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 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 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2022年2月20日,辽宁沈阳,网传一无人机在沈阳机场上空黑飞,飞行高度840m,疑当事人称自己将无人机黑飞至机场上空,最后被打下来了。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程某某还在某微信群内公然炫耀,并叫嚣称:现在小,未满16岁,只要不犯重罪,就进不去。
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引导和约束。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规矩、标准
品格、风格
3.2青春有格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公德修养。
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
,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 ,
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 ,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
的境界。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自主学习
01
1.行己有耻的含义?
02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03
3.止于至善的含义?
04
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05
5.榜样的作用?
预习
感知
思考:
1.什么是网暴行为?
可耻
网络暴力是指使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2.你会模仿这些网友吗?为什么?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行己有耻
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2022年7月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023年2月19日晚,和抑郁症抗争了半年多的郑灵华走了,去了再也没有网络暴力的天堂。
那个因染粉色头发遭网暴的24岁女孩走了……
行己有耻·知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P28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内涵)
孔子
朱熹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青春探索的底线
一、行己有耻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和憎恶的心,那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思考: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行已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痛心!染粉发女孩曾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
2023年2月19日,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离世,
她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022年7月,
在被保研后,郑灵华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照片
分享至社交媒体后,有人指责她染发不“正经”;
批评她不配做老师;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以及
用更难听的词语对郑灵华进行人身攻击……
她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每周需要心理医生
的帮助。同时,郑灵华并没有放弃维权,她说,
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
讨论:
2
1
如果是在网上,你会如何评价郑灵华染粉红头发?
看完郑灵华的经历,你怎么看待网络上的言论?
做文明网络使用者
01
上网前(行动前)
了解规则,强化意识
02
上网时(行动中)
是否了解全部事实
03
上网后(行动后)
思考言论是否正确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视频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遵 纪 守 法
小明的日记2:今天我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的行为让我知道了哪些事情坚决不能做。
腾讯游戏《关于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前后,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网络游戏,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限玩时间,都进行了具体规定,除周末和春节假期的每日20-21时限玩时段外,其余时间未成年人均无法进入游戏体验,可登录总时长不超过14小时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项规定 给我们什么启发?
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这项规定能够提升未成年人抗诱惑的能力,提升自控力。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的要求
01 行己有耻
笔记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1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2
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3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 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止于至善
02
止 于 至 善
思考:什么是止于至善?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3.什么是“止于至善”?
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礼貌 待师
与同学互帮互助
给老人让座
遵纪守法
孝敬父母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网络中的正能量
支付宝客服调研显示,当接到支付宝反诈骗热线时,有三成年轻人不听劝,继续向诈骗犯进行转账,支付宝便推出了“叫醒热线”功能,当智能安全系统识别到交易存在风险时,会立马中止交易,同时会主动致电用户。但这个功能的效果还不够。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中国警察网联合支付宝共同推出“叫醒计划”,给即将受骗的年轻人打电话进行人工提醒,直到用户听劝为止。面向全网征集公益叫醒官,撒贝宁便是首位支付宝公益叫醒官。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思考:为什么要将“贤”作为榜样?
学习身边榜样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
对社会和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我可是个有爱心的好公民!建立公益幼儿园,一日三餐全包!我投资的老人院,里面老人家个个夸我是好人,能干!
老默!我想“吃鱼”了。
小龙小虎,交给你们。
他蒋天算什么东西?
京海一半是我高家的。
通过自省和慎独,
端正自己的行为。
重点探究、辩证思维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们的青春同样也需要“格”的规范和引导
◎思考: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店门没关,男子摸黑购物主动付款》
这对我们追求止于至善有何启示?
二、止于至善
回顾与反思:你小时候做过哪些“难以启齿”的事?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考试作弊,还被抓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了。太丢脸了。
上学时欺负过班里同学,现在很后悔当初自已的不懂事,然后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影视剧,我都在想,我真的是混蛋!
小时候偷家里的钱。被狠狠地打,写了保证书,当时不觉得错。后来知错了,也感谢爸妈当时的严厉,我才没走偏。
思考:同学们反思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指修身,是“止于至善”的前提和根本;但“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追求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p31
课堂笔记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含义: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要求:
榜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句话启示我们,“止于至善”要( )  
A.学会自省 B.学会慎独
C.关爱他人 D.寻找榜样
B
2.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对每一位厦大学子来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 
③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课堂练习
少年
中国


“穷时独善其身,达时兼济天下”,这是古人的处世智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近代志士的豪言;
不管身处怎样的年代,他们都与国同袍、与国同振,熠熠之辉光耀史册。
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亦当实现个人理想和时代责任的融合,应以己之才担大任,中流击水, 兼济天下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兼济天下·勇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