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与地貌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1.记忆地表的五种基本形态,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六大板块的名称边界,地质构造的种类。2.理解典型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能够用正确的理论(板块构造)解释部分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情景导入:李四光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其预测。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四个中有三个,唐山、四川、邢台已经地震过了……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地震后,8.3的云南地震提前53秒预警。这是什么道理呢。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二)思考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1.比较内外力的区别。2.画图并描述六大板块的边界范围。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4.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并演示某一处地貌(如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等)的成因 5.画出一组地层示意图,并显示地质构造的类型,说明其特征。6.举例说明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三)自我检测1.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板块名称:A ,B ,C ,D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造带分割成 大板块,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层运动的,地壳活动较多的地带总在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张裂地带。(4)阿拉伯半岛属于 板块,日本群岛属于 板块。(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撞的结果。(6)全部为大洋板块的是 板块.(7)图例N代表 边界,O代表 边界。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2)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构造。地形类型为 。其成因为(4)B处的地形为 ,其成因是 。(5)D处的地形为 ,其成因是 。3.下图是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理想的储油构造属于 ,它能够保存大量石油的主要原因是 。(2)在储集层中,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水三者比重的差异而产生的分界规律是:①层是 ,②层是 ,③层是 。(3)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段时间的开采后,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人们往往采取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题。4.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5.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岩层形态看地质构造,图中A 处为 构造。(2)图中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 。(3)图中B、C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储存地下水的是 。(4)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如选作水库坝址等)的是 处。(5)图中所示岩石,按成因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6)从地形类型看,B处为 ;C处为 。(选作)6.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图2—2—4),回答(1)、(2)题。(1)从地形上看,该地属于( )A.平原 B.山谷 C.山脊D.山地(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该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A岩层D.该地适合建设特大型水库补充学习材料: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4)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2. 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它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高大的褶皱山系和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2)板块运动形成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①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②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①在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海沟、海岸山脉以及岛弧链等。如美洲西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亚洲东部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等。③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http: / / www.21cnjy.com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 海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供,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 消亡边界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两种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1)褶皱:①褶皱的概念:在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②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如图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所以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应从岩石的新老关系去分析。③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2)断层 、①断层的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②断层与地表形态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万佛顶等。4.比较背斜、向斜和断层地质构造 产生原因 结构 特征 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背斜 当原本水平的岩层因受地壳运动产生 岩层向上弯曲隆起 地形上,常形成山岭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体疏松,容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地向斜 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 岩层向下弯曲变形 地形上,常形 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错动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位、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断层构造地带,易受侵蚀作用,常会发育成沟谷、河流5.地质构造的应用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的帮助。(1)石油、天然气的储油构造以背斜最适宜,地下水的含水层以向斜构造最合适(2)在背斜的山坡上修建大型工厂、铁路易产生滑坡,而打隧道以背斜为好、(3)在断层交切部位,有利于矿体的形成,而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收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4)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阅读积累1.青藏高原成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其后青藏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或“古地中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非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澳大利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南极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南亚次大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也称劳亚大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包括现在的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亚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北美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可可西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区、喀喇昆仑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唐古拉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念青唐古拉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区急剧上升,藏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可可西里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2.