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2.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认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二)思考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1.什么是自然环境整体性。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2.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3.解释并说明环境各要素对土壤的影响。4.举例说明气候、地形对植被特点(高矮、疏密、结构)的影响。5.结合整体性的表现,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三)自我检测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 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3.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4.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5.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①成土母质 ②地形 ③气候 ④生物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问题反馈重点提示与难点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2)大尺度范围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2.列表法归纳成土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影响因素成土母质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的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 直直接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 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的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地形 稳定因素,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http: / / www.21cnjy.com )(四)阅读积累1.以我国西北内陆和海南岛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 西北内陆地区 海南岛纬度位置 北纬40度附近 北纬20度以南海陆位置 距海远 四周被海洋包围降水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地表水 地表水缺乏 地表水丰富外力作用 日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化学风化微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弱 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岩石化学风化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受热带气旋、台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植物 气候干旱、植物稀少,物理风化剧烈,岩石崩解破碎,形成戈壁沙漠 终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属于热带雨林,动植物丰富土壤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典型土壤为荒漠土 终年高温多雨,典型土壤为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