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分析:“北国风光”总领全文,“千里、万里”范围之广,这句一读,胸怀开阔,气势豪壮。呈现眼底的是一个冰天雪地的银白世界,“封”和“飘”一动一静,静谧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感。这句总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注释:惟余:只剩下;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译文: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分析:这几句都是作者所“望”到的内容,诗人望到了什么呢?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的上上下下,顿时失去了往昔波涛滚滚的气势。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群山与天相接,好像要与天比高一样。作者选取的长城、黄河这两个意象极有代表性,它们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山之舞,原之驰,有活泼奔放之势,且“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显示出山与原的气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注释:须:待、等到;“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妖娆(ráo):娇艳妩媚。译文: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分析: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高”是实写,到这三小句就转入虚写,是想像中的情景,“分外”二字透出了作者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以上是词的上片,用很激昂的文字点染出祖国北方山河的壮丽,渗透着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注释: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译文: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分析: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括上片所描的雪景,“引无数竞折腰”引出词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识大雕。”注释:“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译文: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分析: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这样一些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英杰,都是才雄武威,完成了统一的大业或凭着武力使远近慑服,但可惜他们都是文采不足,稍欠风雅。而成吉思汗,更是文治不足,武功有余。同学们看,以上所列的五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词人对他们不乏景仰之情,但通过一个“惜”字也含蓄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只有毛泽东才敢这么写,才有这种气度,才有这种胆略去指点江山的千古英杰。他为什么敢这样写?与他当时的身份有关。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是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个时候的毛泽东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地要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所以他不仅要学习前面的英杰来统一中国,而且还要后来居上超越他们,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和壮志使他敢这样去评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译文: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分析:“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新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那今朝的风流人物是谁呢?是诗人自己,还是为了新中国成立和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无产阶级?恐怕都是。以上是词的下片,评价了历代的英雄人物,并抒写了自己的抱负。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