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2023年8月30日,一位12岁的男孩哄骗一名4岁女童说带她到一个好玩的地方,手牵手将其带到离家几百米处左右的一处废弃杂草丛生的菜园,并将女孩推入粪缸致死。思考:作为未成年人是否可以为所欲为?这给你的青春成长带来什么启示?格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为什么刚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呢?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时事品读3.2 青春有格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法治观念: 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健全人格: 知廉耻、懂荣辱,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提高自控能力。责任意识: 从点滴小事做起、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自学导航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3分钟1. 什么是“行己有耻”?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什么是“止于至善”?4.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5.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活动一:判断分析他们的行为对吗?谈谈你的看法。欺凌同学01行己有耻1. 什么是“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做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行己有耻”的含义)请小组从不同方面讨论、列举一些你们觉得可耻的行为:(1)学校生活中:(2)家庭生活中:(3)社会生活中: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活动二:知廉耻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译: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朱熹判断:你觉得下面的行为符合“行己有耻”吗?活动二:辨别“耻”(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名句赏析:“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内心法官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刑法》诽谤罪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守底线:烟瘾网瘾(4)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思考:为什么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好却戒不掉呢?感悟人生笔记: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如何增强自控力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③加强自我监控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方法与技能P29思考:在网络上为受害者发声、随手捡垃圾和给老人让座的行为是一种______的行为善02止于至善探究:“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P29最后一段第一句)“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骛远。“止于”,告诉了我们奋斗目标的终点,“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做学生,就要力争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做老师,就要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做管理者,就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做人,当然要力争做一个至善的人。感悟人生笔记:3、什么是止于至善?(含义)(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榜样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见有德行或才敢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探究:榜样的作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人民的儿子燃灯校长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对社会: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P31第一段内容)笔记: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你小时候做过哪些“难以启齿”的事?考试作弊,还被抓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了。太丢脸了。上学时欺负过班里同学,现在很后悔当初自已的不懂事,然后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影视剧,我都在想,我真的是混蛋!小时候偷家里的钱。被狠狠地打,写了保证书,当时不觉得错。后来知错了,也感谢爸妈当时的严厉,我才没走偏。思考:同学们反思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慎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来必保得稳。v s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感悟人生笔记: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2)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P30(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课堂小结认识自己链接中考1.古人对“行己有耻”有许多的描述,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些名句启示我们( )①有羞耻之心,就可以随便放纵自己②要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自己的行为选择③有羞耻之心,就一定不会做错事情④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2.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每一个热心人,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他们为榜样,我们应当( )①默默奉献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 ②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③行己有耻,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④树立正确职业观,规划职业生涯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