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党费》导学案(无答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党费》导学案(无答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担当与情怀
——《党费》导学案
【教学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当年革命背景,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用人物对话、动作等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全文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文章题目的多重含义。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细节,分析黄新的人物形象,并联系已学过的课文,概括并归纳出这类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理解“党费”的多重含义,了解当年革命背景,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任务一:初读,感知“党费”内涵
1.作者介绍:革命前辈英雄的塑造者——王愿坚
2.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熨(yù)帖 熨(yùn)斗 择(zhái)菜叶 选择(zé)
瞅(chǒu)空 歼(jiān)灭 惬(qiè)意 蘸(zhàn)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赤手空拳:赤手:空手。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沟通、勾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拐弯抹角、闪烁其词:拐弯抹角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闪烁其词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3.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用“党费”这个题目呢?
(2)请大家围绕“党费”这条线索速读文章,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一般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4.理解“党费”的多重含义
5.归纳本文主旨
任务二:精读,分析“黄新”形象
1.分析黄新的人物形象特点
情节 文中具体描写 描写方式 性格特点
初见黄新
再见黄新
诀别黄新
任务三:探究,赏析写作艺术
1.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文中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大家可以根据下文表格找出几组,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前 后 作用
上山以前,我是干侦察员的。
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为下文做铺垫
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我自从‘并村’以后好几个月也没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用处。”
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任务四:观照,感悟革命精神
抓共性、感悟精神:联系同类形象,感受红色经典的精神力量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想想在哪些作品中有过类似的形象。
2.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先进青年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3.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你还知道哪些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生活在当下,我们又该如何去对待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课后网络搜索了解3个优秀党员的故事,做好素材摘抄(600字以上),并写下你的看法(200字以上)。下一节课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摘抄要求:核心事件概括、细节、人物名言、美句。
附:《党费》答疑
1.本文的主人公是黄新,但全文一直以第一人称叙述,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2.如果把课文中“妞儿”这个角色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妞儿”作为课文中的次要人物,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妞儿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
②人物方面:作为主人公黄新的孩子,文中有多个母女之间的情节都对主人公的形象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个我们在下节课再具体分析。
③主旨方面:孩子在小说中也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3.有人说,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的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写英雄人物时只有给他质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对于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王愿坚笔下的正面人物,形象十分年满。作者没有写出他们所谓“一刹那间的动摇”,而是按照生活本身的真实写出了英雄本色,写出了他们心灵的崇高。作者在这里是把真、善、美统一了起来。正是生活中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作者没有拘泥于真人真事,没有单纯地罗列人物的各种言行,而是有生活化的概括,有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型造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从而借小说创作,发掘并升华革命前单的精神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