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诵读《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杜甫【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注释】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赏析】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渲染了浓重的悲凉气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注释】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译文】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赏析】 点明时令,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引起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注释】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译文】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赏析】 望月转入抒情。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译文】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赏析】 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注释】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注释】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赏析】 借贾谊的遭遇,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注释】独:一作“渐”。【译文】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赏析】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独寻”,表达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注释】汉文:指汉文帝。【译文】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赏析】 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释】摇落处:一作“正摇落”。【译文】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赏析】 刻画了诗人独立风中的形象。荒村日暮图,交代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日斜时”映衬照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注释】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注释】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赏析】被贬原因。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命运朝夕之间急剧变化的处境,蕴含着诗人忠心为国却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注释】“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译文】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赏析】坦陈心事,想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不辞衰老,不惜残年的勇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注释】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译文】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赏析】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沉痛而凄凉。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释】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译文】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赏析】 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沉痛而凄凉。《商山早行》商山早行 温庭筠【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注释】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赏析】“悲故乡”:点出诗人早行的原因,点明题旨,抒发思乡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译文】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赏析】 从视觉和听觉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霜月早行图,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氛围,烘托出早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注释】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译文】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赏析】 “明”:形容词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释】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译文】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赏析】反衬的手法,想象春回故里,满塘野鸭戏水的温暖、欢乐画面,反衬漂泊在外游子的孤独处境,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