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20 信息的传递 能源 二、内容结构与思维导图 一、新课标要求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四、实验专题 五、综合练习 目 录 专题20 信息的传递 能源 一、新课标要求(2022版) 01 新课标要求(2022版) 专题20 信息的传递 能源 2.4.6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5.3 列举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常见实例。 3.6.1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6.2 知道核能的特点和核能利用可能带来的问题。 3.6.3 从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内容结构与思维导图 02 复习内容 电磁波 01 信息的传递 02 能源 03 专题20 信息的传递 能源 内容结构(1)——信息的传递 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电话 电话交换机 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 引出 电磁波的产生(演示实验: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速度;电磁波的频率 应用 应用 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 的发射和接收 移动电话 应用 内容结构(2)——能源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清洁能源 污染能源 分类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化石能源 核能 (裂变、聚变) 核电站 太阳能 应用 产生 光电转换 光热转换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能源 思维导图 专题20 信息的传递 能源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03 知识一、电磁波 1. 波长、频率、波速 (1)波长 邻近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用λ表示。 单位:米(m)、厘米(cm)、毫米(mm)等。 (2)频率 波在1秒内传播波长的个数叫做波的频率,用 f 表示。 单位:赫兹(Hz)、千赫(kHz)、 兆赫(MHz) (3)波速 波速是指单位时间内一定的振动状态 所传播的距离,用v表示。单位:米/秒(m/s) (4)波长、频率与波速间的关系 v=λf 2. 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 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______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 电磁波。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移动电话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______。 (3)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_______m/s (4)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千赫(kHz)和兆赫(MHz)。 电磁波波长的单位是米(m)、厘米(cm)、毫米(mm)等。 知识一、电磁波 电流 信息 3.0×108 知识一、电磁波 (1)电磁波家族 电磁波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 γ射线等。各种光和射线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3. 电磁波家族及电磁波的应用 (2)无线电波: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千米,通常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 (3)电磁波的应用 ①无线电波: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②红外线:家电的遥控器。③微波:可用来加热食品。④紫外线:可用来灭菌、验钞。⑤X射线:医学上用来做透视检查。⑥γ射线:可用来金属探伤。 知识一、电磁波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1. 电话 (1)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的作用:把声信号变成_____信号(即变化的电流);听筒的作用:把电信号还原成_____信号。 (2)电话交换机 ①作用:可以减少线路数量,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②连接: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 同一台交换机上;如果在两台交换机 之间连上若干电话线,这样两个不同 交换机的用户就能互相通话。 电 声 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 模拟通信 ①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_____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______通信。 ②模拟信号的特点 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模拟 模拟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2)数字通信 (1)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 _______,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 (2)数字信号的组成 发声、发光的长短;电压、电流的有无;数字0和1;磁体的N、S极等不同符号信息都可组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由于电子计算机是以数字形式工作的,数字信号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计算机加工处理,发挥计算机的巨大威力。 数字信号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1)信号的发射—广播电台完成 主要由话筒、调制器、天线组成。 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产生________发射到空中(图甲)。 3.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信号的接收—收音机完成 利用收音机的调谐器,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由调谐器选出的信号含有高频电流成分,需要通过“解调器”将其滤去,把音频信号留下,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图乙)。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电磁波 电视用______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1)电视信号的发射:摄像机把图像信号变成_____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2)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高频信号接收通过电视机把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 4.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电 电磁波 5. 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移动电话是靠空间的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______台(发射接收二合一) 。它用电磁波把讲话的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2)基地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小,发射功率小;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跟电话交换机相连。 电磁波 接收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1)音频信号 由声音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的 频率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音频信号。 (2)视频信号 由图像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 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3)射频电流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频率更高的电流上,产生_______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叫做射频电流。 6. 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音频、视频和射频 的比较(示意图)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电磁波 7. 微波通信 (1)微波: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 30MHz~3×105MHz之间。微波的性质接近光波, 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2)微波通信:利用微波进行的通信。 (3)微波中继站: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中继站,可以把上一站传来的微波信号经过接收、放大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 (4)微波通信的优点:频率高,传输信息的容量大;质量好,传送距离远;大致沿直线传播,受大气干扰小,能量损耗小,收到的信号强且稳定。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1)卫星通信的概念 利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进行通信的方式叫卫星通信。 (2)同步通信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距地球约36000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的____方向相同、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_____,所以叫做“同步通信卫星”。 (3)全球通信 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通信卫星,就可以 覆盖几乎全部的地球表面,实现全球通信。 8. 卫星通信 自转 相等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4)卫星通信的组成与原理 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三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将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36000km处的对地静止轨道上,利用卫星上的通信转发器接收由地面站发射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后转发给其他地面站,从而完成两个地面站之间的传输。 一颗通信卫星就是 一个微波中继站 (5)卫星通信特点 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磁波覆盖的范围内均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9. 