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共82张PPT)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共82张PPT)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

资源简介

(共82张PPT)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
类型清单
类型一 力学实验题
类型二 电(磁)学实验题
类型三 光学实验题
类型四 热学实验题
类型一 力学实验题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3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5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6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实验7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8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2022·黔东南州20题,5分)一次周末,小红同学与家人一起到剑河游玩,苗族姑娘们用银饰把自己装扮得十分光彩夺目(如图所示),顿时吸引了她的眼球。她很想知道银饰物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于是在商店买下了与银饰物相同的一片银叶,回校后组织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注:银的密度为10.5 g/cm3)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1)小红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才能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将银叶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银叶的质量是   g。
(3)用量筒和水测量银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细线体积忽略不计),银叶的体积为   cm3。
(4)根据以上测量数据,算出银叶的密度为      kg/m3,由此判断该银叶是    (选填“空心”或“实心”)的。

39.2
10
3.92×103
空心
4
5
1
3
2
9
10
6
8
7


2. (2022·营口)酒精消毒液已成为居家必备用品。小强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测量某酒精消毒液的密度。
 
4
5
1
3
2
9
10
6
8
7


(1)将天平放在     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测量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消毒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78 g。
②将烧杯中部分消毒液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内消毒液的体积为    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消毒液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其质量为  g。
④消毒液的密度为      g/cm3。
 
水平台

40
44
0.85
4
5
1
3
2
9
10
6
8
7


(3)小强测量一个木块(ρ木<ρ水)的密度,由于木块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利用电子秤、一根细钢针、烧杯和水设计如下实验,测出了木块的密度。
①如图丁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②如图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③                     ,电子秤的示数为 m3。
④木块密度ρ木=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4)测完密度后,小强发现由于电子秤没调零,每次测量结果都偏大2 g,则测得的木块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用细钢针把木块压入水中,使木块浸没在水中
ρ水
不变
4
5
1
3
2
9
10
6
8
7


3. (2022·荆州)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能够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是根据       的原理。
(2)小明同学刚开始拉木块时,木块没有被拉动,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
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的大小。
(3)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二力平衡
等于
压力大小
4
5
1
3
2
9
10
6
8
7


(4)在图丙所示的情景中拉力增大为4 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
(5)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水平拉动木板向左运动,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8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 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木板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N。
3.2

2.6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4. (2022·黔东南州18题,4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自由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受到阻力大小 大 较大 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4
5
1
3
2
9
10
6
8
7
32.20
实验3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思路指

(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法。
(2)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后,停下来的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写在上面表中相应空格处。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就越    。
相等
转换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5. (2022·武汉)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科学推理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1)两次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          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     ,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     ,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同一高度由静止
变小
为零
运动状态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6. (2022·广东)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思路指

(1)小明安装好杠杆后,发现其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在A处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 N。如果在B处施加一个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当方向为      时,拉力最小,大小为     N。
(3)课后,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杠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两边恰当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同种硬币,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丙所示,则力臂l1∶l2=   ,若两边同时各取走―枚硬币,则杠杆的   端将下沉。

竖直向下
2
2:1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7.(2021·遂宁)涪江六桥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 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5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思路指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   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第1、第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匀速

1、3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5)通过比较第3、第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6)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根据以上结论和生活经验,你建议可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
A.减轻动滑轮重  B.增加所提物体重
C.机械加润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ABC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8.(2022·广安)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6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思路指

(1)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是否有明显变化,这是为了检查压强计的      。
(2)通过比较A、B、C三图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通过比较D、E两图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的   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B图与     图可知,三峡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原因。
气密性
相等
密度
D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9.(2022·毕节36题,6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将一个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使其浸入水中,实验过程和对应的实验数据如图甲、乙、丙、丁、戊所示。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7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路指

(1)由图甲、丙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图甲、乙、丙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选填“排开液体”或“物体”)的体积有关。
(3)分析图      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1.0
排开液体
丙、丁、戊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10.(2022·贵阳26题,10分)“十次事故九次快”说明汽车超速会带来危害,汽车“多拉快跑”更是追尾事故中的罪魁祸首,超速与超载严重危害了道路交通安全。
小明通过实验探究货车超速与超载在追尾事故中的危害,用到的器材有小车(模拟货车)、木块(模拟被追尾车辆)、砝码若干、坡度固定的斜面。
4
5
1
3
2
9
10
6
8
7
实验8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路指

