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树节主题班会》教案教学背景:草长莺飞,春光正好,马上就是植树节啦!不知不觉间,风变软了,天变暖了太阳的脸颊也红润起来了。草木初萌,大地复苏,泥融沙暖,春山可望。伴随着万物的苏醒,时光正好,让我们一起去播种春天的希望!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植树技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树节的环保意义和实践操作。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植树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植树节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所知。. 简要介绍植树节的由来和目的,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植树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定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二)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植树节的环保意义,包括改善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等方面。我们为什么要植树1棵树1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1棵树大约可以制作200千克纸浆1棵树大约可制作750卷卫生纸1亩树林1年排放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1年1亩树林1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 …… 说起植树的意义,具体的数字更能表现出树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树木每天都在被消耗和使用。植树节的意义,不仅仅是要大家在这一天植树,更多的是希望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每一天都应该有植树节的目标,绿色的希. 介绍植树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树种、准备工具和材料、正确的植树步骤等。.强调植树后的养护和管理,确保树苗能够健康生长。(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1. 挖树坑:根据树苗大小确定树坑的深度和直径。通常情况下,小规格苗木的树坑深度为40厘米,直径为60厘米;大规格苗木的树坑深度为60厘米,直径为80厘米。树坑最好挖成上下垂直的圆柱形。2. 解草绳:将树苗根部的土坨四周绑着的草绳解开,使树的根系舒展。3. 树苗入坑:把“松绑”的树苗轻轻放在坑里,目测树苗的根颈部分是否和坑面大致平行。如果根颈部分远远低于坑面,说明坑挖深了,需要回填一部分土并踩实;反之,说明坑挖浅了,需要往下再挖一点儿。4. 一次培土:使用挖坑时刨出来的底土进行第一次培土,填到与坑面齐平,然后踩实。5. 提苗:对于规格比较小的苗木,一次培土后,要把树苗轻轻往上提一下,使原先窝曲的树苗根系舒展开,有利于树苗的生长。上提的动作还可以帮助判断树苗是否栽实。6. 围堰:用铁锹沿着坑的外沿围一圈小土坝,内径大约1米,高大约15厘米,为浇水做准备,防止水流溢出去。7. 浇透水:树从苗圃移出来后伤了很多毛根,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很差,只有浇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它成活。一般土壤下渗快的,要多浇一点;下渗慢的,可以少浇,浇到水不往外溢即可。8. 二次培土:浇透水后,树坑里的土会往下陷,把挖坑剩下的土培到下陷的树坑里,踩实。.在植树过程中,教师现场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植树的技巧。.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植树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我为校园添绿: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每班每天做好班级及公共区的卫生工作。各班可以成立添绿小队,开展清理垃圾、落叶、养护绿化(清理垃圾)等活动。设计一张护绿宣传标语:各班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一张护绿宣传标语,A4纸张大小,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内。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季节,请同学们与家人种下一棵充满希望的树(树、花、盆栽等均可),为地球增添一抹新绿,用照片记录植绿瞬间。.如果同学们没有时间或者不方便植树,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加入到添绿护绿中来,环保创意小妙招:我们可以利用家中的废旧轮胎、洗衣液桶、塑料瓶等种植自己喜欢的小植物,看!是不是很漂亮?(四)课堂讨论. 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植树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植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植树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保护环境的措施:1. 节约用水:用水时要适量,避免浪费。2. 节约用电:关闭不用的电器,使用节能灯。3. 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投放,减少垃圾的产生。4.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5. 步行或骑自行车:尽量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减少碳排放。6. 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采摘花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7. 宣传环保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倡议: 1.不破坏绿化:不采摘花朵,不攀折树木,不践踏绿化带、不穿越开放式草坪,做游戏时远离花木等。 2.环保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纸张双面打印、书写;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外出旅游,自带水杯、牙刷等洗漱用品;选择公共交通,多尝试低碳绿色出行。 3.参与种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植绿护绿活动,种下一片绿色,结出一片生机!(六)总结提升添绿护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播种绿色,播撒生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小手拉起大手,共筑碧水蓝天!.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树节的环保意义和实践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种植一棵树,并记录其成长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持久性。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植树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熟练完成植树的步骤。2.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植树活动的日记或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植树活动的理解。3.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评价。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植树节相关图片、视频等,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辅助知识讲解。2. 植树工具:如铲子、锄头、水桶等,为植树活动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3. 树苗和植物养护用品:如肥料、浇水壶等,确保植树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树苗的健康生长。七、总结通过本次植树节主题班会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还能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