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梳理和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做出简单的评价。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运用人物梳理法梳理情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聚焦汤姆的语言和行动,感受人物形象。3.品读夸张的语言,赏析离奇的情节,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流程】板块一基于预学单,把书读薄一、以影带文,导向课文学习1. 同学们,还记得马克·吐温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节选自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第32章,一起来读课题。2.《汤姆·索亚历险记》自出版以来大受欢迎,不仅多次重印、再版,还被改编成了各种影视作品。(出示电影海报、动画封面。)3.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默读这篇课文。二、借助目录,梳理历险1.师:通过课前预学单,老师了解到我们班有11人读过整本书,有21人读过一部分,有8人只读过故事梗概。看来,绝大多数同学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既然是历险记,那汤姆·索亚前后一共经历了几次冒险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在课前预习单上列出的小标题。(出示)第一次历险——墓地验胆,第二次历险——岛上为盗,第三次历险——鬼屋寻宝,第四次历险——顺利脱险,第五次历险——找到宝藏。2.师:请同学们翻看这本书的目录,全书一共有35个章节。大家找找看,每一次历险对应哪些章节?预设。墓地验胆(9~12章),岛上为盗(13~24章),鬼屋寻宝(25~30章),顺利脱险(31~32章),找到宝藏(33~34章)。同时,提醒学生在目录旁做好标注。板块二依托活动单,把书读活一、聚焦情节,理解悲喜色彩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对应哪一次历险呢?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你能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吗?想一想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然后说给大家听。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顺利脱险的过程。汤姆和贝琪失踪后,人们万分悲痛,但得知他们平安归来后,人们又激动万分。汤姆回家后,夸张地吹嘘了一番,还讲述了他在山洞中的历险过程。几天后,汤姆去看望了哈克和贝琪,从撒切尔法官那里得知山洞已被封,他告诉大家,印江·乔埃还在山洞中。3.交流情节思维导图。“顺利脱险”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阅读时,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出情节的脉络:汤姆和贝琪失踪后,众人万分悲痛→两人归来后,众人欣喜若狂→汤姆讲述历险过程,不忘吹嘘→汤姆看望好友,为印江·乔埃担心。交流情节思维导图时,可以提示学生用“事件+心情”的方式简明扼要地概括。交流情节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先悲后喜的情节,理解文章充满戏剧色彩的艺术魅力。4.学生交流最吸引自己的情节。预设。汤姆讲述脱险过程。师:这无疑是最精彩的情节,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喜欢这个情节。从汤姆的讲述中,你知道他们两人是怎样一步一步脱险的吗?根据学生的交流,完善思维导图。二、以影补文,感受立体人物1.“一篇”里的汤姆。书中的主人公汤姆,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汤姆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交流,提炼词语。2.“一本”里的汤姆。同学们从“山洞归来—讲述经历”这部分,读出了这样一个汤姆的形象。其实,波利姨妈以为汤姆不幸遇难、意外身亡的情形在书中还出现过一次,一起再来看看电影片段。这次,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3.“我们”眼里的汤姆。在作者的笔下,汤姆是鲜活的,勇敢机智却又调皮贪玩,他大大咧咧却又心思细腻。读着读着,这样的汤姆有你或者你的小伙伴的影子吗?(生交流,师移动词卡。)三、联系自身,体验成长快乐1.师:同学们,《汤姆·索亚历险记》虽然写于140多年前,但是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在汤姆的身上,你是否找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呢?2.同桌交流。3.指名汇报。预设。(1)说实在的,我在取得一些成绩时,也爱吹嘘显摆一番。比如,上一次“语文百词竞赛”得了100分,我拿着试卷到处晃啊晃的。我知道吹嘘显摆不好,是虚荣心在作祟,但吹嘘也是需要资本的,就像汤姆那样,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机智、勇于冒险以及不放弃不抛弃,早就和贝琪成两具干尸了。(2)我觉得我的好朋友刘某就像汤姆那样重情重义。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牺牲课间休息时间,为我细致讲解,直到我弄懂学会为止。