将小车从如图甲所示的A处自由释放,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s0后停止,s0可视为刹车后运动的距离。将木块静置于小车右侧所在的位置B处,表明符合核载量并在限速内的货车不会对前车追尾。
请回答下列问题: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1)探究货车超速的危害:如图乙所示,木块置于B处,小车由斜面顶端释放,撞击木块并与木块共同运动一段距离s1,这表明货车超速   (选填“会”或“不会”)产生追尾的危害。本实验可用木块运动
的 反映追尾的危害程度。
(2)探究货车超载的危害:如图丙所示,木块置于B处,将砝码固定在小车上,仍从A处释放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逐次增加砝码个数重复实验,发现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几乎都为s0,均未与木块撞击。小明猜想: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时,虽其动能随      的逐次增大而增大,但仍未追尾,原因可能是小车此时     还不够大。

距离
质量
速度
4
5
1
3
2
9
10
6
8
7
思路指

(3)由(2)题中的实验看出小车超载几乎不会追尾前车,但生活中货车超载引起的追尾事故却频频发生。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设计一步实验操作(木块仍置于B处),证明货车追尾前车会因超载带来危害。
①操作:                      。
②请你对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合理预设,并指出仅因超载造成追尾的危害程度在实验结果中是如何体现的
将装有砝码的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释放,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若木块运动的距离比乙图中木块运动的距离更远,则木块两次运动距离之差即可体现仅因超载带来的危害程度 。
4
5
1
3
2
9
10
6
8
7
类型二 电(磁)学实验题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2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4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5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6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7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实验1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实验8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思路指

1.(2022·岳阳)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1.5 2.1 2.8
电流/A 0.1 0.14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1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思路指

(1)如图甲,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   (选填“左”或“右”)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而电流表有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可能是待测电阻Rx      (选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测得几组数据如上表,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为   A。
(4)三次所测电阻的平均值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短路
0.18
15.2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5)若要测一个额定电压为U0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电源电压U不变,定值电阻R 的阻值已知。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下列电路能实现的是   (仅一项正确)。
C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2.(2022·常德)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 V的源,“3.8 V 0.4 A”的小灯泡、标有“20 Ω 1.5 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2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思路指

(1)甲组同学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则他一定是将导线接在了如图中滑动变阻器的   (选填“A”或“B”)接线柱上了,此外他们还存在一个不当的实验操作:   。
(2)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为     ~20 Ω。
A
实验前没有断开开关
5.5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3)下表是乙组同学将电路图连接完整后并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当他们做完第1次实验后做第2次,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2.0 3.0 3.8
电流/A 0.33 0.34 0.40
B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4)在乙组中小洋是负责数据分析的,他认为用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为8.1 Ω,即为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值。请你对此做出简要的评估: 。
不正确,小灯泡的阻值和温度有关,不是定值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3.(2022·龙东)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图甲是未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思路指

(1)连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   。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断开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4.5 V,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填一种情况即可)。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
为    V,为了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小灯泡断路
1.9
B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5)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6)由图丙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灯丝电阻受    的影响。
0.625
10
温度
4
5
1
3
2
9
6
8
7

4.(2022·黔东南州21题,5分)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3 V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30 Ω 2 A”。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4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思路指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出现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电阻断路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3)排除故障后,改变滑片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空白处的电流如图乙所示,请将数据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             。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0 0.20   0.40 0.50 0.60
0.30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4)为了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又找来10 Ω、15 Ω、20 Ω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1 V,接下来用10 Ω的电阻替换原电阻,应将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滑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1 V,记录电流表示数。再将15 Ω、20 Ω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重复以上步骤;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②当将2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片都无法满足预设电压为1 V的条件。为使该电阻也能完成实验,小华认为可以改变电压表的预设电压,该预设值应不低于    V;他们重新进行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丙所示的图象,由此可得结论:            ;同组的小明认为不改变电压表预设值也可解决上述问题,只需将上述准备的10 Ω电阻       (填连接方式)在电路中就可以顺利完成实验。
1.2
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串联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5.(2022·毕节37题,6分)小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时,定值电阻R有5 Ω、10 Ω、20 Ω三种规格,R1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3 V不变。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1)为能完成实验,用笔画线将图甲连接完整。
(2)小华首先将阻值为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如图乙所示,其原因可能是                。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3)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作为第一组数据;接下来用10 Ω的电阻替换5 Ω的电阻做实验,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A时,作为第二组数据,然后将20 Ω的电阻替换10 Ω的电阻继续实验,并正确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得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0.2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6.(2022·宜昌)小杰和小芳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等量的空气,各放置一段电阻丝,并连接一个装水的U形管,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装置的密封性能良好,电源电压为6 V。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5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思路指

