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 (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 (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圈点与批注
骆驼祥子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有《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先生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者介绍】
一个最多产的作家:著述洋洋千万言
一个被国际文坛久久关注并不断被神话的作家
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一个最有味道的作家:执京味小说之牛耳
一个最全面的作家: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作者概述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
《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作品简介】
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那个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而又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而在城市中,军阀特务、资产阶级们严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这些讨生活的底层劳动人民不得不走向灭亡。
写作背景
故事来源:朋友谈起一个洋车夫,说起他的三起三落,最终受穷;又谈起另一个洋车夫,曾被军阀乱兵捉走,趁军队转移时偷偷牵回三匹骆驼。
洋车夫的故事:他生于贫苦家庭,长于贫民大院,经历底层市民的一切苦难。他的哥哥和表哥就当过洋车夫。
“积了十几年对洋车夫的生活的观察,我才写出《骆驼祥子》。”
——《三年写作自述》

【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今北京)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小说艺术性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再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苦难一生。它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 平底层贫苦人民痛苦生活的图景。
主要内容

祥子是谁?完成下面的个人信息表。
【内容梳理:初识祥子】
姓名:祥子 职业:车夫 出生地:农村
年龄:二十多岁 称号:骆驼祥子
外貌: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的第一辆车
祥子十八岁从乡下来北平拉车,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凑足了一百块钱,他认为不能再等了,应该及早买车。恰巧车铺有辆别人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车,经过讨价还价,祥子最终以九十六元买下了这辆车。
匪兵抢车
北平城外军阀开始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因为客人给的价钱高,祥子抱着侥幸的心理揽下了一桩风险很大的生意。结果还没到目的地,他们就被十几个兵拦住了,祥子的车被匪兵抢去了,人也被抓。
主要情节
祥子绰号的来历
祥子趁匪兵退却时,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走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由于过度疲惫,他在一间小店躺了三天。其间,由于梦中说胡话,三匹骆驼的事被人听了去,自此落下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怒辞杨宅
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祥子每天接送完这个,又要去伺候那个,还要干杂活。在杨家的第四天,送走一位女客人后,因为杨太太的无理,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辞去了这份工作。
曹家遇险(孙侦探的敲诈)
曹先生因常宣传社会主义言论,被学生告发,被侦缉队盯上了。曹先生赶忙远走避难,让祥子回家送信。一到家,祥子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敲诈走了祥子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破灭了。
虎妞去世
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为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不久虎妞难产死去。祥子为了给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整理出祥子的人生经历。
【内容梳理:三起三落】

一起
一落
二起
二落
三起
三落

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梦想开始
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一辆自己的新车。
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祥子卖掉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祥子攒的钱
被孙侦探敲
诈走了。
结婚之后,虎妞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旧车。
虎姐难产而死,祥子卖车安葬虎妞。
祥子堕落,
梦醒破灭。
根据文本内容,谈一谈祥子在“三起三落”的经历中,他的性格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特点】
初至北平
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
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
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
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
成。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
成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见过新的。
祥子特点
目标坚定
追求自由和独立
健壮老实
体面要强
洁身自好
自信坚韧
拥有梦想
车子被大兵抢走后
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实,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
论他个人,他不该这样拼命。逃回城里之后,他并没等病好利落就把车拉起来,虽然一点不服教,可是他时常觉出疲乏。疲乏,他可不敢休息,他总以为多跑出几身汗来就会减去酸懒的。
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
祥子特点
不顾他人
强烈的自尊
为人开始走下坡路
苛待自己
保守愚昧狭隘
虎妞给他买旧车后
虽然是老婆给买的,可是慢慢的攒钱,自己还能再买车。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而笑着换了个新的世界,像换一件衣服那么容易,痛快!
