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社会生活讲道德3.做守法公民01重点知识梳理真题链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与自由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的做法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划定自由的边界享有自由的保障他律和自律社会规则与秩序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考点一 社会规则与秩序1.(2023湖北襄阳)“礼让斑马线”“禁止在高铁上吸烟”“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B.社会秩序决定社会规则的内容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内外边界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真题链接2.新修订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区分车票实名制和非实名制的情形,分别按照年龄和身高销售儿童票,为儿童购票乘车提供切实优惠和便利。这一变化( )①体现了平等的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②说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③反映了个人维护公平守护正义④表明儿童享有物质帮助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A真题链接3.(2023北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同学说,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上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②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③规则是在人们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的④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真题链接4.(2023 四川广安)[探究感悟成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以下是同学们的四个生活情景,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情景三:小军上课偷偷玩手机被老师批评,他说这是他的自由,老师无权干涉。(3)请你判断小军的说法:理由:真题链接(3)错误。他割裂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他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受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处罚。叶某应当遵循规则和法律,将手机交于学校统一管理。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重要性做法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对个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对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做法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地位:重要内容;传统美德;民法原则★重要性践行诚信的做法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二 社会生活讲道德1.(2023 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细微之处显美德,细节之中见文明:前排同学为上课时多次干咳的老师递上一杯热水;骑行男子狂蹬自行车为急救车开道;小男孩蹲下身子将不小心打翻在地的粥擦拭干净;俩萌娃向让行的公交司机九十度鞠躬致谢.....这体现出他们( )①文明有礼②诚实守信③关爱他人④尊重他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C真题链接2.(2023湖北随州)乘坐公共交通时主动让座,参观游览时自觉排队,在图书馆不大声喧哗,参加社交活动时衣装整洁。上述行为表明的观点有(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④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自律,不需要他律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③④A真题链接3.(2023山东聊城)2023年“五一”期间,两名女子在某景区等待进入时,发现排错队,便直接插到另一队中,后面一位小伙子给予提醒。两名女子瞬间暴跳如雷,言辞狠辣地一阵“输出”,并推操怒怼小伙“我们不好惹”!她们的言行受到众人谴责。这警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 )①转移注意,随意发泄情绪②尊重他人,考虑他人感受③文明有礼,切勿盛气凌人④遵守秩序,维护社会规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真题链接4.(2023 湖南衡阳)校园新闻一学生磊磊踢球破坏了学校的宣传栏,虽无人看到,他却主动承认并赔偿损失;校园新闻二:学生小逸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3千多元现金和各种银行卡等,他及时告知老师,并联系当地派出所找到失主。下列选项与上述两则新闻主题最符合的是(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B.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C.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D.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C真题链接5.(2023 浙江嘉兴、舟山)“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B.恪守诚信需要智慧C.不要轻易向别人许下诺言D.要完善失信惩戒机制A真题链接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罚处罚)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权益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律后果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加强自我防范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遭到侵害依法求助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救济诉讼: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维权的最后屏障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见义勇为)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见义“智”为)考点三 做守法公民重点1.1:正确理解“法不可违”(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3)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4)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重点1:法不可违重点1.2:违法行为的分类实例 触犯法律 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 危害程度 违法类型欠钱不还 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赔礼道歉等)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谎报险情 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等形式 相对轻微持刀抢劫 刑事法律规范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处罚(主刑、附加刑) 严重 犯罪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启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重点1.2:违法行为的分类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刑事判决书(摘要)本院认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5000元。①判决书中的“本院”指的是什么?②被告人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③本案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老师分享了一例案件的判决书的部分内容。提示:①本院是人民法院;②犯罪行为③主刑是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附加刑是罚金5000元。预防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律后果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加强自我防范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重点2:预防犯罪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1.1.(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小成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小成爸爸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B.行政违法C.刑事违法D.犯罪行为B真题链接行政法律规范行政处罚2.(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陈某为谋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陈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C解析:陈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真题链接3.(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2023年5月3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郝春荣因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883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对该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该行为触犯了刑法,所受到的处罚是刑罚处罚②案例中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④只要违法都要承担刑事责任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解析:: 犯罪行为才会承担刑事责任,故④说法错误;真题链接4.(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一一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一一刑事违法行为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一一行政违法行为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一一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③④A解析: ③: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③说法错误;④: 本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真题链接5.(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违法犯罪行为B解析:,甲队球迷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并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其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肇事者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真题链接6.(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违法犯罪行为B解析:,甲队球迷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并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其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肇事者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真题链接7..(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武汉市的张某,因嫌所住小区楼下有人跳广场舞太吵,于是往楼下扔鹅卵石,先后砸坏17辆私家车,车损达2万多元。2022年3月,张某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由此可见(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要谨遵法律的要求③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公民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B真题链接8.(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播剧《狂飙》讲述了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展开长达二十年的生死搏斗的故事。最后,黑恶势力接受了法律审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该剧向世人昭示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惩恶扬善保护人民”的不变真理。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运用所学知识,请谈一谈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远离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重点3: 善用法律重点3.1:依法维权的途径(1)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考点三 善用法律重点3.2:诉讼(2)类型:①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③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见义勇为)(2)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见义“智”为)(3)要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重点3.3:有勇有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做法(1)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2)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3)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考点链接】依法办事重点3.4:公民应如何尊法守法?1.(2023浙江杭州)最近,浙江学生屡获警方表扬: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公安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由于他们慧眼识毒立功,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由此可知(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B.学生已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C.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D.学校应当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C真题链接02名言古语鉴别(1)敬人者,人恒敬之。(P34)——尊重他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35)——学会换位思考(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P36)——学会欣赏他人(4)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P40)②四维不张,国乃灭亡;③不学礼,无以立;(P37)④人而无礼,焉以为德;(P37)⑤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P39)——文明有礼的重要性(5)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P42)②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③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④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做到诚实守信(6)①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诚信做人,言而有信名言古语04热点链接热点:遵守社会公德7月28日,由南京开往长春的高铁上,几个孩子在车厢内喧闹不止,使得其他乘客无法得到应有的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东北女孩勇敢地站出来,用强烈的言辞批评了孩子们的行为,并获得了其他乘客的热烈支持。有网友表示:应该遵守公共场合的规矩,孩子在高铁上闹腾,家长理应做到应对有方。不管是及时制止还是采取其他塔施获取公众理解,都是负责任的应对举措。孩子的父母不闻不问的做法让人无法接受!思考:请你对该家长的行为进行评析 (1)缺乏规则意识。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我们应该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2)没有做到尊重他人。尊重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3)没有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善待他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热点链接广西桂林警方侦破一起盗掘古墓葬系列案件,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先后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2名,被盗掘的古墓葬遍及全国多个省市,缴获各类文物160余件。目前,法院对这起系列案件已经作出了一审判决,包括吕某、张某在内的多名被告人被判处了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上述事件体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热点链接①法不可违,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