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3.1 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
一、教材解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课时内容《公民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人身自由”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三目。教材主要介绍了政治权利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接着介绍人身自由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最后介绍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分类。通过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人身自由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分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正确行使权利。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宪法相关知识,懂得了要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树立坚持宪法至上的观念。但是,他们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概念还很模糊。学生还未能够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未能真正领会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有的学生不知道珍惜权利,不知道正确行使权利;义务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不愿履行和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就需要基于这一基本学情,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3.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初步了解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生命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4.健全人格:具有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坚韧乐观的人格,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5.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政治权利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人身自由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正确行使权利。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人物材料、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 1.介绍电影《第二十条》 2.提问:电影《第二十条》讲了什么故事?你知道《第二十条》电影名称的由来吗? 3.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二十条的法律条文,并就关于《第二十条》的正当防卫权进行详细介绍 1.回顾电影情节,思考相关问题 2.跟随老师引导,了解《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权的介绍并进入本节课学习
环节一:政治权利
教学内容: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公民的政治权利 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及内容 展示材料: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谈及《第二十条》:要加强法治题材影视剧创作 提问:1.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再次赴北京履职。体现了她拥有哪一项政治权利?2.作为初中生能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吗?拥有这一权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3.结合国家机构的产生,思考拥有这一权利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判断:以下人员是否具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展示相关图文材料,从不同角色、年龄设问供学生辨别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 展示图文材料,播放相关视频:《第二十条》引发民众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广泛讨论 提问:罗翔及众多网友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行使了什么权利?这一权利有何意义?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政治自由的内容、意义 设置判断题:以下行使的是哪种自由的权利?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展示材料:刘文经家人“讨公道” 提问:刘文经一家人的做法对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正当途径来表达诉求? 展示图文材料:高检院在门户网站专设通道征集民意 提问:最高检开通专门信箱征集民意体现了我国公民拥有什么权利?从举报须知中你认为公民反映问题时应遵循哪些要求?行使监督权对于公民和国家机关有何好处?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监督权的内容、意义、注意事项,并对监督权的具体内容进行资料补充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跟随老师,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及内容 结合材料,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判断并巩固知识点 跟随教师引导,在老师的点拨中,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在老师的点拨中,理解政治自由的内容、意义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同时完成相关判断题进行巩固。 结合材料,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在老师的点拨中,理解监督权的内容、意义、注意事项 跟随教师引导,在老师的点拨中,理解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同时完成相关判断题进行巩固。
环节二:人身自由
教学内容: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预设过程(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图文材料:村霸刘文经的霸凌行径 提问:刘文经侵犯了王永强一家人什么权利? 除了以上方面,公民在人身自由方面还有哪些权利?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详细介绍人身自由的三个方面——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在宪法的规定以及表现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在老师的点拨中,理解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人身自由的三个方面在宪法的规定以及表现
环节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权
教学内容: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包含的权利及内容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十条》戏里戏外 借助电影人物在电影中的相关情节来体现其享有的权利 利用结构图介绍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利用图文详细介绍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及其他基本权利的含义、重要性及保障措施 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回顾电影情节,认真阅读材料并思考相关问题 结合结构图大致掌握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具体内容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及其他基本权利的含义、重要性及保障措施,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 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姓名权   D.名誉权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是( A ) ①小刚长得矮胖,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矮冬瓜”的外号 ②小丽趁小兰不在教室,偷看她的日记 ③小张到银行取款,工作人员要求他站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 ④小明同学在班上乐于助人,主动值日,同学们称他为“活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几组对应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C ) ①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文化权利 ③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④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电影《第二十条》讲了什么故事?
你知道《第二十条》电影名称的由来吗?
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条款,影片聚焦三起案件中检察官面临的情与法的困境。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的手段。” “让执法司法更加有温度,人民群众才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第二十条》的放映,对于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具有积极意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彰显公平正义,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指引公民面对不法侵害敢于见义勇为和自卫。”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副庭长薄金栋
关于《第二十条》的正当防卫权
第三课 公民权利
3.1公民基本权利
GONGMIN
公民
基本
权利内容
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
社会经济与
文化教育权利
公民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
宪法和法律
自学导航
政治权利
01
人身自由
02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P35-P36)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是什么?(P35)
3.我国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P35)
4.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和作用?(P36)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P36-P37)
2.了解宪法关于人身自由的相关规定(P37-38)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03
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P39-P41)
01
第一目: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受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政治权利的内容
政治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监督权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谈及《第二十条》:要加强法治题材影视剧创作
今年的全国两会即将到来,连任4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郭建华告诉不久就要再次赴北京履职。谈及履职建议时,郭建华说,她不仅是一名电影工作者,同样也是一名基层普法员。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要加强法治题材影视剧创作、弘扬英模精神的建议。最高检为此还专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将有关情况向她反馈。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经理郭建华谈起对电影《第二十条》。她说作为基层的电影放映员,特别希望把有血有肉的检察官、法官故事搬到银幕上的电影,这些电影题材影响力大、正能量满满,最能达到普法最大化,让更多的群众懂法、受益。
1.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再次赴北京履职。体现了她拥有哪一项政治权利?