光纤通信 (1)激光 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叫激光。实际上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与微波相比,激光的频率更高,激光通信容量更大。 (2)光导纤维 ①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激光可在光纤里传播,不受外界干扰。 ②光导纤维传光原理:光的全反射。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3)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光的频率很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4)光纤通信的优点 ①传输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很大; ②光纤衰减小,无中继设备,传输距离远; ③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1)网络通信 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各种信息,把计算机联在 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计算机之间的联结, 除了使用金属导线外,还用了光缆、通信卫星等 各种通信手段。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_________。 (2)计算机服务器 计算机服务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服务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它提供应用程序的服务,可以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 (3)网络通信的应用 传送电子邮件;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进行视频点播;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10. 网络通信 因特网 知识二、信息的传递 典例分析 【例题1】如图所示,将导线一端与干电池负极连接,用另一端与干电池正极快速断续接触,可以听到收音机发出“咯、咯”的声音,表明收音机接收到了( ) A.声波 B.光波 C.机械波 D.电磁波 D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将导线一端与干电池负极连接,用另一端与干电池正极快速断续接触,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是变化的,会产生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可以听到收音机发出“咯、咯”的声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分析 【例题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B.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收音机的天线不仅可以接收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还可以发出各种电磁波 D.作为载体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可以传输的信息越多 A A.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电场引起的。故A正确;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收音机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故C错误; D.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多少与电磁波频率无关,与频率范围有关。故D错误。故选A。 典例分析 【例题3】图中是甲、乙两种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电磁波的振动频率相同 B.甲电磁波振动的波长较长 C.甲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D.甲电磁波振动的频率较大 B A.根据图像疏密可知,疏密不同频率不同,故A错误; B.甲电磁波更疏一些,波长较长,故B正确; C.电磁波速度都相同,故C错误; D.乙电磁波更密,频率较高,故D错误。故选B。 【例题4】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外线属于可见光 B.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C.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低 D.可见光与γ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A.由图可知,紫外线在可见光之外,属于不可见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故B错误; C.由图可知,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大,故C错误; D.可见光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 ,故D正确。 典例分析 D 故选D。 典例分析 A.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与地面之间有一部分是真空区域,故A不符合题意; B.光纤的材料是玻璃丝,卫星通信是利用无线方式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符合题意; D.红外线的频率高,在传输过程中能量衰减非常大,易受到云层等的干扰,不适合卫星通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可向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为汽车导航采用的通信方式是( ) A.超声波 B.光纤 C.电磁波 D.红外线 C 典例分析 【例题6】由声音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大约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由图象转换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频率更高的电流上,产生电磁波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叫做射频电流。如图所示,是三种信号的波形图,则表示音频信号的是 ___,表示射频信号的是____。 甲 丙 解析见下页 典例分析 由“大约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可知,视频信号的频率大于音频信号的频率,射频电流是把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频率更高的电流上,因此频率最高的是射频信号,甲频率最低,为音频信号。 由波形图可知,丙频率最高,为射频信号。 知识三、能源 1. 能源的分类 分类 概念 实例 一次能源 可直接从自然 界获得的能源 太阳能、电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 煤、石油、柴薪等 二次能源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酒精、木炭、煤气、柴油、液化气、氢气、汽油等 (2)按照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能源 污染能源 使用时对环境没有污 染或污染较轻的能源 使用时对环境污 染较重的能源 (1)按照获 取方式 知识三、能源 分类 概念 实例 常规能源 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化石能源,核能等 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 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新能源 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 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4)按照是否可再生 不可再 生能源 可再 生能源 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 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 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3)按照人类开发早晚 知识三、能源 2. 能源危机 (1)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如果长期大规模开采,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 (2)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开发使用新能源 ①新能源 指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例如,核能、太阳能、 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②核能发电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 的装置—_________,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核反应堆 知识三、能源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 3. 核能 (1)原子的组成及带电情况 电子 中子 质子 (2)核能 ①核能: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②释放核能的方式:_______和_______。 (3)裂变 ①用______轰击铀235原子核,会发生裂变,一个核 分裂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②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_______,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核裂变 核聚变 知识三、能源 中子 中子 链式反应示意图 ③裂变的应用 核电站 核电站利用裂变产生的核能发电,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 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核能→____能→_____能→电能。 原子弹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出毁灭性武器——原子弹。 内 机械 知识三、能源 (4)聚变 ①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也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_______,也称为热核反应。 ②氢弹 氘核和氚核都属于氢核的一种。 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 惊人的能量。氢弹利用的就是聚变 瞬间释放的能量。 聚变 知识三、能源 核聚变 ②核废料的处理 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成为核废料。由于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_______地带。 (5)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①核泄漏的危害 核电站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科学家们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 沙漠 知识三、能源 4. 