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标要求 1.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2.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学习目标 1.明确合乎逻辑的思维需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正确理解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2.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3.树立尊重规律的意识,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________”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________。4.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同一律是不是否认认识的变化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要避免思维出现__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____________”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______。4.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__”。议一议: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不是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作用: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________”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______________”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________。4.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5.意义: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____________能力有重要意义。1.同一律要求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必须同一。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格尔说:“生命的每一瞬间,是生,同时也是死亡。”这一观点违反矛盾律。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互相否定的思想都是矛盾关系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就要回避事物的客观矛盾。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排中律要求对具体内容的矛盾判断必须马上肯定一个。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环节一: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律[情境]从前有个道士专给人算命,算得十分灵验。一天有三个要进京赴考的考生到道士那里,想问问三人当中谁能考中,但是道士闭着眼朝他们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考生们不知其意,请求道士说明。道士说道:“此乃天机,不可明言。”等考生们走后,小道童好奇地走过来问道:“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道士说:“中几个都说到了。”道童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道士说:“一个中,那就是这一个指头;两个都中了,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个不中;三个都中,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齐中;要是三个都不中,这个指头就是指一齐都不中。”任务 小组讨论:请你从形式逻辑方面戳穿这位道士骗人的伎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1.准确理解同一律(1)同一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表示为“A是A”,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思维对象的同一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概念的同一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判断的同一 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团)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2)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来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3)逻辑思维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2.正确区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1)混淆概念: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清楚或缺乏逻辑修养,无意之中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从而造成概念混乱。(2)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3)转移论题:转移论题,也称离题或跑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4)偷换论题:偷换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将某个论题更换为另外的论题,并把这个论题当作原来的论题,这是诡辩者常用的伎俩。环节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和明确性要求——矛盾律和排中律小明、小华和小军是同班同学,学习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后,非常感兴趣,经常玩类似的游戏。一天,他们玩猜球的游戏:[情境1]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三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面写有一句话。红盒子上写着“球不在黄盒子里面”,黄盒子上面写着“球在蓝盒子里面”,蓝盒子上面写着“球在黄盒子里面”。假如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球应该在哪个颜色的盒子里?小明说:“在蓝盒子里。”小华说:“在红盒子里。”小军说:“在黄盒子里。”任务1 你觉得哪种观点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三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面写有一句话。红盒子上写着“球不在黄盒子里面”,黄盒子上面写着“球不在蓝盒子里面”,蓝盒子上面写着“球在黄盒子里面”。假如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球应该在哪个颜色的盒子里?小明说:“在红盒子里。”小华说:“在黄盒子里。”小军说:“在蓝盒子里。”任务2 你觉得哪种观点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1.比较矛盾律与排中律关系 矛盾律 排中律区别 含义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 “自相矛盾”(“两可”) “两不可”作用 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 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联系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2.全面认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规律名称 基本内容 公式 适用范围 要求 逻辑错误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 A不是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两不可考向一 同一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3·浙江东阳二中下学期期中)小明:我比你长得高。小文:你再高够姚明高?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上看,小文违背了( )A.同一律 B.矛盾律C.排中律 D.否定律考向二 矛盾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在谈到明天的天气时,甲同学说:“明天肯定会下雨。”乙同学说:“明天肯定不会下雨。”下列对上述观点评论中正确的是( )A.按排中律要求,两个观点不能同真,必有一假B.如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C.如果两个观点都不支持,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D.由甲观点中的“会下雨”到乙观点中的“不会下雨”属于“偷换概念”错误例3 (2022·广东兴宁市沐彬中学高二期中)有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这一议论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违反了( )A.排中律,即对“A”和“非A”这一矛盾关系都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B.矛盾律,即对“A”和“非A”两个论断都断定他们成立C.同一律,即在同一条件下,可以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D.思维中的自相矛盾,因为客观事物是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考向三 排中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课堂上,老师写了三张纸条交给三位同学,A同学纸条上写着:A不唱歌;B同学纸条上写着:B不唱歌;C同学纸条上写着:A唱歌。老师说:“三个纸条上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根据这一条件你会推出谁给大家唱歌?”结果B同学回答正确。B同学的推理是( )①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②根据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③“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④“A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A唱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第二课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2.A是A3.同一性4.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议一议:不是。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1.不融贯一致2.A不是非A3.成立4.自相矛盾议一议:不是,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三、1.两不可2.A或者非A3.不成立4.两不可5.逻辑思维易错矫正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黑格尔的观点是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3.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非都是矛盾关系的,有的是反对关系,则可以同假。例如,“所有鸟都会飞”与“所有鸟都不会飞”可以都是假的。4.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回避事物的客观矛盾避免思维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5.排中律只是从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定一个,并不要求对具体内容的矛盾判断必须马上肯定一个。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环节一 形式逻辑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这位道士故意违反了同一律,把“一”这个概念变换成几个不同含义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是故意运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来达到骗人的目的。环节二 任务1 小明的观点是对的,球在蓝盒子里。如果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因为红盒子与蓝盒子上面写的话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所以红盒子和蓝盒子上写的话必有一句是假的,则黄盒子上写的话一定是真的,即“球在蓝盒子里面”是真的。任务2 小军的观点是对的,球在蓝盒子里。假如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因为红盒子与蓝盒子上面写的话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论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所以红盒子和蓝盒子上写的话必有一句是真的,则黄盒子上写的一定是假的,即“球不在蓝盒子里面”一定为假,说明球一定在蓝盒子里。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A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小文把“自己”的争议偷换到小明身上,从而回避了争议的重点,“偷换论题”违背了同一律,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例2 B [按排中律要求,两个观点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排除。矛盾律强调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明天肯定会下雨”和“明天肯定不会下雨”,这两个观点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则违反了矛盾律,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正确。排中律强调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因此,如果两个观点都不支持,则违反了排中律。违反了同一律,则是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C排除。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由甲观点中的“会下雨”到乙观点中的“不会下雨”不属于“偷换概念”错误,D排除。]例3 B [材料中的观点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都予以肯定,即对“A”和“非A”这一矛盾关系都予以肯定,A排除。矛盾律,即对“A”和“非A”两个论断断定他们都成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也成立,那么,到底哪个命题成立,自相矛盾,应该是其中必有一假,B符合题意。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而不是可以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C错误。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D错误。]例4 C [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假,①错误。根据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②正确。因为三个纸条上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故“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③正确。根据分析,“A不唱歌”为真命题,假命题应该是“A唱歌”,④错误。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