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权利和基本权利 义务和基本义务的关系
权利
基本权利
基本义务
义务
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哪些?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其他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第一部分
自主感知(一)
政治权利 权利的内容(条件)
重要性(意义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5—36页,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
1. 大字精读,小字通读;
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圈注关键字词,
3.能归纳并梳理相应的知识点。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小岩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岩好奇地问爸爸投了谁的票。爸爸认真的说:“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都是能够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真心为我们服务的人。”小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等我有了选民资格,也会认真投下我的一票!”
选举权
思考:小岩的爸爸在材料中行使了自己作为公民的什么权利?
14岁的小岩有这项权利吗?
宪法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我国公民
②年满18周岁
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1)条件:
(2)意义: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判断:以下人员是否具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14岁的初二学生
美籍在华留学生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20岁的大学生
学校的老师
壮族的老奶奶
×



×
×
小岩是不是就不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了呢?
出版一本新书
出版自由
参加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
集会自由
朋友组成协会并备案注册
结社自由
在微博留言区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参与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分裂。
辨一辨 小岩拥有什么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游行、示威自由
2、政治自由
(1)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权利和自由
绝对自由
这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监督权
小岩的爸爸通过媒体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经调查,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小岩的爸爸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监督权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
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谁
内容
意义
注意事

3、监督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途径1:
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途径2:
信访举报制度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途径3:
舆论监督制度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途径4:
新形式新方式
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网上评议政府。
小组 小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 容(条件)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 容(条件)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人身自由
第二部分
自主感知(二)
人身自由 法律规定 侵权行为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6—38页,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
1. 大字精读,小字通读;
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圈注关键字词,
3.能归纳并梳理相应的知识点。
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住宅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侵权表现:非法搜身、非法逮捕、非法拘禁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②侵权表现:
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①内容: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1.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诋毁他人。
2. 照相馆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在橱窗展出。
3. 某同学偷阅他人日记。
4. 小李假冒小强的姓名参加各种大型活动。
5. 小敏被评为优秀学生奖,小明私自领取了小敏的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占为己有。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姓名权
荣誉权
说说下列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随堂检测
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小组 小结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 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 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
非法逮捕、
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
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
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人身自由权(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第三部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财产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劳动权
文化权利
自主感知(三)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法律规定 /内容 重要性 保障措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8—41页,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
1. 大字精读,小字通读;
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圈注关键字词,
3.能归纳并梳理相应的知识点。
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内容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社会经济权
重要性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财产权
小岩爸爸新买了一辆车
用这辆车载着家人出去旅游
他将车租给小李五天,收取租金1000元
他决定将这辆车卖给小李,约30万元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以下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只要男性
已婚未育
孕期辞退
侵犯了公民的劳动权
劳动权
劳动权
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提示: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意义:
①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
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权利
义务
劳动
社会经济权
劳动权核心内容
1.平等就业的权利 2.选择职业的权利
3.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休息休假的权利
5.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物质帮助权
①对象
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措施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社会经济权
受教育权
①内涵: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并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文化教育权
权利
义务
受教育
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文化权
内容: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实现: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文化教育权
看图片·说说公民还享有什么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定人群的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批评、建议 / 申诉、控告、检举)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经济方面)
文化权
(文化教育方面)
其他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定人群权利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财产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
本课小结
1.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策划《“两会”调查》《我给“两会”捎句话》等互动栏目,网友们通过多个网络平台留言参与,积极建言献策。人民网策划这些栏目( )
A.能够保障人民直接管理国家
B.能解决网友提出的所有问题
C.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D.能有效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
习题巩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行为与相关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
A
行为 权利
① 同学甲把自己的校牌头像私自换成同桌的照片 肖像权
② 同学乙经常被人起侮辱性绰号 姓名权
③ 同学丙在朋友圈晒出他人的身份证信息 隐私权
④ 同学丁在请假条上冒用老师签名 名誉权
(1)两幅漫画共同涉及的是公民的什么权利 (2分)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2分)
(2)请你分别谈谈行使两幅漫画中的具体权利的重要性。(6分)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2)请你分别谈谈行使两幅漫画中的具体权利的重要性。(6分)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3分)
②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分)
1.[时政热点]2023年7月31日至8月1日,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合肥召开。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
①是关爱和扶助弱势群体的表现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③是对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维护
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A
2. 以下事件对应公民基本权利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强强围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话题,发表感言——行使政治权利 
②爸爸让就读初中的女儿辍学打理自家的商店——侵害了女儿的平等权 
③八年级同学小金制作视频宣传家乡传统美食——行使文化权利
④某旅游博主踩踏烈士陵墓碑底座并摆拍——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权、荣誉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2023年8月1日,安徽淮南小伙邓雷从宁波驱车前往涿州,把120件救生衣、5箱水、10多箱饼干捐赠给涿州受灾地区。邓雷的捐款行为是依法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
C
情境一 亮亮的邻居李某,在事先未告知的情况下,把亮亮爷爷种植了20多年的树木偷偷卖掉。
(1)李某应该向亮亮爷爷  _
(2)理由:  _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分)

 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2分)
情境二 亮亮在读报时看到了这样一段新闻: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全学段,十年来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1)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全学段是为了保障学生的
   权。
(2)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_
_
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2分)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受教育(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