有这样的好朋友,成长不寂寞。(3)我已经把《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读完了。我知道印江·乔埃是心狠手辣之人,对汤姆为波特作证怀恨在心,想置之死地而后快。然而,汤姆却为他的生死担心,这种以德报怨的善良心地值得我学时,我们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都是因为不够宽容大度所致。汤姆都能宽容他的仇人,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呢!宽容朋友的小错误,一定能让我们的友谊更铁。……4.师:你们说得都太好了!阅读名著时,我们除了品读书中人物,还应该与自己对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汤姆、鲁滨逊、尼尔斯,他们会怎么做。这样一假设,就能为自己的成长赋能哦!四、勾连已知,回顾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梳理法:第一步先将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罗列出来,第二步,用简洁的语言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清楚。学以致用。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尝试概括这篇选文的主要内容。师:理清了这些人物关系,故事的情节就很清晰了。然后,我们再用上一些过渡的语言,把这些故事情节连起来说一说,就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指名交流。明确:得知汤姆和贝琪失踪后,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波莉姨妈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可没多久,小镇上的人变得欣喜若狂,因为汤姆带着贝琪走出了山洞。汤姆身体恢复后去探望生病的好朋友哈克,却听撒切尔法官说山洞的洞口被封上了,他惊得大叫,因为乔埃还在里面。听了老师概括的主要内容,大家再回忆一下你自己概括的,想想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不如老师简洁明了。五、聚焦汤姆言行,感受人物形象1. 默读第 4—15 自然段,圈画文中关键句段,边读边想:汤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2. 自主填写学习单,看看你可以写出汤姆几个性格特点?小组合作,各抒己见。全班交流汇报。多角度评价汤姆的性格特点。交流“我认识的汤姆”,用关键词的形式在黑板上板书。要点:聪明、勇敢、有冒险精神、爱思考、有虚荣心、有正义感……板块三利用延学单,把书读厚一、盘点收获,从学会到会学1.师:同学们,到这里课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1)读大部头小说,可以借助梗概、目录帮助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小说的内容。(2)梳理小说情节时,我们可以借助提纲式思维导图,让小说情节一目了然。(3)评析书中人物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射型思维导图,尽量从多个角度认识书中的人物。(4)阅读名著时,我们还应该联系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的阅读收获更大。2.师:你们真会总结。除了要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小说,教材的“快乐读书吧”还推荐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小说。你们不妨也借助梗概和目录,了解这部奇幻小说的主要内容。我们梳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五次历险,聚焦的是“顺利脱险”。你能不能选择“墓地验胆”“岛上为盗”“鬼屋寻宝”“找到宝藏”中的一次或两次历险,继续完成提纲式思维导图呢?汤姆·索亚是书中的主角,他的个性特征不止我们课上总结的那几点。你能不能阅读时也留意关键词句并提炼,让汤姆性格的思维导图更加丰富呢?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赏读贝琪、哈克等人物。大家可在一张大纸上绘出他们不同性格特点的导图,并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张《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图谱一定值得珍藏,供我们随时查阅。3. 交流初步印象。通过叙述汤姆历险的经过,塑造出汤姆聪明、勇敢、负责任、关爱朋友、还有点儿虚荣心的形象。学生结合语段和细节,进行个性化交流。聪明:为了防止迷路,他用风筝线作为探索各个通道的标志。勇敢:离开贝琪,独自去探险,帮助贝琪爬出山洞,招呼路过的船只解救他们。虚荣:身边围满热切听众,夸张地吹嘘一番。负责任:发现出口,回头找贝琪,说服贝琪逃生。关爱朋友:看望好朋友哈克。二、质疑问难,从起疑到启智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的。阅读名著时,我们不能被动接受,要主动思考,尤其要提出问题,再尝试解决问题。例如,汤姆·索亚为什么总是逃学呢?汤姆·索亚为什么想当海盗呢?印江·乔埃为什么被设置为印第安人呢?请你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联系书中内容,尝试解决它,这样你就能把书读厚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