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学习目标 1.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性质。2.正确进行假言判断。一、含义及组成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_____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1)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_。(2)“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假言判断的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2)条件关系: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____________。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2)条件关系: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____________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含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______和______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2)条件关系:有了这种情况,______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想一想: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①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②只有年满18周岁,才具有选举权。③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⑤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⑥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假言判断的真假特征及前提1.假言判断的真假特征: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能否成立。2.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____________。想一想: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假言判断就是反映事物、现象是真还是假的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如何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环节一:明假言判断之结构[情境]越来越多国家正在看清,多年来,美国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受益的是自己,受苦的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通百姓。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无端发动的非法制裁,凭什么要发展中国家来买单?以别国人民生灵涂炭换自己盆满钵满,难道这就是美式制裁标榜的“正义”吗?欧洲内部反制裁呼声也与日俱增。德国餐饮联盟协会呼吁德国政府不要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否则“将对德国食品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法国能源巨头ENGIE总裁警告称,禁止进口俄天然气将对法国经济尤其是工业造成严重影响。英国财政部2022年4月22日公布的文件显示,英国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及其子公司授权于5月底前使用卢布支付俄天然气款项。任务 小组讨论:如果没有美国制裁,世界将会怎样?并对所作出判断的结构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 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如果……那么……”“假使……那么……”“倘若……则……”“只要……就……”“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才……”“没有……就没有……”“……当且仅当…才……”“只有……才……”“……当且仅当……”“如果……就……”“如果不……就不……”环节二:析假言判断之真假[情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我国大豆连年丰收,对大豆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牢牢把握住大豆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郡县治,天下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任务 小组商议:从材料中找出两类条件判断的语句,并断定其具体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1.假言判断的真假判定(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p 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前件p 后件q 当且仅当p,则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2.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1)改变前后件的值就改变了条件关系①公式:如果p,那么q=只有非p,才非q;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②例证:a.如果下雨,地上就会湿。等值于:只有不下雨,地上才不湿。b.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不满18周岁,就没有选举权。(2)调换前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①公式: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②例证:a.如果下雨,地上就会湿。等值于:只有地上湿,才是下雨了。b.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等值于:如果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周岁。考向一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2·黑龙江佳木斯高二期末)如果故意杀人,就会被判入狱。用p表示前件,q表示后件,上述判断就表明p推出q。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p可以推出q,但q推不出p②材料的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p推不出q,但q可以推出p④材料的判断属于充分条件联言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2·河北衡水高二期末)以下推论与“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意思一致的是( )①称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奋斗的人生②如果不是奋斗的人生,就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③如果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则一定是奋斗的人生④如果是奋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三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例3 (202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相应地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犯罪”是“违法”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B.“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C.“吸烟”是“患肺癌”的充分条件D.“永远健康”是“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课时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假言判断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条件2.(1)前件 后件 (2)联结项二、1.(2)充分条件2.(2)不可缺少3.(1)充分 必要 (2)必将想一想:①为充分必要条件;②为必要条件;③为必要条件;④为充分必要条件;⑤为充分条件;⑥为充分条件。三、1.条件关系2.条件关系想一想: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易错矫正1.假言判断就是反映事物、现象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3.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4.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5.“如果P那么Q”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环节一 (1)学生自由发言,比如:如果没有美国制裁,那么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2)前件:没有美国制裁;后件: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联结词:如果……那么……环节二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A [材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后件真,前件可真可假,即p可以推出q,但q推不出p,①正确,③错误。如果故意杀人,就会被判入狱。用p表示前件,q表示后件,材料的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正确,④错误。故本题选A。]例2 C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称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奋斗的人生”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于“只有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才是奋斗的人生”,①不符合题意;“如果是奋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于“只有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才是奋斗的人生”,④不符合题意。]例3 D [前件可以推出后件,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判断。犯罪一定是违法的,所以“犯罪”是“违法”的充分条件,A错误。认识错误不一定改正错误,但改正错误一定认识到错误,所以“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B错误。前件和后件无法相互推出,“吸烟”与“患肺癌”不构成条件关系,C错误。前件和后件可以相互推出,“永远健康”是“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D正确。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