太阳能 (1)太阳的结构:太阳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太阳大气 。 (2)太阳能的来源: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3)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_____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 (4)地球上大多数能源来自于太阳能。由于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太阳能,所以说太阳是人类能源的______。人类利用这些能量,实际上都是间接地利用太阳能。 (5)化石能源的形成: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_____和煤,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光 聚变 知识三、能源 宝库 石油 (6)太阳能的利用 ①光电转换:指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 例如光电池(太阳能电池)。 ②光热转换:例如集热器收集阳光中的能量 来加热水等物质,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 ③光化转换 光化转换是指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储存在生物质内。比如绿色植物的生长就是靠太阳能转化的化学能,所以通过光合作用的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 知识三、能源 内 化学 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三、能源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_____温物体转移到____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这说明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 ②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机械能多种形式的能后,但是这些能量无法再变回可以被利用的能源。 汽车制动时,动能转化成了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但这些能量不能自动地收集起来再次驱动汽车。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也不能再被我们______。这说明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结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高 低 利用 (2)利用能源的建议 ①人类不应当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我们必须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②不要因为利用能源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停止使用能源,也不能为了促进文明和社会的发展而过量使用能源,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用能源和保护环境可以做到有机地统一、和谐地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方向 能源的利用要考虑持续性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求。 ①提高能源的_______,减少在能源使用中对环境的破坏。 ②开发和利用新的________。 利用率 知识三、能源 理想能源 典例分析 【例题1】以下列出了各种形式的能源:柴薪、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在这些能源中哪些是化石能源?哪些是一次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请填在以下表格中。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包括:柴薪、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二次能源是指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譬如:电能。 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化石能源 柴薪、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电能 煤、石油和天然气 典例分析 【例题2】太阳能是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可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图所示是一辆低碳化未来汽车,车顶部装有高效光电转换器,它可将_____ 能转化为电能;车轮的轮毂其实是风力发电机,可以把捕捉到的风能转化为______能。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清洁无污染,属于可再生能源。 光电转换器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的作用是将风能转变为电能。 可再生 太阳 电 典例分析 【例题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2019年7月在海南举办,聚焦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联动以及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 B.汽油可以作为“玉兔号”在月球上的工作能源 C.电能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 D.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以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C 解析见下页 典例分析 A.天然气是我们在开采石油时同时开采出来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被无尽地开发利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汽油燃烧需要氧气,而月球表面是真空,因此不能用汽油作为“玉兔号”在月球上的工作能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能可以通过消耗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而来,属于最重要的二次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太阳获得,短期内不会消耗殆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分析 【例题4】如图所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构成,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都会释放巨大的核能,核能是一种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获取核能。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核能使用后,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核电站利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可控得裂变反应获取核能。 核外电子 不可再生 裂变 【例题5】(多选题)如图为核电站的结构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在核反应堆中核燃料发生核裂变 C.蒸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C 典例分析 解析见下页 【分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来加热水,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详解】A. 核能需要用到铀,像铀矿这类矿物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B. 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故正确; C. 蒸汽机驱动涡轮机旋转时,消耗蒸汽的内能,产生机械能,故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正确; D. 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故错误。 故选BC. 典例分析 【例题6】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发电站,它可以利用风能和光能发电,获得的电能将水抽到高处转化为水的机械能储存起来,如图所示。需要时,再利用水的机械能发电,从而弥补了风能、光能不稳定,转化的电能难储存等不足,堪称电力系统的巨型“充电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光能和电能都是一次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抽水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机械能 C.发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时,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说明能量的转化 是没有方向性的 C 典例分析 解析见下页 A.风能和光能是可再生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总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该电站抽水蓄能时,可将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储存起来,故B错误; C.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时,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都有方向性,如电灯发光、汽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散失在空气中,不可以自动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因此风能、光能、机械能、电能可以相互转化,不能说明能量的转化是没有方向性的,故D错误。故选C. 典例分析 【例题7】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境内,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如图所示,它的建设对促进西部开发、实现“西电东送”、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水坝建造成上窄下宽依据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水库可以降低周围昼夜温差,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典例分析 C 解析见下页 A.水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电站工作时,主要是利用流动的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又带动发电机里的转子转动,使发电机发电,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位上升时,坝底受到的压强越大,水坝建成上窄下宽是为了防止大坝被水压垮,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温差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