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学习目标1.指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并结合地势特征分析季风区面积广大的原因。2.结合相关图片和资料,总结我国容易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并简要分析说明这些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预防措施。3.重点:结合“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主要风向和气流特征,并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即对气候的影响)。【学法指导】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难点是我国的气候,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将知识梳理清楚,在学习中尽可能结合现实的生活感受来推断雨季的推移或灾害性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预习导学】知识点一 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 气候特别显著。 2.夏季,温暖湿润的气流源源不断地从 上吹来,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冬季,冬季风从寒冷干燥的 吹来,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稀少。 3.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作 ,其他地区叫作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知识点二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 、 、 、 。 2.下列灾害性天气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的是 ( )A.寒潮 B.台风C.霜冻 D.冰雹3.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 ( )A.带来大量的降水B.带来狂风C.形成闷热天气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4.连线灾害性天气 多发地区A寒潮 ①西北、华北B沙尘暴 ②东南沿海C台风 ③西北、华北、东北5.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容易出现 、 的灾害性天气。 【答案】知识点一1.亚欧大陆 太平洋 季风2.热带海洋 内陆3.季风区 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知识点二1.洪涝 干旱 沙尘暴 寒潮 台风2.B 3.A4.A——③ B——① C——②5.南涝北旱 北洪南干【合作探究】 1.读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 带来的。 (2)读图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一年中都有规律地来回推移。A.4至5月,雨带逐渐进入大陆,随之影响我国的 地区,进入雨季,河流汛期开始。 B.6月上旬,夏季风北跃,雨带随之移到 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C.7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雨带也北移到 地区。8月以后,北方地区雨季结束。 D.9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 开始 撤,雨带随之南移;10月份, 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 2.读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查找,受寒潮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海南、台湾、广东沿海以及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其原因是什么呢 (2)寒潮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面对寒潮,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答案】1.(1)夏季风(2)东南沿海 长江中下游 华北、东北 夏季风 南 夏季风2.(1)寒潮影响较大的地区有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势阻挡),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受纬度因素和寒潮势力逐步减弱的影响,海南、台湾、广东沿海受寒潮影响小。(2)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危害,如低温会导致作物受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等,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预防寒潮的措施是及时关注政府发布的寒潮信息或警报,做好防寒防冻准备。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