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课时 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 目标 责任意识: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意识和参与能力。 政治认同: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责任意识: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全球意识,形成心怀天下的情怀;关注世界发展变化,理解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学习 线索 本课时围绕“推动和平与发展”共设置两目。第一目是“维护世界和平”,了解战争的惨痛代价而让人们倍加珍惜世界和平,知道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世界和平;理解当今世界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人们要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知道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第二目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懂得人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理解世界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知道各国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而努力。重点 难点 重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难点: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教法 学法 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法。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当今世界局部战争与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有关材料。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知道当今世界威胁和平、影响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和平与发展,从而导入新课。 《2023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报告指出,2022年面临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且亟需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数连续第四年增加,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七个国家的民众即将陷入饥荒。创历史新高。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为什么和平成为时代主题之一 ) 2.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采取了哪些措施 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局势 4.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5.为什么要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一 ) 6.当今世界,各国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维护世界和平 1.展示有史以来战争造成的损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有关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和地区有61个;卷入战争的人数达20亿以上;伤亡有9000余万人,死亡5100余万人;经济损失5万多亿美元。 1945年,美国为了让日本尽早的投降,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丢下了两颗原子弹,爆炸使得方圆数百公里所有的建筑物全部被摧毁,所有在爆炸中心的人都瞬间的气化了,炸死241309人,炸伤313041人。800万人无家可归。 学生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教师点拨:(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导 与 学 过 程 2.展示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有关图片。 学生思考:阅读上面的图片后,你对世界局势有怎样的认识 教师点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可能性。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2)当今世界,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3.知识归纳:为什么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教师点拨:(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3)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4.展示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打结的手枪”的青铜雕塑图片及有关材料介绍。 学生思考: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人类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新的探索 教师点拨:(1)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2)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3)派驻维和部队。(4)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由此说明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5.展示中国在联合国阐明解决俄乌冲突的有关材料。 2023年12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举行公开会。中方表示,中方将继续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倡导通过谈判消弭冲突,通过协商化解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有利于恢复欧洲和平稳定的努力。 学生思考: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教师点拨: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6.展示意大利民众为反对战争而进行游行示威的材料。 2022年11月5日,意大利首都罗马,数万人举行反战游行,呼吁俄乌冲突双方立即停火,通过和平谈判结束冲突。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万人参加了游行。参与者表示,西方国家不应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谈判是实现和平的唯一方式。 学生思考:上述材料表明,作为公民,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7.知识归纳: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教师提示:(1)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等。(2)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3)人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探究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1.展示当今世界许多人因缺少食物、饮水陷入生存困难的有关图片和材料。 据世界银行估计,极端贫困人口(每天生活费低于1.90美元)约有7亿人。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学生思考:阅读上述图片和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 教师点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贫困问题。 学生思考: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是什么 教师点拨: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展示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对比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数据对比。 学生思考:透过以上数字,你对世界经济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教师点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教师随笔导 与 学 过 程 3.展示部分国家因战争、自然条件恶劣、公民文化程度影响发展的图片和材料。 学生思考:世界经济发展为什么不平衡 这有什么危害 教师点拨:(1)原因: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难以摆脱贫困。(2)危害: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4.知识归纳:为什么要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教师点拨:(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3)由贫困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5.展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材料。 2000年联合国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 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普及初等教育。 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 降低儿童死亡率。 改善孕妇保健。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联合国确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30)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个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儿童的权能。 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学生思考:为消除贫困,联合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点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6.展示东盟各国在减贫与发展中的经验性做法有关材料。 老挝:重点关注乡村发展和减贫,专门出台了法案确保社区福祉和发展。 柬埔寨:推出“四角战略”,通过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多样化、私营部门和市场发展、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马来西亚:通过免费教育和医疗、为极端贫困人口提供住房、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实现减贫。 新加坡: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家庭护理和医疗机构构筑起社会安全网。 学生思考:阅读上述材料,你在各国减贫与发展的问题上会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7.展示国际社会以及中国为消除贫困作出努力有关材料。 中方为了全球减贫事业,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中方在非洲援建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 学生思考:通过上述材料,你对当今世界减贫事业有怎样的认识 教师点拨: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8.知识归纳:当今世界,各国怎样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教师点拨:(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3)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教学 反思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 谋求互利共赢教学 目标 1.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够增强对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意识和参与能力。 2.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了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知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努力;懂得作为公民要关注世界发展、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形成心怀天下的情怀。学习 线索 本课时共设置两目,按照“各国中国各国人民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第一目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知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懂得各国如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努力。第二目是“关心共同命运”,知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以及我们每一个人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重点 难点 重点: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难点:关心共同命运。教法 学法 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法、例证法。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情境导入 展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内容。这一讲话表明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坚持互利共赢的准则,从而导入新课。(见课件) 2022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同世界特别是亚太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当今世界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 这些问题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应该怎么做 4.中国是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应该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应对全球性问题 1.展示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贫乏带来的影响有关材料。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十年的气温都高于前一个十年。2023年,全球范围内记录了极端高温、强降水、洪水和迅速增强的热带气旋等大量极端气候事件。 学生思考:上述材料说明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展示任林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有关材料。 教师归纳: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例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 学生思考:面对许多全球性问题,有些国家采取以下两种解决方式。你觉得这些方式是否可行 为什么 (1)独自应对,自我封闭。 (2)事不关己,相互推诿,逃避责任。 教师点拨:第一种方式不可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第二种方式不可行。这种态度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导 与 学 过 程 3.知识链接: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师点拨: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目标: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4.知识归纳: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师点拨:(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4)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5.播放视频《国家主席习近平五点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生思考: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师点拨:(国家角度)(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2)“五个坚持”(基本内涵)。①政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安全: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③经济: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④文化: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⑤生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6.展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上的讲话内容的讲话。 2023年1月24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在阿根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作视频致辞表示,中方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继续守望相助、携手共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生思考: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谈谈中国是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 教师点拨: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教师随笔导 与 学 过 程 探究二:关心共同命运 1.展示土耳其发生地震后国际社会救援情况情况有关材料。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在12小时内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截至8日,已有逾70个国家和地区向灾区提供了救灾人员、设备和各种援助。这其中有中、美、英、法、德、加拿大、巴西、印度、伊朗、伊拉克、萨尔瓦多、埃及等国家。相濡以沫、共渡时艰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思考:土耳其发生地震后,为什么国际社会积极援助 教师点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2.播放战乱给阿富汗儿童带来深重灾难的视频。 学生思考:阿富汗儿童的遭遇启发我们如何关切世界、关注他人 教师点拨: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3.展示德国青年扎根山区支教和中国人民援建非洲的图片。 学生思考: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4.知识归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应该怎样做(个人角度) 教师点拨:(1)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2)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增进包容与合作。(3)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 5.知识拓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教师点拨:(1)学习本国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活动。(2)在对外交流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立场的观点和主张,态度坚定而温和。(3)努力学好外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了解外国人的礼仪习惯、交往方式、思维特点,交往时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5)对国际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形成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积极态度。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