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富集,传统文化根基深厚,④正确。故选B。第11题,疏浚河道,增水减沙,保持水流畅通,属于下游涵养水源的做法;黄河上游应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治理已退化草原,涵养水源;扩大上游牧区面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以桥代路不属于涵养水源的措施。故选B。第12题,读图分析,甲、乙位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较轻;丙位于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应重点增强水土保持;丁位于黄河下游,地势低平,泥沙淤积,应疏浚河道,保持水流畅通。故选C。第13题,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不是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①错误;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使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泥沙在下游淤积,入海口处泥沙减少,②正确;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可以提高水质,但不是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③错误;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中游修建水库,向下游输送的泥沙减少,④正确。故选C。(2023·福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脉的诗句。下图为“黄河和太行山脉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4.“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B.有结冰期C.流量大D.流速快15.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6.推测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 )A.南段高海拔地区 B.南段低海拔地区C.北段高海拔地区 D.北段低海拔地区答案 14.B 15.A 16.B解析 第14题,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小于0 ℃,河流有结冰期,“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有结冰期,与含沙量大、流量大、流速快无关。第15题,黄河一般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河流封冻,结冰期大概为3个月,故该情景反映的月份是1月;4、7、10月气温较高,黄河未结冰。第16题,纬度低,气温高,积雪融化快;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融化快,故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南段低海拔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积雪融化慢;北段纬度高,气温低,积雪融化慢。考点4 自然灾害(2022·广东)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17~18题。17.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沙尘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涝18.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17.D 18.C解析 第17题,暴雨指在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强降雨的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在我国,暴雨通常出现在夏季;寒潮和暴雪一般出现在冬季,沙尘暴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出现。第18题,遭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也要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等,不宜外出玩耍,故①③④正确,故选C。(2020·广东)风暴潮是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读“2019年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图”,完成19~20题。19.2019年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分别是( )A.浙、冀 B.鲁、冀 C.浙、鲁 D.桂、辽20.防御风暴潮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鼓励围海造田,扩大陆地面积B.严禁污水排入,防止海洋污染C.禁止沿海捕捞,保护渔业资源D.保护海岸生态,修建护岸工程答案 19.C 20.D解析 第19题,据图可知,2019年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浙江、山东,其简称分别是浙、鲁。第20题,保护海岸生态,修建护岸工程可以防御风暴潮灾害。故选D。(2023·四川成都)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和小相岭山系一带。下图阴影部分为该公园的分布范围。据此完成21~22题。21.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秦 B.黔 C.川 D.甘22.夏季,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时,应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海啸 C.寒潮 D.滑坡、泥石流答案 21.C 22.D解析 第2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在四川省分布最广,川是四川省的简称;秦是陕西省的简称;黔是贵州省的简称;甘是甘肃省的简称。故选C。第22题,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和小相岭山系一带,山区面积广阔,夏季多暴雨,要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台风对这一带影响小;海啸影响不到;夏季没有寒潮。故选D。23.(2021·广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白鹤是一种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候鸟,迁徙时成群飞翔,夜晚在浅水湿地停歇,主要取食湿生或水生植物嫩芽与球茎。图甲为“白鹤迁徙途中景观图”。材料二 鄱阳湖夏季湖面烟波浩渺,冬季水面退缩,露出大面积水深不足20厘米的浅滩湿地。据推测,全球98%的白鹤都聚集到鄱阳湖越冬。材料三 一只被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白鹤“QS”定位信息显示,2018年6月中旬到8月1日,“QS”在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的繁殖地活动频繁,12月18日飞到了我国鄱阳湖。图乙为“2018年白鹤‘QS’南迁路线示意图”。(1)白鹤繁殖地北临________洋,位于__________(填温度带),6月22日前后其繁殖地可见____________现象(填昼夜长短状况)。(2)白鹤越冬地鄱阳湖位于________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湖。(3)简述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成为白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4)鄱阳湖露出的浅滩为白鹤提供了越冬场所。说明冬季时鄱阳湖露出浅滩的原因。答案 (1)北冰 北寒带 极昼 (2)长江 淡水 (3)夏季气候适宜;湿地面积大,食物来源丰富;人类活动少,天敌少,干扰小。 (4)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少,流域来水少;冬季是长江枯水期,长江水位低,因此鄱阳湖水位随之降低。解析 (1)读图可知,白鹤繁殖地北临北冰洋,位于北寒带,6月22日前后该地可见极昼现象。(2)鄱阳湖位于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对长江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3)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成为白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夏季气候适宜;湿地面积大,食物来源丰富;人类活动少,天敌少,干扰小等。(4)读材料二可知,冬季时鄱阳湖露出浅滩,主要是因为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少,流域来水少;冬季是长江枯水期,长江水位低,因此鄱阳湖水位随之降低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