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14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注释: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解析:对偶,夸张,描写宴会的华美奢侈,渲染欢乐的氛围;欲扬先抑,为下文写自己的苦闷、茫然心绪形成对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注释: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译文:(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解析:“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写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生动形象的刻画诗人内心的迷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注释:太行:太行山。译文: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解析:象征手法,正面描写行路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来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形象的写出仕途的艰辛,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迷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注释: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译文: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解析:典故,借用“姜尚垂钓”“尹伊乘舟”的典故,含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想向姜尚和尹伊一样建功立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注释: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 歧:一作“岐”,岔路。 安:哪里。译文: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解析:问句表达仕途的坎坷,对前路的迷茫,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终将。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译文: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解析:典故,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蓄的表达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注释: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解析: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注释: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译文: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贬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解析:典故,写归来感受,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注释: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译文: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解析: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译文: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解析: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水 调 歌 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译文:熙宁九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解析:词前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原因,总领全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注释:把酒:端起酒杯。译文: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解析:起笔把酒相问,是其酒酣时对月亮产生遐想,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注释: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译文: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解析:表明写月,实则暗示不知当今朝廷情况,为下文“乘风归去”铺垫,表达对人生追求的苦闷和对人世繁华的留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注释: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受不住。 译文: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解析:想象,“归去”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苦闷难解,寻求解脱,“欲”和“恐”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注释: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译文: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解析: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注释: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译文: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解析: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注释:恨:怨恨。何事:为什么。译文: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解析:拟人,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注释:全:周全。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解析:词人认为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常理不必悲伤,表达豁达乐观的胸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但:只。 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译文: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解析:点题,“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既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表达此人洒脱豁达的胸怀和乐观旷达的豪迈情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