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4讲 温度与物态变化(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4讲 温度与物态变化(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模块三 热学
第4讲 温度与物态变化
模块三 热学
数据记录 课标要求
1
数据追踪 素材应用
3
数据剖析 重难突破
4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6
栏目导航
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
2
数据透视 实验剖析
5
数据记录 课标要求
1
内容要求
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
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3.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晶体与非晶体
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温度计
体温计
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
2
物态变化
蒸发与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做温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
(3)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     ℃ ;洗澡时适合的水温为42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4 ℃ 。
考点 1 温度与温度计
考点精讲
37
2.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      。
(2)使用方法:
a.会认: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    和    。
b.会选: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再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会拿:拿温度计时,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用手触碰温度计的玻璃泡。
d.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    和侧壁,否则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e.会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
    。
f.会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零下温度不要忘记写“-”号。
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容器底
相平
3.体温计
(1)使用前,先将水银甩下去;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示数为
  ℃。
可以
35~42
0.1
37.1
物态变化 判断 吸、放热情况 示例
熔化 从固态变为液态 吸热 蜡烛流泪
凝固 从液态变为固态 放热 河水结冰
汽化 从液态变为气态 吸热 酒精蒸发
液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 放热 草叶上的露珠
升华 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吸热 樟脑丸消失
凝华 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放热 雾凇的形成
考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2.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示例 金属、海波、冰、食盐 松香、玻璃、沥青、石蜡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 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________   持续吸热
图象
特点 (1)熔化前(AB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固态 (2)熔化时(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为    态;在B点,晶体仍是固态;在C点,晶体完全熔化为液态 (3)熔化后(CD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液态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出现固液共存态
吸热
固液共存
续表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________      持续放热
图象
特点 (1)凝固前(EF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 (2)凝固时(FG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在F点时,晶体仍处于液态;在G点,液体完全凝固成固体 (3)凝固后(GH段):凝固后,晶体继续放热降温的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不出现固液共存态
放热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一定温度下发生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热快慢、大气压高低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   现象,都需要______    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大小
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汽化
吸热
考点 3 蒸发与沸腾
1.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  )
2.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
3.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  )
4.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
5.凝固必须是向外放热的。 (  )
6.液体只有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蒸发。 (  )
7.体温计可以用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
8.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
易错速判
×
×
×


×
×

数据追踪 素材应用
3
命题点 1 自制温度计
命题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与吸、放热判断
命题点 1 自制温度计
1.(2021·绥化)小明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与橡皮塞、橡皮塞与瓶口密封,如图所示。实验时,常温条件下将该装置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
情况是  。请你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
  。
先下降后上升
先受热膨胀,容积变大,液柱下降;水后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液柱上升
玻璃瓶
命题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与吸、放热判断
2.(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C.水蒸气在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A
数据剖析 重难突破
4
重难点 物态变化的辨识
例 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
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重难点 物态变化的辨识
汽化
放出
1
2

3
方法指导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示意图
1
2

3
对应练习
1. (2022·铜仁模拟)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B
1
2

3
2.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办公室王老师的空气加湿器也冒出“白气”。以下关于“白气”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这三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三种“白气”都是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的液体
D
1
2

3
3.(2022·贵阳花溪区模拟)(多选)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室内表面
BD
1
2

3
数据透视 实验剖析
5
实验 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 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 及作用 (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或停表)
(2)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3)搅拌器: 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顺序: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及 注意事项 (1)选用较小的固体颗粒:受热更均匀;固体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测得的温度更准确
(2)先固定下面铁圈的位置,保证酒精灯用     加热
(3)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
a.    (选填“能”或“不能”)接触烧杯底、侧壁
b.使烧杯中的水面      (选填“超过”或“不超过”)试管中的固体
(4)用酒精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5)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
使固体受热均匀
自下而上
外焰
不能
超过
实验 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梳理
实验分析 (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固体物质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温度—时间图象的分析:
a.晶体在不同时间段状态的判断(熔化前为固态,熔化时为      ,熔化完成后为液态)
b.晶体熔化经历时间的判断(加热过程中晶体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熔化时间即晶体为固液共存态时的时间)
(3)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交流与 反思 (1)烧杯口的“白气”、试管壁的水珠成因: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珠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 ℃时,冰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3)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    不同,吸热能力不同
(4)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及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断升高
实验结论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热量,温度不断___________   
续表
固液共存态
液化
比热容
不变
升高
实验梳理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A、B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针对训练
实验梳理
(1)组装器材时,最先固定图甲中    (选填“上”“中”或“下”)端的位置。某时刻右侧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分析乙图象可知,属于晶体的是    (选填“A”或“B”)物质。若要在第4 min时使物质A、B的温度相同,可以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质量。
(3)已知B液体的沸点等于水的沸点,继续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在水沸腾过程中,试管中B液体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

B
减少
不能
实验器材及作用 (1)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停表的使用 (3)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________  (4)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实验操作及 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安装顺序:___________     (2)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物理量:__________       (5)验证水沸腾需要吸热的实验操作:移走酒精灯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加热时间
自下而上
需要
时间和温度
实验 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分析 (1)水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
a.沸腾前:有少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__   
b.沸腾时:有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直至破裂
(2)根据表格数据或图象判断水的沸点: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交流与反思 (1)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实验环境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2)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温水加热,以提高水的     ;或给烧杯加盖,以减少热量损失
(3)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4)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及烧杯口的“白气”成因: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
实验结论 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
续表
减小
增大
低于
初温
液化
保持不变
实验梳理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开始实验后,小明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自下而上
相平
针对训练
实验梳理
(2)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纠正错误操作后,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丁所示,是烧杯中的水沸腾   (选填“时”或“前”)的情形。
(5)通过这个实验,小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液化
96
不变
小于

调为小火
(2018~2023)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6
命题点 1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命题点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
命题点 1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贵阳6考,遵义3考,毕节3考)
1.(2022·遵义20题,3分)炎炎夏日,汽车停放在阴凉的地下车库。当汽车开出车库时,司机发现车外后视镜变得模糊不清。该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2.(2022·六盘水7题,3分)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B
A
1
2
3
4
5
3.(2021·毕节3题,3分)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B.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
1
2
3
4
5
4.(2021·黔东南州4题,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1
2
3
4
5
5. (2020·贵阳15题,4分)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
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吸热
减慢
1
2
3
4
5
6.(2021·毕节19题,6分)如图甲是小强和小康同学探究“冰熔化”
和“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应该有    。
(2)如表是小康在本实验中记录的某段时间内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他们检查了实验数据,认为表格中的95 ℃是错误的数据,他们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3)图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BC段表示的是冰的    过程。
命题点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遵义2017.32,毕节4考)
6
时间/min … 12 13 14 15 16 17 18 …
温度/℃ … 97 98 99 99 95 99 99 …
秒表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
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