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回顾历史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中华民族危机更加深重一、酝酿—历史背景外伤——西方列强的掠夺内痛——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一.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1)政治上列强采取以华制华政策,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末,义和团等各种自发性反侵略组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势力,所以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知道如果强制推行殖民统治,势必会造成极大反抗,有感于此,便决定扶植中国政府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镇压它们的人民。(2)经济上滇越铁路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通过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筑路大权,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1907年,中国84%的水上运输业在列强的控制下,英国所占份额最高为52.5%。中国34%的棉纺织业及100%的钢铁生产,也是由列强控制。1911年,列强控制了中国铁路的93%。Q: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列强不仅为了掠夺资源,获得高额利润,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进一步控制中国。自1907年后,列强严格控制中国重要经济产业例如: 两种说法都不全面。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列强的经济掠夺对中国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如近代技术和创新精神等。社会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1.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为了“收回利权”“振兴实业”,国内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著名实业家张謇就曾发动代表请愿,要求召开国会。 二.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危机的反映在废科举,兴学堂和出国留学的潮流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接受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2、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1903年邹容《革命军》孙中山1、弃医从政2、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1894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从“医人”到“医国”: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3.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 1866--1925孙中山,原名孙文,号逸仙,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被尊称为国父。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 奋斗…救中国!”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苦,幼年时喜欢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常常思考着消除天下不平事。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创建革命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1905年
8月日本
东京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党同盟会革命纲领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解 释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4.发动武装起义
过程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影响本质的落后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失败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2、清政府预备立宪缺陷: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1、清政府的新政三.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