祥子特点
备受折磨
丧失体面与要强
省吃俭用
梦想依旧
虎妞死后
越不肯努力便越自怜。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刮风下雨,他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自怜便自私,他那点钱不肯借给别人一块,专为留着风天雨天自己垫着用。
懒,能使人脾气大……在打架的时候,他又觉出自己的力气与本事,把力气都砸在别人的肉上,他见了光明,太阳好像特别的亮起来。
祥子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
祥子特点
自怜自私
圆滑世故
脾气大、好打架
偷懒混日子
小福子死后
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掉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祥子特点
自甘堕落
自暴自弃
小福子死后
遇上那大户人家办事,教一干人等都剥头穿靴子,他便有了机会使头上脚下都干净利落一回。脏病使他迈不开步,正好举着面旗,或两条挽联,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
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肴头像做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祥子特点
身体极差
麻木
潦倒
根据文本内容,谈一谈祥子在“三起三落”的经历中,他的性格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细读文本,分析人物特点】
从老实、吃苦耐劳、善良、坚忍、软弱、有理想的有志青年变成爱占便宜,吃喝嫖赌、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城市垃圾。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1.走进人物关系
祥子的堕落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人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都促使着祥子堕落。
身份:刘四爷的女儿、祥子的老婆
外貌:虎头虎脑,说话时露出两颗虎牙
死亡原因:难产
形象特点:好吃懒做、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能干且有心计
虎 妞
身份:人和车厂的老板 、祥子的雇主
称号:老头子、袍哥、刘四、刘老头
外貌: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光头、头剃的很亮、没留胡子
形象特点:残忍霸道、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刘四爷
身份:教书人、以“社会主义者”自居、被祥子视为“圣人”、祥子的雇主
形象特点:信奉社会主义、爱好传统美术、待人宽和、为人正直
曹先生
身份:二强子的女儿、祥子真正喜欢的人
外貌:圆脸,眉眼匀调、上唇很短、牙白且齐整
形象特点:美丽、勤俭、善良、可悲
小福子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探究思考1:来到城里的祥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悲剧的呢
车被大兵抢走,牵回三匹骆驼,祥子也就变成了“骆驼祥子”
探究思考2:这次丢车是怎么造成的呢?请你从原文中找出理由。
1.战争的消息与谣言几乎每年随着春麦一块儿往起长,麦穗与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与忧惧的象征。
——军阀混战的大背景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探究思考3:如果他听了高妈的或者把钱放邮局,如果小福子自杀后他还回曹家拉包月,祥子是不是就不会走向堕落?
“儿子当兵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
“媳妇也走了。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挣多挣少,我们爷儿俩苦混,无法!无法!”
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
有了车又能怎样,到头来还不是落到老马的下场。既然对买车的理想产生了怀疑,就一步步走向堕落。
祥子的悲剧,展现了整个车夫阶层的悲剧,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2.走进社会环境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20世纪20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时代,
那是一个统治者尔虞我诈、损公肥私、横征暴敛的时代;
那是一个黎民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代。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2.走进社会环境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社会没有基本的生存秩序,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更是不可能有切实的保障。军阀的混战,反动政府的所谓侦探,地主阶级车行老板的巧取豪夺……重重压迫让祥子代表的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出路,城市底层贫苦百姓每日挣扎在水深火热的痛苦深渊中。
面对“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祥子的肉体精神变得扭曲,祥子的悲剧命运不是个例,而是荒谬的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探究思考2:这次丢车是怎么造成的呢?请你从原文中找出理由。
1.战争的消息与谣言几乎每年随着春麦一块儿往起长,麦穗与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与忧惧的象征。
——军阀混战的大背景
2.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
——作为小生产者的狭隘、愚味:只顾自己的生活,对世事漠不关心
3.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
——个性:意气用事,冒险,自尊心过强
还有祥子的个人原因
祥子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3.走进祥子个人
思想上的局限 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在社会沉重的压迫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 勤快但保守,天天把钱放在手心里才觉得舒坦,这是典型的保守小农心理。
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中。
祥子自身性格的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根本影响。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我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胡适《人力车夫》
【拓展阅读】
看他(注:车夫)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总来回答你一句两句。他身材本来很高,但是不晓是因为社会的压迫呢,还是因为他天生的病症,背脊却是弯着,看去好像不十分高。他脸上浮肴的一种谨慎的劳动者特有的表情,我怎么也形容不出来,他好像是在默想他的被社会虑待的存在是应该的样子,又
好像在这沉默的忍苦中间,在表示他的无限的反抗,和不断的挣扎的样子。
——都达夫《薄奠》
【拓展阅读】
作品从一个洋车夫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命运终于失败乃至堕落的故事,表明劳动人民要成为主宰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它不通向幸福,只通向更加悲惨的生活。应当选择别样的道路。虽然从当时作者的社会思想的基本状况看,还不可能明确指出出路,不可能由革命昭示祥子觉悟起来的结局;但是,摧毁造成祥子悲剧的那个旧社会,正是读者从这个悲剧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主旨小结】
【语言特点】品析“京味儿”
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阅读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其中散发着的浓浓“京味儿”吧。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语言特点】品析“京味儿”
前几天本想和街坊搭伙,把它们送到口外去放青。在家拉夏吧,看着就焦心,瞧这些苍蝇!”
