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文解析(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文解析(学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
第3课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分析:假设开头,使我们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鸟”这一意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分析:鸟声优美,“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一个“也”字,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表现了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执着的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分析:土地象征祖国,前边的修饰语指国家正在遭受日寇欺凌,国土被肆意践踏;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分析:河流象征中国人的满腔悲愤,河流前面的修饰语表明满腔的悲愤又是多么的强烈;诗歌的基调是忧郁和悲哀的,但是忧郁中流露出不平,悲哀中散发出壮烈。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分析:风象征着愤怒的反抗,修饰语表明这样的反抗从未停止过;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分析:黎明则可以表示为胜利的曙光,这胜利的曙光是多么的美好,犹如美好温暖青葱蓊郁的树林晨曦一样。
上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分析:“然后”表现了诗人对死亡的从容态度,表明就算自己死了也要投入土地的怀抱,到此,一只鸟完成了它生命的使命。突出了我绝不离开土地,誓死与祖国共存亡的感情。
段解:以鸟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分析:“眼里常含泪水”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析: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我”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直接抒发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爱。
段解:全诗的诗眼,是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1938年11月17日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