(1)小杰根据图甲观察到的现象得到“在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时,    ,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的结论。
(2)小芳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下列能支持她猜想的现象是    。
A.正常工作时,“36 V 54 W”的灯泡比“12 V 6 W”的灯泡亮
B.接线板上接入的用电器越多,导线越容易发热
C.电熨斗工作时发热明显,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电流越大
C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3)为了验证猜想,小芳选用了5 Ω和100 Ω的电阻丝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请你用笔画线把电路连接完整。
闭合开关,她发现较长时间后两个U形管的高度差均不明显,原因是    ,请你提出改进办法:                     。
串电路中电流太小或电源电压太低
将100 Ω的电阻丝换为阻值更小的电阻丝或增大电源电压
4
5
1
3
2
9
6
8
7
思路指

7.(2022·河北)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做“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6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思路指

(1)实验时,小明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2)小明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5次操作,其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选填所有符合要求的操作序号)。
(4)利用“磁生电”工作的装置有      (选填“电铃”“扬声器”“动圈式话筒”或“电磁起重机”)。
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①③④
换一个磁性更强的磁体
动圈式话筒
4
5
1
3
2
9
6
8
7
(3)完成实验后,小明认为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
思路指

8.(2022·河南)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实验中:
(1)在装有螺线管的硬纸板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铁屑分布无明显变化,这时需    纸板,观察到铁屑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可见,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
轻敲
条形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7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思路指

(2)用小磁针探究磁场方向时,发现小磁针没有标N、S极,请写出一种判断小磁针N、S极的做法:                     
(3)对调螺线管所接电源正、负极,周围小磁针的指向也随之对调,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的    有关。
动将小磁针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其静止时,
方向
4
5
1
3
2
9
6
8
7
指向北的一端为N极,指南的一端为S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

9.(2022·海南)某实验小组用自制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他们用相同的漆包线和铁钉绕制成两个电磁铁A和B,B铁钉上绕有更多匝数的线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
5
1
3
2
9
6
8
7
实验8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思路指

(1)如图甲,闭合开关,电磁铁A的钉尖是    (选填“N”或“S”)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能吸引      (选填“更多”“不变”或“更少”)的大头针。
(2)如图乙,把电磁铁A和B串联,闭合开关,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磁铁B总能吸引更多的大头针,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举一例:     。
S
更少
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电铃
4
5
1
3
2
9
6
8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相同,线圈的
类型三 光学实验题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思路指

1. ( 2022·自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
2
4
3
1
ON
40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思路指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D
2
4
3
1
思路指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在      (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内。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不能
同一平面
B
2
4
3
1
思路指

2.(2022·福建)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4
3
1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思路指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   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     时,该位置记为A'。
(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
是    像。
竖直
完全重合

2
4
3
1
思路指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      。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 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对称
10
不变
2
4
3
1
思路指

3.(2022·恩施州)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4
3
1
思路指

(1)如图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目的是        (选填“比较像的亮度”“确定像的虚实”或“替代蜡烛的像”),当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就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了。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   的。
替代蜡烛的像
不变
可逆
2
4
3
1
思路指

4.(2022·辽宁)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 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
4
3
1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思路指

(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
此时应向    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 在光屏中央。
(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    cm。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    (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10
15
照相机
2
4
3
1
思路指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
(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     (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放大
B
2
4
3
1
类型四 热学实验题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1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思路指

1.(2022·黔东南州19题,4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3
5
4
1
2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思路指

(1)实验时应将    (选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     ,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碎冰
受热均匀
-3
晶体
3
5
4
1
2
思路指

2.(2022·营口)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3
5
4
1
2
思路指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的位置。为使冰块均匀受热,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
为     ℃ 。
C
碎冰
-3
3
5
4
1
2
思路指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第6 min,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0~4 min升温比8~12 min升温快的原因
是     。
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晶体
水的比热容大
3
5
4
1
2
思路指

3.(2022·毕节35题,4分)某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3
5
4
1
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思路指

(1)实验前调整器材时,图甲中应该先调节   (选填“A”或“B”)的高度。
(2)图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Ⅰ和Ⅱ,由图线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由图还可以知道,沸腾前Ⅰ、Ⅱ两条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水的      (选填“初始温度”或“质量”)不同。
A
温度保持不变
初始温度
3
5
4
1
2
思路指

4. 某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核心素养·科学推理
3
5
4
1
2
思路指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夹”)的位置。
(2)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上图丙所示,温度值为   ℃,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

铁圈
石棉网温度比水高,水可
3
5
4
1
2
以继续吸热
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中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分别得出如图丁所示甲、乙两条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5)小华探究盐水的沸腾实验,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发现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火焰大小不同
盐水浓度变大
3
5
4
1
2
思路指

5.(2022·广安)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3
5
4
1
2
实验3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思路指

(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 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   ℃ 。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      (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法。
加热时间
42
A
控制变量
3
5
4
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