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模块三 热学第4讲 温度与物态变化模块三 热学数据记录 课标要求1数据追踪 素材应用3数据剖析 重难突破4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6栏目导航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2数据透视 实验剖析5数据记录 课标要求1内容要求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建议1.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3.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晶体与非晶体辨识及吸、放热判断温度与物态变化温度与温度计温度温度计体温计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2物态变化蒸发与沸腾相同点不同点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3)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 ℃ ;洗澡时适合的水温为42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4 ℃ 。 考点 1 温度与温度计考点精讲37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 。 (2)使用方法:a.会认: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 和 。 b.会选: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再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会拿:拿温度计时,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用手触碰温度计的玻璃泡。d.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 和侧壁,否则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e.会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 。 f.会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零下温度不要忘记写“-”号。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容器底相平3.体温计(1)使用前,先将水银甩下去;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示数为 ℃。可以35~420.137.1物态变化 判断 吸、放热情况 示例熔化 从固态变为液态 吸热 蜡烛流泪凝固 从液态变为固态 放热 河水结冰汽化 从液态变为气态 吸热 酒精蒸发液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 放热 草叶上的露珠升华 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吸热 樟脑丸消失凝华 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放热 雾凇的形成考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非晶体示例 金属、海波、冰、食盐 松香、玻璃、沥青、石蜡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熔化 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________ 持续吸热图象特点 (1)熔化前(AB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固态 (2)熔化时(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为 态;在B点,晶体仍是固态;在C点,晶体完全熔化为液态 (3)熔化后(CD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液态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出现固液共存态吸热固液共存续表晶体 非晶体凝固 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________ 持续放热图象特点 (1)凝固前(EF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 (2)凝固时(FG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在F点时,晶体仍处于液态;在G点,液体完全凝固成固体 (3)凝固后(GH段):凝固后,晶体继续放热降温的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不出现固液共存态放热蒸发 沸腾不同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一定温度下发生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热快慢、大气压高低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温度不变相同点 都是 现象,都需要______ 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汽化吸热考点 3 蒸发与沸腾1.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 )2.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3.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 )4.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5.凝固必须是向外放热的。 ( )6.液体只有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蒸发。 ( )7.体温计可以用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8.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易错速判×××√√××√数据追踪 素材应用3命题点 1 自制温度计命题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与吸、放热判断命题点 1 自制温度计1.(2021·绥化)小明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与橡皮塞、橡皮塞与瓶口密封,如图所示。实验时,常温条件下将该装置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请你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 。先下降后上升先受热膨胀,容积变大,液柱下降;水后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液柱上升玻璃瓶命题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与吸、放热判断2.(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C.水蒸气在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中吸收热量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A数据剖析 重难突破4重难点 物态变化的辨识例 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重难点 物态变化的辨识汽化放出12例3方法指导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示意图12例3对应练习1. (2022·铜仁模拟)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B12例32.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办公室王老师的空气加湿器也冒出“白气”。以下关于“白气”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这三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三种“白气”都是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的液体D12例33.(2022·贵阳花溪区模拟)(多选)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室内表面BD12例3数据透视 实验剖析5实验 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 及作用 (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或停表)(2)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3)搅拌器: 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顺序: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及 注意事项 (1)选用较小的固体颗粒:受热更均匀;固体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测得的温度更准确(2)先固定下面铁圈的位置,保证酒精灯用 加热 (3)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a. (选填“能”或“不能”)接触烧杯底、侧壁 b.使烧杯中的水面 (选填“超过”或“不超过”)试管中的固体 (4)用酒精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5)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使固体受热均匀自下而上外焰不能超过实验 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梳理实验分析 (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固体物质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温度—时间图象的分析:a.晶体在不同时间段状态的判断(熔化前为固态,熔化时为 ,熔化完成后为液态) b.晶体熔化经历时间的判断(加热过程中晶体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熔化时间即晶体为固液共存态时的时间)(3)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交流与 反思 (1)烧杯口的“白气”、试管壁的水珠成因: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珠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 ℃时,冰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3)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 不同,吸热能力不同 (4)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及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断升高实验结论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热量,温度不断___________ 续表固液共存态液化比热容不变升高实验梳理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A、B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针对训练实验梳理(1)组装器材时,最先固定图甲中 (选填“上”“中”或“下”)端的位置。某时刻右侧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分析乙图象可知,属于晶体的是 (选填“A”或“B”)物质。若要在第4 min时使物质A、B的温度相同,可以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质量。 (3)已知B液体的沸点等于水的沸点,继续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在水沸腾过程中,试管中B液体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下B减少不能实验器材及作用 (1)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停表的使用 (3)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________ (4)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实验操作及 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安装顺序:___________ (2)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物理量:__________ (5)验证水沸腾需要吸热的实验操作:移走酒精灯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加热时间自下而上需要时间和温度实验 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分析 (1)水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a.沸腾前:有少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__ b.沸腾时:有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直至破裂 (2)根据表格数据或图象判断水的沸点: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交流与反思 (1)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实验环境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2)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温水加热,以提高水的 ;或给烧杯加盖,以减少热量损失 (3)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4)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及烧杯口的“白气”成因: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实验结论 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续表减小增大低于初温液化保持不变实验梳理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的实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开始实验后,小明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自下而上相平针对训练实验梳理(2)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纠正错误操作后,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丁所示,是烧杯中的水沸腾 (选填“时”或“前”)的情形。 (5)通过这个实验,小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液化96不变小于时调为小火(2018~2023)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6命题点 1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命题点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命题点 1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贵阳6考,遵义3考,毕节3考)1.(2022·遵义20题,3分)炎炎夏日,汽车停放在阴凉的地下车库。当汽车开出车库时,司机发现车外后视镜变得模糊不清。该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2.(2022·六盘水7题,3分)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BA123453.(2021·毕节3题,3分)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B.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123454.(2021·黔东南州4题,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123455. (2020·贵阳15题,4分)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吸热减慢123456.(2021·毕节19题,6分)如图甲是小强和小康同学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的实验装置。(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应该有 。 (2)如表是小康在本实验中记录的某段时间内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他们检查了实验数据,认为表格中的95 ℃是错误的数据,他们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3)图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BC段表示的是冰的 过程。 命题点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遵义2017.32,毕节4考)6时间/min …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 97 98 99 99 95 99 99 …秒表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熔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