“老者,留下我的三匹,凑成一把儿到口外去放青。活蹦乱跳的牲口,一夏天在这儿,准教苍蝇蚊子给拿个半死!”
光头也看出不妙,可是还笑着说:“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
“那还用说”,矮子猜到他的意思,“自要一上了便道,咱们就算有点底了!”
语言中的“京味儿”
【语言特点】品析“京味儿”
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卖糖瓜的都着了急。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步行的,坐车的,都急于回家祭神。买糖的小贩急于把应节的货物卖出去,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叫。
“长安牌楼”,新华门的门楼,南海的红墙都带上了素冠,配着朱柱红墙,静静的在灯光下展示着故都的尊严。
环境中的“京味儿”
主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主题二:探寻悲剧原因
主题三:话说“洋车夫”
主题四:品析“京味儿”
主题五:刘四爷和虎姐等小人物
【主题写作】
【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
结合教材及老师提供的《骆驼祥子》的片段,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名著。
1.学生读教材,明确运用圈点批注法的注意点。
2.小组交流讨论,选取片段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3.选派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作的圈点批注。
了解圈点批注法
圈点批注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运用圈点批注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②批注可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③经典作品需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④可以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阅读方法
圈字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圆圈“○”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也或者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黑点“●”画在生动的词语和典型的成语上,用以提示重要词语。
横线或波浪线画在文章句子下面,以便加深理解或摘录。
“?”标在有疑问的地方,“!”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思想的地方。
圈点的符号
阅读方法
“批”即批语,指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遣词造句等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风土人情等加以解释。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
什么是批注?
阅读方法
眉批:批在书头上。
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的左侧或右侧。
夹批:批在字行的中间。
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位置
阅读方法
批注的类型
阅读方法
赏析式:从关键词、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评价式:对书中的字词句段,从内容、写法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品评鉴赏。
感想式:就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者想象。
质疑式:针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
标注段序,便于查找。
粗读文本,初步圈点。
再读文本,仔细圈点。
圈点批注的具体步骤
精读文本,细致批注。
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
实例分析
结合刚刚学习的圈点批注法,分析教材的批注示例。看看课本上运用了什么样的符号进行圈点,相对应地从哪个角度进行了批注。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骆驼祥子》
“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
这是祥子的生意经。
··· ···
语言简洁,憨态可掬。
祥子的相貌气度,是他的保护色吗?
坐车人与拉车人到底谁在揣摩对方上更胜一筹。
到了六月,大杂院里在白天简直没什么人声。孩子们抓早儿提着破筐去拾所能拾到的东西;到了九点,毒花花的太阳已要将他们的瘦脊背晒裂,只好拿回来所拾得的东西,吃些大人所能给他们的食物。然后,大一点的要是能找到世界上最小的资本,便去连买带拾,凑些冰核去卖。若找不到这点资本,便结伴出城到护城河里去洗澡,顺手儿在车站上偷几块煤,或捉些蜻蜓与知了儿卖与那富贵人家的小儿。那小些的,不敢往远处跑,都到门外有树的地方,拾槐虫,挖“金钢”什么的去玩。孩子都出去,男人也都出去,妇女们都赤了背在屋中,谁也不肯出来;不是怕难看,而是因为院中的地已经晒得烫脚。 ——《骆驼祥子》
这里对北京大杂院男女老少的生活场景进行细腻地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京味图,同时,也凸显了旧社会大杂院里底层人们生活之艰难。
内容批注——这是祥子的生意经;
关键词点评、人物神态性格的分析——“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
语言点评——语言简洁,憨态可掬;
思考评价批注——祥子的相貌气质是他的保护色吗?坐车人和拉车人,到底谁在揣摩对方上更胜一筹?
运用了加点和画横线两种圈点符号
阅读方法
对课本上选取的内容进行圈点批注。
同桌交流圈点批注方法。
小组交流圈点批注成果和体会,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圈点批注课本上选取的《骆驼祥子》的“精彩选篇”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