台湾岛的成因一种看法认为,台湾是东亚岛弧中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节,它的形成与东亚岛弧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所谓东亚岛弧即指东亚大陆架与太平洋西部海沟之间的岛弧,包括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及其附近小岛、菲律宾群岛等。东亚岛弧的形成,是以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为标志。而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则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在地壳运动中,东亚大陆架一方面受到来自大陆方向的强大挤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巨大而坚硬的太平洋地块的阻抗,于是在它前沿形成了一系列按东北——西南方向排列的山脉——东亚褶皱山系。当它露出海面时,便构成了东亚岛弧。这一系列地质运动大约发生在2亿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后在很长时间里,这里又为海水所淹没。大约4000万年前,地球上最近一次造山运动,使台湾及其附近小岛再次受到影响,又多次发生地壳运动,台湾大部分地区多因挤压褶皱而上升。大约在距今1000年~2000万年时,这里重又被海水淹没,只有高耸的中央山脉凸露出海面,后来的山脉的两侧聚集起大量的沉积物。在距今200年~300万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山运动又再次剧烈进行,中央山脉再度被挤压上升,其两侧也褶皱成山,露出海面,这就是中央山脉以东、台东山脉以西的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因为越是靠近太平洋,受到太平洋地块的阻抗越大,褶皱山脉的山势越高耸,所以台湾的地势比起福建等都来得高峻。就台湾岛本身来说,也是东边比西边陡峭。3.大地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其余部分称为泛大洋(图2-22)。在地壳演化到距今约2.5×108年之后,泛大陆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开始分裂,并且分裂得较轻的陆块(硅铝层)象冰块浮于水面一样在较重的大洋地壳(硅镁层)上沿水平方向飘浮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缺陷:大陆和洋底毕竟是由极其坚硬的岩石构成的,即使最小的一块大陆(如大洋洲的重量可能有5×1018公斤),通过洋底移动到现在的位置所需要的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魏格纳曾经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而产生的离极力,来解释大陆向赤道的漂移。但是一些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离极力是非常小的,要使大陆移动必须要有大于离极力100万倍以上的力。即使离极力能够移动大陆,但对于形成褶皱山来说还显得太小。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至海沟一岛弧一线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说。这一学说的基本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缺陷;板块构造学说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是目前还无法深入地壳之下,采取地幔物质,一睹地幔对流的情况;其二是海底的变化、构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2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外力因素。1.记忆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2.理解典型地貌的形成过程,能够用正确的理论(外力作用)解释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3.认识一些典型地貌的特征。情景导入:天子山被称为最美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山有2800多个台阶。 放眼望去,四面壁立的山体合围下,很像一座无顶的殿堂,浑圆陡峭,顶天立地。远近山峰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人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双峰插云,像两个尖尖的竹笋,有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 一座双一座毗连的山峰,既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难以阅读篇章......。这些美轮美奂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二)思考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1.列举流水地貌的地貌类型,简要解释原因。2.列举风力地貌的地貌类型,简要解释原因。3.试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并解释成因。4.把自己见过的一种地貌类型描述一下(可以画素描图,也可以展示图片)5.例举两个人类改造的地貌的例子。(三)自我检测1.读下图所示三种地貌,回答下列问题。(1)A图地貌为 地貌,它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用形成的,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2)B图地貌是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 地区。(3)C图地貌为 地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原因是 岩石,受到含有 的水的 作用而形成,图中 ①是 ;②是 ;③是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C图地貌为 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高原,该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其成因是 。(2)图中乙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的盛行风是 。(3)图中A、B、C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 。(4)根据图示,该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5)如果B岩层为石灰岩,则当地地质勘探部门睚勘探优良建筑材料时,应把 作为重点勘探内容。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它提供了进行侵蚀作用的条件。沉积作用 为沉积物质在地表温度及大气压力下以成层方式进行堆积或形成的作用及过程,包括沉积物埋藏以前(即成岩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开始以前)自风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搬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至堆积的全过程。矿床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常把沉积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矿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统称为沉积矿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是相对岩浆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或变质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等与内动力有关的作用而言的固结成岩作用 岩石的风化侵蚀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经过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作用.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物质密度加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问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脱水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温度也有增加,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之下,不仅排出沉积物颗粒之间的附着水,而且许多含水胶体和含水矿物也会产生失水作用而变为新矿物)。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在一起。胶结作用是碎屑沉积物成岩的主要方式,如砾和砂胶结后形成砾岩和砂岩)。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可以发生溶解或局部溶解,导致物质质点重新排列,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如:( http: / / www.21cnjy.com )3. 在流水沉积过程中,颗粒粗、比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物质先沉积,颗粒细、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是从上游到下游,从大到小逐渐分布的,非常有规律。而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东西有大有小,没有什么规律。最后遗留下来的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显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1)有利影响:如缓坡梯田、围海造陆、植树造林、兴修水库等。(2)不利影响:如陡坡梯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破坏植被等。