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课课件(共24张PPT2个视频)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课课件(共24张PPT2个视频)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第1章发酵工程
教师姓名:
目 录




实验教学创新点
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
现实意义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一. 教 学 背 景
2.课标分析
本模块既是对必修内容的扩展和应用,又是对生物技术和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的环节是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必修1已经深入学习了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代谢类型等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合作,达到训练学生技术思维,工程思维的效果。
能力思维
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教 学 目 标
生命观念:
从分子水平认识酵母菌和根霉菌,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运用解释发酵相关问题。
科学思维:
比较制作果酒和米酒的原理、流程、发酵条件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科学探究:
发掘需求并针对需求,使用恰当的实验工具和材料,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运用多种方法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主动开展合作交流。
社会责任:
(1)认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验果酒制作的乐趣,学会与人分享;
(3)关注食品安全,倡导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问题导向式
学习模式
三. 实验教学创新点
1.教学方法的改进
01
02
03
04
05
精讲点拨
展学释疑
小组合作
互学探疑
进入角色
自学质疑
融汇贯通
巩固化疑
应用新知
拓展生疑
课前小组调研,寻找和酒有关的名诗佳句,从史料推测诗人对酒的需求和喜好。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西域特产葡萄酒)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酿的米酒)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度数较高的白酒。)
2.情境导入的改进
......
果酒与米酒制作的比较
果酒制作 米酒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酵母菌和根霉菌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 厌氧型 根霉菌异养
需氧型
温度 18~30 ℃ 30℃左右
时间 10~12d 2~3d
氧气 前期需氧 后期无氧 前期需氧
后期无氧
pH 酸性 酸性
进入角色,自学质疑
3.器材的改进 --→ 玻璃泡菜坛
4.材料的改进 --→ 梨酒、米酒

第一天晚上, 少量泡沫
5天后略有酒味,
8天后浓厚酒香
5.菌种来源的改进 --→ 酿酒酵母、根霉菌

第二天,大量泡沫,沙沙声
(1)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3)酒精酵母中不含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进行酒精发酵。
先要利用根霉菌进行糖化,然后利用酵母菌酒精发酵。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
玻璃泡菜坛 PH计 酒精测量计 电动抽酒器
酒精酵母 果胶酶 酒曲(只含根霉菌)
果酒制作 米酒制作
材料 梨 糯米
菌种 酿酒酵母 根霉菌和酿酒酵母
装置 泡菜坛 塑料碗
流程 挑选梨 ↓ 清洗 ↓ 榨汁 ↓ 酒精发酵 浸泡糯米

蒸熟

拌曲

糖化

酒精发酵
第一次改进方案
小组合作
互学探疑
1.酒曲加入的温度要求。
2.米酒制作中,原料的种类、时间对结果有何影响?
3.怎样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4.糖分对果酒酒精度和口感有何影响?
四. 教 学 过 程
精讲点拨,展学释疑---实验流程的改进
米酒组温度降至35度以内,先加酒曲(根霉菌)糖化,然后再加酵母菌酒精发酵。
果酒组先加果胶酶提高出汁率,然后澄清过滤,最后进行酒精发酵。
加入材料,加水封坛
榨取梨汁,加果胶酶静置
果酒制作 米酒制作
组别 A组 B组 C组
自变量 是否添加冰糖粉 制酒原料的种类、时间
因变量 酒精度、口感 酒精度、口感
流程 挑选梨 ↓ 清洗 ↓ 破碎 ↓ 酶解 ↓ 澄清过滤 ↓ 加冰糖粉 ↓ 酒精发酵 挑选梨 ↓ 清洗 ↓ 破碎 ↓ 酶解 ↓ 澄清过滤↓ 酒精发酵 浸泡

蒸熟

冷却

拌曲

糖化

酒精发酵
第二次改进方案
应用新知,拓展生疑
果 酒 制 作 组 展 示 交 流
米 酒 制 作 组 展 示 交 流
融汇贯通,巩固化疑
彰武县特产水果 --- “美呱王”苹果梨
菊花米酒
彰武县特产水果 --- “安奇”大扁杏
从实验室回归到课堂
探究还在继续
五.教学反思--学生反思
严谨 合作 专注 耐心
1.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囿于定论,敢于质疑,才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2.小组合作中,相互合作的协作精神,才能使结果完美呈现。
3.实验周期长,专注的实验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
4.唯有时间与耐心才能酿出快乐的佳酿 !
五.教学反思--教师感悟
1.问题导向式学习+“五疑”教法的教学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围绕主题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情境化的导入,既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学以致用,深入开发本地资源,增强家乡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验改进,优化实验进程,训练学生知识迁移、模型构建、数据处理等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虽然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但不是水果贸易强国。酿造果酒已成为解决水果过剩的重要途径。
在果酒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指导生产实践,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现 实 意 义
谢谢!
汇报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