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6张PPT)2024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知法守法(七下第四单元第9、10课;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目录01专题思维导图02核心知识梳理03高频考点训练专题思维导图专题思维导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法律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产生+本质法律的特征产生实施调整对象规范保护法律的作用法治含义+意义法律伴我们成长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与法律同行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主体+6道防线法治意识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依法办事为什么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特殊权利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违法行为法律的作用含义+产生原因+种类+常见违法行为+怎样做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含义+特征+后果+怎样做犯罪善用法律如何维权诉讼含义+地位+种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什么+怎样做核心知识梳理核心知识梳理(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1、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法律的产生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我国的第一部法律称为“禹刑”。3、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4、法治的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5、法治的意义(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1、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它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法律的作用(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1.什么人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1)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2)社会原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4.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主体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5.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六大保护”体系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网络保护第六章 政府保护第七章 司法保护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6.未成年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特殊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1、什么是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2)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4、如何学会依法办事(1)树立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法律的作用法律行为规范(1)指引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产生原因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含义:产生原因:3.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4.如何做到不违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A.严重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3.犯罪的后果——刑罚刑罚的含义和种类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4.如何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1.如何维权(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安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种类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3.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4.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高频考点训练1.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是( )①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好奇心强,但自制能力差③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④未成年人是否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A2.一男子和朋友吃饭消费930. 9元,餐馆收银员收款时竟“反向抹零”收取了931元。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反向抹零”属于违法违规行为。餐馆收银员“反向抹零”的行为( )A.仅仅是不道德行为,不值一提B.侵犯了商家的财产权C.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D.是一般违法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D3.阅读下图漫画,要避免漫画中的悲剧,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增强法治意识,知法守法②不使用手机,拒绝网络游戏③杜绝不良行为,守住底线④强化规则意识,遵规守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4.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不说谎B.不违法C.不抱怨D.不推诿B5.2018年寒假,江西省教育厅对违规补课继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寒假期间违规补课的通知》。春节假期刚过,又立即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坚决遏制寒假违规补课行为,努力让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的假期。江西坚决遏制寒假违规补课行为①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②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③有利于维护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④有利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6.最近,“一名男子戏弄智障乞丐:磕头给1元”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悉,视频中的乞丐是智障人士,每次行乞都只要1元,给多了他会主动找零,因智力低下,经常遭人戏弄。戏弄乞丐的行为( )①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②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③违背了尊重他人的要求④有辱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7.2023年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呵护身心健康”,旨在( )①加深青少年对欺凌行为的认识 ②根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③增强青少年预防学生欺凌的意识 ④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8.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观念B.思想上认清犯罪危害,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C.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D.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C9.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A.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B.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C.通过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D.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D10.下列选项中,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③法律可以用来调整社会关系 ④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C11.蚌埠龙子湖区朱某为追讨欠款,伙同他人非法拘禁欠款人,并暴力威胁欠款人写下欠条及付款通知书,且将欠款人打成重伤。2018年8月,龙子湖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此案,朱某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并处剥夺政治权利。有关朱某的这一行为及处罚,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剥夺政治权利是附加刑,七年有期徒刑是主刑②朱某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不违反刑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12.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寻找机会,用更严厉的手段进行报复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忍让③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求助,以解决问题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13.下列做法中,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A.学校组织召开文艺晚会并庆祝建党100周年B.小敏和同学一起去参观博物馆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小伟网购了一本关于法律的参考书C14.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下列哪条情形属于正确的行为( )A.某房产公司售楼处安装摄像头强行采集客户人脸信息B.某饭圈粉丝将网友住址和身份证信息等全部公布于网络平台C.学校班主任向学生收集证件照用于毕业手续的办理D.谢某窃取大量公民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并向未成年人出售C15.以下行为所对应的违法行为类别正确的是( )A.小林高空抛物致邻居重伤而死亡——民事违法行为B.小李经常发帖称小张人品有问题——民事违法行为C.小杨聚众闹事导致马路交通堵塞——刑事违法行为D.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行政违法行为B16.下列对于教材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有①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提升是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的关键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④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⑤第一个百年目标:建国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2个 B.3个 C.4个 D.5个B17.2022年6月21至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体育法(修订草案)》。《体育法》修订直面体育现实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这说明( )A.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B.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C.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靠法律来解决D.只要不违法,法律就离我们很远A18.吕某因盗窃共享单车被判处拘役3个月,处罚金1000元。此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B.犯罪C.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B19.2021年12月2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组织者、领导者王平执行死刑。这名实施故意伤害、敲诈勒索、开设赌场等多起违法犯罪活动,造成多人死亡,严重破坏重庆人民生活秩序的“黑老大”,正式走向生命的终点。由此可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④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20.结合山东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活动,深化“法治校园”建设,2023年4月,某市青年普法协会开展生动的法治宣传讲座,为在校师生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此举( )①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②可以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③能够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④目的是激励学生同违法行为作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与纠纷的标尺②法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③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依法办事④法治是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开始出现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A22.某市发生一起致多人伤亡的醉驾肇事逃逸事件,全市人民强烈谴责这一事件,一致要求严惩醉驾者,并积极提供线索给警方。交警部门高度重视,在群众协助下迅速破案,并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醉驾专项行动。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正义需要社会和公民共同去维护 ②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公民的共同心声③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 ④守护正义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A23.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4.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下列做法中,属于学校保护的是( )A.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在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开设网吧B.学校张贴“禁烟标志”,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活动C.爸爸将13岁的小强送到离家较远的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初中D.某新闻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不公开可能判断出该来成年人的资料B25.在日常生活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时有发生,我们作为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下列做法能够体现消费者具有维权意识的是( )①挑选商品时非常爱护商品 ②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索要发票③发生消费争议时只需考虑自己的利益 ④记住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了解维权的方法、途径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