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学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白鹭 学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1《白鹭》 课时 2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背景分析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白鹭》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学习目标 1.认识“鹭、嫌”等8 个生字,会写“素、宜”等 11 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等句子的含义。
学习 重难点 1.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 2.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交流、教师范写等形式认识“鹭、嫌”等8 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 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 个词语。 2.通过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等句子的含义。
所需条件 一体机、课件
板书设计 1.白鹭(精巧的诗)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长喙、脚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图画美 ---清田独钓图 悠然美 ---清晨望哨图 ---喜爱赞美 清澄美 ---黄昏低飞图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一)激趣导入 走近作者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 ... ... (二)出示目标 1.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重点) 3.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难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一)自学自测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照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课后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质疑拓展 1.检查生字认读。 2. 出示词语,指名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三、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做到正确、流利。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课文,互说课文主要内容,互相纠正错误。教师重点指导攻克难读的长句子。 4.质疑拓展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3)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白鹭PPT,第四部分内容:我会写 配合 结构:左右 音序:P 部首:酉 组词:分配 包干分配 造句:我和小芳的配合真是太完美了。 书写指导:左右都要窄,酉字里边有一短横,己字上框要小、竖弯钩的竖要长一些。 适宜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宀 组词:相宜 事不宜迟 造句:只要气候适宜,种子就会发芽。 书写指导:宀的横要长,下框要窄、里边是两横,下边一横封闭下框、要长。 ... ... ... 白鹭PPT,第五部分内容: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1.(1)《白鹭》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习目标 1. 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重点)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难点) ... ... ... 第二部分内容:品读释疑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 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 ... 细品白鹭之美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显白鹭的精巧? 比较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 ... ... 品白鹭韵味无穷 读6—8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几幅美丽的图画? 白鹭钓鱼图 白鹭望哨图 白鹭飞行图 钓鱼图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画面美 望哨图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 .. ... 第三部分内容:课文主旨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散文写出画面感 本文作者描写白鹭生活习性的6-8自然段,读起来就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散文的一个特点——画面感。因为作者做到了这样几点: ①明确的方位词“在清水田里”“小树的绝顶”“黄昏的空中”; ②细节观察“站着”“孤独”“偶见”; ③适当的修辞“……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比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反问)” 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视觉(看)、听觉、触觉(孤独 不安稳)等; ⑤文字留白,如“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样的散文,读起来才会在脑海中留下鲜活的画面。 ... ... ... 课堂小结 作者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姿态,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文章短小精悍,首尾呼应,意境悠远。 主题延伸 你喜爱的事物有美丽的地方吗?那就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你喜爱的事物,表现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 ... ... 课堂拓展 鸬鹚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思考:本文为我们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个名字。
当 堂 检 测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描写白鹭的句子,练习背诵。 2.练习用文中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鸟儿。
作 业 内 容 作业设计 1. 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 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
一 致 性 通过指导书写、朗读、赏析、背诵和当堂检测,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