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课时)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课时)课件-(共20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
10%的NaCl溶液
0.9%的NaCl溶液
清水
将人的红细胞在清水、0.9%的NaCl溶液和10%的NaCl溶液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1.细胞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这种变化与什么物质相关呢?
3.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问题探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渗透压(770KPa)
酸碱度(7.35-7.45)
温度(37℃左右)
等渗溶液
肌肉注射(组织液)
(0.9%Nacl、5%葡萄糖)
静脉注射(血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①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数越多其吸水力就越强。
葡萄糖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一段时间
左侧液面下降
右侧液面上升
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只比较单位体积内微粒的数目,与微粒的大小与种类无关。
(1)定义:
(2)决定因素:
1.渗透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
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③细胞内液渗透压来源于 。
K+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肝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图示模型,解释当肝功能异常时,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
思考讨论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最多,但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肝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图示模型,解释当肝功能异常时,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时合成的血清白蛋白减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思考讨论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孕妇脚水肿
组织水肿
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组织水肿,又称浮肿。
与生活联系
原因:
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营养不良
肾小球肾炎
过敏反应
组织损伤
淋巴回流障碍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血浆渗透压
降低
组织液渗透压
升高
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
代谢产物
增加
水分子
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
与生活联系
(1)正常人的血浆pH近中性,为 。
7.35~7.45
(2)平衡的维持:缓冲物质
缓冲对HCO3-/H2CO3 (主要) HPO42-/H2PO4-
思考讨论: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
乳酸+NaHCO3
乳酸→
→乳酸钠+

H2CO3 →
CO2+H2O

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2.酸碱度(pH):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3.温度: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动态平衡)
1.(江苏盐城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组成成分都相似
B.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三个主要方面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A
理解巩固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细胞与内环境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与外界环境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讨论
人体代谢所需的O2从外界环境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CO2从组织细胞排出到外界环境,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
探究:O2进入细胞流程
O2
葡萄糖呢?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
肺、小肠、肾、皮肤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
外界
环境
内环境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体液
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外液的
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生活的环境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环境
细胞
小结
2.(黑龙江绥化高二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B.尿素在泌尿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D
理解巩固
3.(山东威海文登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
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
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都需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D
理解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