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9课 论教养利哈乔夫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引入论题,指出良好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提出论题,提出了本文的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段落解析】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比喻论证,把“培养教养的方法”比作“处方”,生动形象。)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分论点,提出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首先在于其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的观点,见解独到。)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举例论证,举一个男人若对朋友、熟人彬彬有礼,却对妻子儿女大发雷霆,证明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首先在于其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过渡段,简述“无教养”的另一个表现--不了解、不关心亲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举例论证,论述不存感恩之心、不关心父母的人是无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举例论证,举一个人无视他人,尤其是其做功课的孩子,而放大收音机或电视的音量和高声说话的行为,论述不顾及家中他人感受的人是无教养的人。)【段落解析】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论述什么是没有教养和缺乏教养。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举例论证,继续举“无教养”的事例,论述不顾及妻子和孩子们的自尊心的人是没有教养的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提出中心论点。)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道理论证,引用谚语,证明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增强说服力。)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排比,列举有教养的人具体的表现--不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恪守承诺、不摆架子等。)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结论,论述了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不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段落解析】正面论述了有教养的人能尊重别人,并列举了其具体表现。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引出下文对“风度”的内涵的论述。)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五个问句,列举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排比“错觉”含否定意,批驳了关于优雅风度的错误观点,为下文论述“优雅风度”的内涵做铺垫。)【段落解析】分析人们不能从书中汲取有益见解的原因,批驳了错误观点。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论述了优雅风度是一种世代传承的追求。)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三连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对优雅风度的论述。)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引出下文的具体阐述。)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正反两面举例论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证明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一观点。)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饰服装、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结论,阐明了“自我修养”的意义--向外可使行为举止优雅,向内提升素质;并进一步阐明了“自我修养”的深刻内涵--不仅与人相处要尊重他人,更要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段落解析】具体阐述保持优雅风度的具体做法及其与教养的联系。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强调中心论点。)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段落解析】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并推进一步,指出尊重加智慧,一个人就有了风度,而优雅举止便成了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