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 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交通法规、安全意识”。核心语言项目是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主要话题是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围绕交通方式而展开,主要运用“How/How long/How far”询问“去某地的交通方式、时间、距离”。围绕“如何到达学校”这一话题安排了三个任务:一是列举所学的交通工具,从中挑选出各自喜欢的交通方式,并说明原因,巩固并学习一些交通方式的名词;二是让学生互相询问所喜爱的出行方式,并根据情况作出描述,学会用how long/how far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句型;三是运用目标语言进行简单的书面描述,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目标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he get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要求学生掌握好助动词do在不同人称,特别是第三人称单数后的变化。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表示交通方式的词组、句型,从而熟练地谈论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出行的话题。交通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ection A围绕“出行”话题,集中呈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在学生掌握英语数字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询问和回答两地距离和出行花费时长的语言能力。加强口语练习,通过互动交流来巩固本单元所学语法项目。 Section B在Section A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听力强化训练,加强巩固交通方式的表达。通过阅读中国一个偏远村庄的孩子们“独特”的上学方式—滑索道,让学生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通过笔友来信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能够谈论自己或他人的上学、上班或旅行的交通方式。单元学情 分析 该单元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主题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极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本单元通过听说技能的训练,能正确运用动词take以及介词by来表达出行方式。教师在导人时要层层递进,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从年龄特征看,学生们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兵教兵”小组训练,鼓励性评价等措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法建议:语音教学:模仿操练;词汇教学:演示讲解、情景操练、反复使用;口语教学:互相操练、对话练习、交际活动;阅读教学:回答问题和填空练习;听力教学:听音选词、写词和整理、完成对话;写作教学:补全对话、模仿写作;语法教学:总结规律、比较异同、模仿操练。本单元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Imitating and repeating,Practicing,Comparing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开课堂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调查活动,谈论各个人能力并讨论加入适当的俱乐部并给出理由。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 目标 语言 能力 1.通过情境体验,能掌握出行方式、距离和花费时间的提问和表达, 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言询问并回答日常出行方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和对话创编,复习目标句型,通过总结归纳,能够掌握 “how”, “how long”, “how far” 的具体用法,提升理解语言现象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能运用连词表达出行路径,通过精听泛听,能学会如何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细节信息。 4.通过略读,能够识别文章体裁和来源,通过寻读等活动,能够理解并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5.通过头脑风暴和绘制线路图,能构思写作内容,通过四格法,能够布局谋篇,运用写作策略构思,起草作文。学习 能力 1.通过观察图片,圈划题干中的关键词,能够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和预判,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及策略运用能力。 2.通过阅读题目所给信息,能够预测听力内容,并用目标句型进行简短对话,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分析角色,能够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及策略运用能力。 4.通过互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能够掌握独立阅读的策略,进行深度思考和沟通。 5.通过预测、抓关键词、猜测词义和填表活动,能够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推断,理解文章细节并复述文章,通过互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6.通过自查和互查,能够进行文章的批改和订正。思维 品质 1.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感知不同出行方式的利弊并作出选择。 2.通通过小组活动,运用目标语言规划更加合理的出行方式,提升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同伴活动,能理解多种交通工具同时使用的便捷 3.通过访谈活动,能够理解人物的教育环境,激起同理心,珍惜自身当下的学习环境。 4.通过小组讨论,能够乐于与同伴分享,接纳建议并修改作文,提高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文化 意识 1.通过目标词汇和语言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外生活习惯差异,能够谈论自己和他人的出行方式,体验不同的文化带来的魅力。 2.通过目标词汇和语言的学习,能够运用学到的语言描述日常出行并提高安全意识。能够了解当代教育资源的差异,感受交通带给人的便利。单元 重难点 1. 通过情境体验,能掌握出行方式、距离和花费时间的提问和表达。 2.通过观察图片,圈划题干中的关键词,能够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和预判,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及策略运用能力。 3.通过填空练习、造句训练和小组活动,能够运用“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句型谈论出行方式并做出回答。 4.通过小组活动,能运用连词表达出行路径。通过精听泛听,能学会如何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细节信息。 5.通过略读,能够识别文章体裁和来源。通过寻读等活动,能够理解并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6.通过头脑风暴和绘制线路图,能构思写作内容。2. 通过四格法,能够布局谋篇,运用写作策略构思,起草作文。单元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PeriodⅠ Section A (1a~2e) 1.学习交通工具类的单词及短语。 2.学习基数词的表达。 3.学习用How询问去某地的交通方式及答语。 1.熟练掌握交通工具的单词。 2.熟练掌握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的英文表达。 3.能够掌握how及其短语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4.能自由谈论不同的出行方式。 5.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及礼貌乘坐交通工具的优良品质。 1.重点:熟练掌握由how引导的三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难点:能够使用表示交通工具的短语自由谈论出行方式。PeriodⅠI Section A(Grammar Focus~3c) 1.学习生词和其他乘坐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2.继续学习how/how far/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1.识记并运用新的交通工具的单词和短语。 2.学习并掌握how/how far/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3.倡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重点: (1)how/how far/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乘坐交通工具的表达方法。 2.难点:how/how far/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Period Ⅲ Section B(1a~1e) 1.学习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2.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3.学习并运用多种出行表达方式并能描述自己或别人由学校返家的过程。 1.掌握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2.通过进行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学生能灵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1.重点:听懂并复述由家到学校的过程。 2.难点:灵活地运用多种出行表达方式描述由学校返家的过程。Period Ⅳ Section B(2a~2c) 1.学习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和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2.阅读文章获取有效信息。 1.掌握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重要句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偏远地区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启发学生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1.重点: (1)掌握文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型。 (2)如何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难点: (1)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领悟语句的含义。 (2)使用目标语言,运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复述。Period Ⅴ Section B(3a~Self Check) 1.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目标单词、短语和句型。 2.学习运用写作策略创作一篇相关话题的作文。 3.了解邮件的格式并学会写邮件。 1.运用目标词汇和句型来谈论出行方式。 2.能灵活运用目标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出行的交通方式。 1.重点: (1)熟练掌握有关交通方式的词汇和短语。 (2)能正确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谈论交通方式。 2.难点:能灵活运用目标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出行的交通方式。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效果显著。任务型教学法的采用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学生为本,构建有效的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突出语言的语用功能,通过学科整合进行拓展,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同形式的朗读及角色扮演,训练了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在每个听的活动之前都做了相关的渗透与锦垫使学生对听力活动充展期待;活动设置由易至难,由控制到开放,逐层递进,使学生准确获得信 息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从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自然过渡。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贯彻语音教学, 会学生使用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输出环节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了口头报告的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可以采取情景对话、课本剧等多种模式,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堂,提高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兴趣。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对新课标和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以完善今后的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