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专题讲义: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专题讲义: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专题讲义: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梳理
1.透镜:利用光的 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 ,边缘 。对光有 作用。
3.凹透镜:中间 ,边缘 。对光有 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
(1)凸透镜:
(2)凹透镜:
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眼睛和眼镜:
(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 实像。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 远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 ,成像于视网膜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 ,成像于视网膜
佩戴用 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佩戴用 透镜做成的眼镜
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2.如图所示,是有关眼睛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图分别是远视眼及矫正 B.甲和丙图分别是近视眼及矫正
C.丁和乙图分别是近视眼及矫正 D.丁和丙图分别是远视眼及矫正
3.某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像未画出),则其成像原理与下列仪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显微镜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6厘米处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8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
5. 自动对焦相机用红外线或超声波进行测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
B.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焦距35mm的相机底片离镜头距离小于35mm
D.红外线测距照相机和超声波测距照相机都可用来在月球上拍照
6.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一定是(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7.小虎用如图所示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短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更靠近眼睛
D.物镜越大,成像越清晰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同学先用图-1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把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图2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一下,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图2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9.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给同学们授课。在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是虚像
B.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C.图甲中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在水球的一倍焦距以内
D.图乙的像距小于图甲的像距
10.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实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 (填“物距”或“像距”)。
12.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 (选填“一倍焦距内”或“二倍焦距外”)的位置;经过目镜折射后成一个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13.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像(选填“实”或“虚”),教学中的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投影片上的图案经镜头后形成一个 、 的像。
14.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前应记录凸透镜的 ,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实验中各器材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 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 能够在光屏上得到像(后两空均选填“一定”或“可能”).
15.如图,投影仪上的透镜B是一个螺纹透镜,它的作用是 。在图中所示的投影仪原理图中,物距是指投影片到 (填出具体名称)的距离,图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
  
三、作图题
16.(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
(2)如图,请作出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
四、实验题
17.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刚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另一侧,调整凸透镜和纸的距离,当纸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2)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甲所示.为了能在光屏上完整成像,可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下”、“左”、“右”)调节;
(3)解决上述问题后,移动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则此时的物距为 ,移动光屏恰好得到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此规律可以制作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4)不改变光源和透镜的位置,换一个焦距的凸透镜,此时要使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远离”),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F”光源的图案如图1,此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的像是图2中的 。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图乙是用此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在(2)的基础上,将透镜换成焦距是8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的成因相同。若蜡烛、光屏不动,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与(2)中同样性质的像,应将凸透镜 (选填“远离”或“靠近”)蜡烛;
(4)在(2)的基础上,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光屏移到 cm刻度处,光屏上会接到蜡烛的像,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五、计算题
19.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0cm时,另一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根据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u,物像间距L 画出的图像(以f为长度单位),在物理学中,用像距v和物距u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m,即,且m>1时成放大的像,m<1时成缩小的像,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当u=3f时,凸透镜能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像?
20.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小安想测一测烛焰和像移动时的速度,于是她将f=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进行了如下测量和计算。(计算中涉及速度相关计算可应用公式,,等,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k表示时间)
(1)如图所示,使烛焰起始位置在9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63cm刻度线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7s内将烛焰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7s内烛焰和像各自移动时的速度;
(2)将烛焰从30cm刻度线处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右移动2s,若这2s内烛焰的像移动的速度是烛焰移动速度的2.5倍,请通过计算确定: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时,光屏位于光具座的哪条刻度线上?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B
6.D
7.D
8.C
9.B
10.D
11. 凸透 物距
12. 缩小 一倍焦距内 放大
13. 凸透
缩小 倒立 实 凸透 倒立 放大
14. 焦距 同一高度 一定 一定
15. 会聚光线 透镜A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6.
17. 最小最亮 下 15.0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A
18. 10.0 缩小 近视眼 远离 70 不能
19.(1)10cm;(2)缩小的像
20.(1)0.01m/s;(2)85cm的刻度线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