5.各种外力作用与地貌作用形式 概念 分类 对地貌的 影响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破坏岩石,形成风化壳侵蚀作用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河流侵蚀 湖泊侵蚀 冰川侵蚀 海水侵蚀 风力侵蚀 破坏地表岩石,形成各种侵蚀地貌搬运作用 经风化和侵蚀作用破坏后的碎屑物质,在流水、风、冰川等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位置 风力搬运 流水搬运 冰川搬运 地壳夷平的重要过程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机械沉积 化学沉积 生物沉积 形成各种沉积地貌阅读积累1. 喀斯特地貌成因形成为石灰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区地下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时发生化学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生成碳酸氢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3).溶蚀洼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4).干谷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⒌)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甲桂林”,我国广西省风光独特,岩溶作用是形成这天然屏风的主要原因。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世界分布南斯拉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迪纳拉山区,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央高原,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大陆南部,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我国的云贵高原,古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牙买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越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北部地区等2.黄土地貌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大、小兴安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山前,西北至天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昆仑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 肃兰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地貌特征典型的黄土地貌:黄土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俗称,黄秉维于1953年首先将其引入地理学文献,罗来兴于1956年给予科学定义。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3°~5°,周围为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目前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董志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陕北洛川塬和甘肃会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白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塬。塬的成因多样,或是在山前倾斜平原上黄土堆积所成,如秦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段北麓和六盘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东麓的缓倾斜塬(称为靠山塬);或是河流高阶地被沟谷分割而成,如晋西乡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大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一带的塬;或是在平缓分水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黄土堆积形成,如延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支流杏子河中游的杨台塬;或是在古缓倾斜平地上由黄土堆积形成,如董志塬(见彩图甘肃董志塬(中国))、洛川塬;或是黄土堆积面被新构造断块运动抬升成塬(称为台塬),如汾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渭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下游谷地两侧的塬。黄土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见彩图山西柳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黄土梁(中国))。梁顶倾斜3□~5□至8□~10□者为斜梁。梁顶平坦者为平梁。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梁称为峁梁。平梁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分布在塬的外围,是黄土塬为沟谷分割生成,又称破碎塬。六盘山以西黄土梁的走向,反映了黄土下伏甘肃系地层构成的古地形面走向,其梁体宽厚,长度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六盘山以东黄土梁的走向和基岩面起伏的关系不大,是黄土堆积过程中沟谷侵蚀发育的结果。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彩图甘肃白银黄土峁(中国))。峁顶的面积不大,以3°~10°向四周倾斜,并逐渐过渡为坡度15°~35°的峁坡。若干个峁大体排列在一条线上的为连续峁,单个的叫孤立峁。连续峁大多是河沟流域的分水岭,由黄土梁侵蚀演变而成;孤立峁或者是黄土堆积过程中侵蚀形成,或者是受黄土下伏基岩面形态控制生成。黄土地貌特征(1)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比中国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大1~5倍。沟谷下切深度为 50~100米。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地面坡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普遍很大,大于15度的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70%,小于10度的不超过10%。(2)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其中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强烈的沟谷侵蚀或地下水浸泡软化土体,使上方土体随水向下坡蠕移形成的泥流,只有在黄土区才易见到。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黄土丘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坡面的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高原区北部沟头前进速率一般为1~5米/年,个别沟头达到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度的侵蚀沟。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每年输送到下游的大量泥沙中,有90%以上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河流输沙量大于 5000吨/(平方公里·年)的区域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65.6%,其中黄土地貌陕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温家川水文站区间输沙量达到35000吨/(平方公里·年)。3. 黄土高原成因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4.雅丹地貌雅丹地貌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观。形成机理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发育,沙漠河流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旅游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象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这样的“城”称魔鬼城,古书中又称为“龙城”。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内部有魔鬼城,有的规模还不小,令人惊叹不已。石柱(如前所述,有的石柱就是风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继续遭受风的吹蚀而变成各种形状。如果岩层近于水平且硬、软岩层相间,软岩层容易被剥蚀掉,硬岩层相对突出,象屋檐那样,称石檐。如果软、硬层相间的岩层是陡倾斜的,那么就形成锯齿状的雅尔当地形。如果组成石柱的岩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下软上硬,兼之低处的风携带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处的风携带的沙少且沙粒细小,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石柱的上部和下部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下部变得很细,象磨菇把,上段则成了蘑菇伞,形成蘑菇石。最后的结果,蘑菇把也被剥蚀掉了,蘑菇伞只靠着很小的一点接触面积坐落在基岩上,看上去摇摇晃晃的,称摇摆石。在球状风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配合下,两块圆古隆冬的大石头只靠一个切点互相接触,上面的圆石似乎风都吹得动,叫风动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地球表面形态1——内力与地貌.doc 2.2 地球表面形态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