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023年8月30日,一位12岁的男孩哄骗一名4岁女童说带她到一个好玩的地方,手牵手将其带到离家几百米处左右的一处废弃杂草丛生的菜园,并将女孩推入粪缸致死。
思考:作为未成年人是否可以为所欲为?这给你的青春成长带来什么启示?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时事品读
3.2 青春有格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法治观念: 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 知廉耻、懂荣辱,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提高自控能力。
责任意识: 从点滴小事做起、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3分钟
1. 什么是“行己有耻”?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 什么是“止于至善”?
4.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5.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活动一:判断分析
他们的行为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欺凌同学
01
行己有耻
1. 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行己有耻”的含义)
请小组从不同方面讨论、列举一些你们觉得可耻的行为:
(1)学校生活中:
(2)家庭生活中:
(3)社会生活中: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
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
活动二:知廉耻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译: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朱熹
判断:你觉得下面的行为符合“行己有耻”吗?
活动二:辨别“耻”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名句赏析: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
内心
法官
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刑法》诽谤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守底线:
烟瘾
网瘾
(4)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思考:为什么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好却戒不掉呢?
感悟人生
笔记: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如何增强自控力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方法与技能P29
思考:在网络上为受害者发声、随手捡垃圾和给老人让座的行为是一种______的行为

02
止于至善
探究:“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P29最后一段第一句)
“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骛远。“止于”,告诉了我们奋斗目标的终点,“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做学生,就要力争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做老师,就要成为最优秀的老师;
做管理者,就要达到最佳的管理;
做人,当然要力争做一个至善的人。
感悟人生
笔记:3、什么是止于至善?(含义)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榜样
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看见有德行或才敢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探究:榜样的作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中国人民的儿子
燃灯校长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对社会: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P31第一段内容)
笔记: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
你小时候做过哪些“难以启齿”的事?
考试作弊,还被抓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了。太丢脸了。
上学时欺负过班里同学,现在很后悔当初自已的不懂事,然后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影视剧,我都在想,我真的是混蛋!
小时候偷家里的钱。被狠狠地打,写了保证书,当时不觉得错。后来知错了,也感谢爸妈当时的严厉,我才没走偏。
思考:同学们反思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慎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来必保得稳。
v s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感悟人生
笔记: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
(2)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P30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
课堂小结
认识自己
链接中考
1.古人对“行己有耻”有许多的描述,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些名句启示我们( )
①有羞耻之心,就可以随便放纵自己
②要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自己的行为选择
③有羞耻之心,就一定不会做错事情
④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每一个热心人,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他们为榜样,我们应当( )
①默默奉献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 ②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③行己有耻,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④树立正确职业观,规划职业生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