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道德与法治专题三 走进法治天地 学做守法公民基础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3绍兴新昌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这表明法律( )A.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D.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2023宁波镇海模拟)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护校安园”行动,2022年涉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0.7%。这( )①体现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②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③体现公民对公安机关的民主监督④有利于打击涉校违法犯罪的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3杭州临安模拟)蒋某、李某采用攀爬围墙、工具挖洞等方式盗掘吴越国王陵,后经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二人因犯盗掘古墓葬罪,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们的这一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 一般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4.(2023宁波慈溪模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你我同行。这告诉我们( )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③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信息节食”④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之责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2022宁波模拟)2021年6月起,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对此,青少年应( )①弘扬法治精神,严格执法②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远离网络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学会明辨是非,不能盲目崇拜偶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10分)6.(2023杭州桐庐模拟)学法知法守法、争当文明好少年。青少年应培养法律意识,让法律永存心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序号 案例 违法 类别 法律 责任① 15岁的小平多次霸凌同学,公然扰乱校园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带走 A 行政 处罚② 15岁的小刘沉迷网络,模仿暴力行为,持刀抢劫,致人重伤 刑事 违法 B③ 小王假期和同学赛车,无视红绿灯,被公安拘留 行政 违法 C④ 小张因和同桌闹矛盾,侮辱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D 民事 责任(1)青少年要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请将上表内容填写完整。(4分)(2)违法行为无小事,从上述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6分)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2023温州乐清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 16 周岁。”这体现了法律( )①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③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绍兴越城模拟)某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此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3.(2023温州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小华一家人对下列法律条文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五条 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①爸爸:父母怠于实施家庭教育,要承担相应责任②妈妈:为了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我们看看他的聊天内容,不算侵犯隐私权③哥哥:我已成年,可以帮助父母对弟弟进行家庭教育④小华:我同桌的父亲长期在国外做生意,家庭教育只是他妈妈的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温州鹿城模拟)下面漫画警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要( )①依法自律,恪守底线 ②慎重交友,明辨是非③珍惜友谊,与人为善 ④服从集体,化解冲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7分)5.(2023宁波江北模拟)(节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苏州大学学生P图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违法·必究】 2023年3月,苏州大学学生赵某因恶意P图侮辱女性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十天。此后,苏州大学官方微博宣布,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赵某开除学籍处分。【用法·维权】 “恶意P图事件”受害人张某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联合其他受害人逐一排查锁定嫌疑人,在和嫌疑人的对质中获得录音证据,在证据确凿后向公安机关报警。张某堪称“教科书式”的维权受到网友好评。(2)张某的做法为我们应对不法侵害提供了哪些启示 (2分)【启思·明鉴】 在公安机关和苏州大学对赵某作出相应处罚后,张某表示出于多方考虑,她决定放弃诉讼。对此,网友意见不一。(3)请评析两位网友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5分)5·3基础练1.B 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材料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互联网账号等”,说明法律规范了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法律,A不符合题意。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题干未体现公民对公安机关的民主监督,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3.C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表明蒋某和李某受到了刑事处罚,他们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C正确。4.D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应对违法犯罪等相关知识。题干关键信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说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善于应对违法犯罪,①②④正确。题干与“信息节食”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5.D 本题考查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①错误;远离网络说法绝对,②排除;青少年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学会明辨是非,不盲目崇拜偶像,③④正确。故选D。6.答案 (1)A行政违法;B刑事处罚;C行政拘留;D民事违法。(2)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解析 (1)本问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受行政处罚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必定是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2)本问考查遵纪守法等知识,学生要先总结案例的共同点,再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5·3提升练1.B 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作用。“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 16 周岁”体现了法律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2.B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某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主体是学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故选B。3.B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可知,妈妈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②错误;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可知,父亲也应尽到家庭教育的职责,④错误。故选B。4.A 本题考查慎重交友、预防犯罪。漫画中主人公身边的朋友都哄骗他去做违法的事情,这启示我们要依法自律、慎重交友,①②正确。故选A。5.答案 (2)遇到非法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示例:两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我认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解析 (2)本问考查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生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3)本问为评析类试题,考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网友“浪迹天涯”认为放弃诉讼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强调法律的规范作用;网友“向阳而生”坚持道德宽容比法律惩戒更有效,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两人观点都有偏颇。学生可以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与道德的教化作用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并据此组织答案。规律总结评析类非选择题解答方法(1)常见设问:①请运用所学知识,从……角度评析某人的言行。②有人认为,“……”。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解题思路:第一步,评判,即判断对错。如果是人物行为类的评析题,还应指出人物行为的性质。第二步,分析,即分析原因(错误原因/正确依据)。一般可以从心理、健康、道德、法律、责任等角度分析。第三步,总结。若是错误言行,需要指明正确的观点或提出正确的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