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学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学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语文园地一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通过比较几组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不同体会多义词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
背景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描写事物的课文,知道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蝉》。
学习 重难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3.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评价任务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蝉》。
所需条件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3.学生查找相关诗人虞世南的资料。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借物抒情 一词多义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班内质疑: 1.《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落花生》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2.课堂训练: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3.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学生自由读句子,谈发现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班内质疑: 1.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2.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学习任务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课堂作业:运用这种写法再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一:回顾导入,继续学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在第一句中(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在第二句中(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学习任务二:学习古诗,日积月累 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介绍作者 学生自由读《蝉》。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诗意。 饮:饮用,喝。清露:纯净的露水。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藉:凭借。 这首诗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学习任务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当 堂 检 测 用“温和”的两个语义写句子。
作 业 内 容 1.背诵默写《蝉》。 2.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一 致 性 从理解词语的意思,到能根据要求写句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