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坚持依宪治国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1坚持依宪治国
政治认同:了解宪法的构成、本质、主要内容,感受宪法权威,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认同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
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 。
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1、宪法的构成、内容与本质?
2、宪法为什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4、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学习任务
根本的活动准则




03 总述意义
宪法产生历程
1949
《共同纲领》
1954
“五四宪法”
1975
“七五宪法”
1978
“七八宪法”
1982
“八二宪法”
1988
第一次宪法修正案
1993
第二次宪法修正案
1999
第三次宪法修正案
2004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2018
第五次宪法修正案
现行宪法
一、关于宪法
1.我国宪法的构成是怎样的?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1982年4月28日《宪法修正案草案》对全民公布,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四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历时七个多月之后,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这一天因而被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本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性质、国家制度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二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七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
探究 2.宪法的主要内容
3.我国宪法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根本性问题
(1)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全局性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易错易混点: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
×
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说明了什么?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假 如 没 有 你
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p22
笔记4: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权威? (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那如何让才能让我有权威呢
维护宪法的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国家

其他群体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知识小结
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否也要遵守宪法呢?
相关链接
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所以作为执政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准则。
依照宪法法律;
不得有特权;
违法行为受追究。
笔记5: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高法律效力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多次强调学习宪法的重要性,坚持宪法之上,捍卫宪法尊严,带头进行宪法宣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宪法的重要性,坚持宪法至上,捍卫宪法尊严,带头进行宪法宣誓。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
基础法律、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条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1.为什么要坚持依宪治国?
连连看


治安管理处罚法
未成年人
保护法



②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施以什么样的处罚。
③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④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⑤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①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比较一下,这些普通法律和宪法内容上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1)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的、根本性问题。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母法”。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子法”。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思考:为什么这些法律都要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什么?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区别2:法律效力不同
提议
通过
宪法的修改
普通法律
的修改
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其他的法律和议案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有半数以上代表通过。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
①一方面是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②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的修改
为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树木无主干,则失根本;
树木无枝条,则缺活力。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如何全面坚持依法治国?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①(内容上)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是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④(在法律体系中作用)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其他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子 法
母 法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①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联系)
知识结构
根本的
活动准则
坚持
依宪治国
最高的
法律效力
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最高的
1.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4.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1.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2.是其他法律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严格
对一切组织和个人
对一切法律和法规
1.“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坚持依宪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法治国
B.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D.《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条写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课堂练习
D
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②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D
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B.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C.普通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宪法变动必然引起普通法律做出相应修改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