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3.2 青春有格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引导和约束。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总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课堂小结
01
行己有耻的含义?
02
行己有耻的要求?
03
止于至善的内涵?
04
榜样的作用?
05
止于至善的要求?
1
行己有耻
预习
感知
思考:
1.什么是网暴行为?
可耻
网络暴力是指使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2.你会模仿这些网友吗?为什么?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行己有耻
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2022年7月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023年2月19日晚,和抑郁症抗争了半年多的郑灵华走了,去了再也没有网络暴力的天堂。
那个因染粉色头发遭网暴的24岁女孩走了……
行己有耻·知耻
【痛心!染粉发女孩曾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
2023年2月19日,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离世,
她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022年7月,
在被保研后,郑灵华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照片
分享至社交媒体后,有人指责她染发不“正经”;
批评她不配做老师;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以及
用更难听的词语对郑灵华进行人身攻击……
她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每周需要心理医生
的帮助。同时,郑灵华并没有放弃维权,她说,
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
讨论:
2
1
如果是在网上,你会如何评价郑灵华染粉红头发?
看完郑灵华的经历,你怎么看待网络上的言论?
做文明网络使用者
01
上网前(行动前)
了解规则,强化意识
02
上网时(行动中)
是否了解全部事实
03
上网后(行动后)
思考言论是否正确
知识小结: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1)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动前,要审查愿望;
行动中,要监督调节;
行动后,要反思效果与影响。
触碰道德、法律底线的事我们不做
行己有耻的要求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为什么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探究一: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④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2-1行己有耻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P28-29①-⑤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02
道德境界的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3.什么是“止于至善”?
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和大家交流分享。
01.青春有格 求至善
活动一:观点评析·明至善
有人认为,没有人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所以“止于至善”就是一句空话(注:空话就是不切实际的话,对现在和未来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1
2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的实践过程。
知识小结
P29
“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骛远。“止于”,告诉了我们奋斗目标的终点,“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做学生,就要力争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做老师,就要成为最优秀的老师;
做管理者,就要达到最佳的管理;
做人,当然要力争做一个至善的人。
礼貌 待师
与同学互帮互助
给老人让座
遵纪守法
孝敬父母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寻找身边的榜样
生活中,你认为谁可以成为你的榜样,你从TA的身上学到什么?
提示:可以从身边的同学朋友出发,也可以从社会、历史中寻找你的榜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
对社会和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自省慎独 守初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学而》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
思考一下:这三句话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呢?
下列行为是否体现了自省和慎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自省慎独 守善心
慎独——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还能严守道德准则。
莫见乎微,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
慎独
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场景一:
上学途中,小明和同学边走边说:“马上要迟到了,快点快点”,在学校门前的红绿灯路口,当他们准备过马路时,红灯亮起来了……
场景二:
数学课上,老师表扬小明考了第一名,卷子发下来,小明发现老师给他多算了2分,下课后小明……
场景三:
小明周末去看电影,他在电影院的洗手间里发现了一个手提袋,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手机和钱包,“哇!”小明脱口而出,他拉上手提包就……
自省慎独 守善心
活动:生活演播·思慎独
根据以上生活场景,小组合作续演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指修身,是“止于至善”的前提和根本;但“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追求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4.怎样做到 “止于至善”
知识总结: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P29)
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
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P30)
④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
本课小结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青春
有格
行己有耻的含义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的含义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