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学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桂花雨 学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3.桂花雨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依据新课标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让学生以读悟情,以读为凭借,让学生充分地触摸语言,品悟语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语文课。
背景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学习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评价任务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到了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所需条件 学生提前了解桂花,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3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2.出示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字音,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词,无法理解的做上记号。 (5分钟后比一比谁交流的最清楚。) 2.自学自测 (1)学生自主学习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篇课文。 3.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课后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质疑拓展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任务三: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做到正确、流利。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课文,互说课文主要内容,互相纠正错误。 4.质疑拓展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3)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学习任务四:识记生字,描摹临写 1.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注重易错笔画、笔顺。 (2)完成课后第2题“用钢笔描红”。 2.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老师强调书写姿势。 3.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4.质疑拓展 (1)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书写水平高的同学,教师可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同桌互批,订正。 学习任务五: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2.达标训练 做《新课堂》相关基础练习。 学习任务六: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1.每个生字带拼音认真写两遍,组一个词。 2. 继续了解桂花雨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出示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学习任务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1.自学自测 (1)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感受的快乐?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2)生自学。 2.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 3.质疑拓展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 思考: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学习任务三:积累拓展,学习写法 1.自学自测 (1)出示自学指导 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讨论,大胆发表各自意见。 3.质疑拓展 (1)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①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学习任务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呢?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949年33岁时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生齐诵)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思乡,这就是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出示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出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6.仿照“摇花乐”片段,以“( )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趣事。 学习任务五: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做《新课堂》相关练习。
当 堂 检 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记叙了“我”儿时在家乡( )的无穷乐趣,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作者( )。
作 业 内 容 文章围绕桂花写了哪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一 致 性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