2.作为初中生能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吗?拥有这一权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结合国家机构的产生,思考拥有这一权利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议一议
公民基本权利
美籍在华留学生
维吾尔族的老爷爷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某官员
判断:以下人员是否具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14岁的初二学生
班主任老师
20岁的大学生
×


×
×

课堂笔记
3.1-1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意义 P35
①国籍: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
②年龄:必须年满18周岁;
③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条件: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意义:
财产状况
不分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家庭出身
职 业
性 别
种 族
民 族
居住期限
《第二十条》引发民众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广泛讨论
议一议:罗翔及众多网友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行使了什么权利?这一权利有何意义?
课堂笔记
3.1-1 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的内容、意义 P35
绝对自由
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内容:
公民享有这些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意义:
政治自由
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和自由。
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出版自由 公民以出版物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集会自由 公民为着共同目的,临时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结社自由 有着共同意愿或利益的公民,为了一定宗旨而依法定程序组成的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游行自由 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示威自由 公民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判断:以下行使的是哪种自由的权利?
我会在网上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鹿
小花
我把我写过的文章整理后出版了。
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协会,并在国家机关备案注册了。
小美
言论
出版
结社
刘文经家人“讨公道”
由于案情的复杂性,王永强反杀案迟迟未做判决,刘文经家人力图向检察院施压,便纠集多人,举着横幅,在检察院门口聚众闹事,称时间已过大半年检察院还未起诉,要求检察机关为在抢救室的他迅速立案。检察院称案件还在审查起诉阶段。
议一议:刘文经一家人的做法对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正当途径来表达诉求?
“监督权—建议权”
2.从举报须知中你认为公民反映问题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3.行使监督权对于公民和国家机关有何好处?
议一议:
1.最高检开通专门信箱征集民意体现了我国公民拥有什么权利?
高检院在门户网站专设通道征集民意
https://www.12309./12309/wsxf/index.shtml
课堂笔记
3.1-1 政治权利——监督权的内容、意义、注意事项 P35
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内容:
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意义:
监督对象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注意事项:
批评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
建议权: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申诉权:公民对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或违法的决定、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的请求。
控告权:公民(被害人)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检举权:公民对于违法失职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权利。
资料补充
议学成果1
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P36)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P36)
意义:
02
第二目:人身自由
村霸刘文经以高利贷还不起为借口,多次强行闯入王永强家,多次用狗链锁住他,长期霸凌王永强一家,强奸他老婆、聋哑女郝秀萍。
1.刘文经侵犯了王永强一家人什么权利?
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权、住宅不受侵犯权
2.除了以上方面,公民在人身自由方面还有哪些权利?
村霸刘文经的霸凌行径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议一议:
议学成果2
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重要性(P36-P37)
内容
人身
自由
含义
重要性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表现: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1-2 人身自由——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非法拘禁
非法搜身
原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表现: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公民享有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3.1-2 人身自由——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判一判:下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姓名权
名誉权
荣誉权
隐私权
肖像权
小孩子没稿费,
不发获奖证书
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1-2 人身自由——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法学界有句名言: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表现: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1-2 人身自由——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03
第三目:社会经济与文化权
《第二十条》戏里戏外
韩雨辰按时到校,努力学习,尊敬师长,体现他享有 权;
韩雨辰爸爸韩明上班工作,体现他享有 权;
韩雨辰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 权。
电影《第二十条》是由张艺谋执导,这体现了影视创作者享有 权。
康村恶霸在王永强被拘留后,多次私闯王永强家中打砸东西,侵犯了王永强一家 权;
受教育
劳动
物质帮助
财产
文化
议一议:
社会经济权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韩明买了一台新电脑
韩明用电脑办公
韩明把电脑租给朋友
韩明把电脑卖给别人
占有权
收益权
使用权
处分权
3.1-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
①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②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③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①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1-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
只要男性
已婚未育
孕期辞退
这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侵犯公民劳动权!
①内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保障措施:国家发展相关的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1-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物质帮助权
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3.1-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②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3.1-3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权利
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其他基本权利
知识总结:政治权利(P35~36) 选举权和 满足 条件 (1)年龄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被选举权 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这些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 督 内容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重要性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权 行使 途径 (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3)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进行监督。
(4)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地位: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依照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总结:人身自由(P36-P38)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宪法 规定
表现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内容
原因
宪法规定
住宅不受侵犯 原因
宪法规定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具体权利 权利内容 提醒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劳动就业和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尊重各种劳动
国家发展相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共享发展成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教育公平!
知识总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P39-P41)
课堂总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平等权
2.宗教信仰自由
3.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3.监督权
宪法
(基本政治权利)
(最基本最重要权利)
(是权利也是义务)
(是权利也是义务)
(合法取得,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课后练习
1. 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姓名权   D.名誉权
A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是( )
①小刚长得矮胖,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矮冬瓜”的外号
②小丽趁小兰不在教室,偷看她的日记
③小张到银行取款,工作人员要求他站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
④小明同学在班上乐于助人,主动值日,同学们称他为“活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课后练习
3.下列几组对应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文化权利
③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④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