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道德与法治专题三 走进法治天地 学做守法公民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道德与法治专题三 走进法治天地 学做守法公民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道德与法治
专题三 走进法治天地 学做守法公民
考点1 走进法治天地
               
1.(2023宁波,17,1.5分)2023年4月,宁波市卫健委、教育局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包括开展学生睡眠监测、统筹作息时间等。这一举措旨在(  )
①彻底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伤害
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④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丽水,6,1.5分)“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聚焦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这一举措 (  )
A.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彻底解决了未成年人的网络欺凌问题
C.有利于杜绝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
D.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团队合作意识
  家事变国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依法带娃”新时代。据此回答下题。
3.(2022宁波,17,1.5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这一法律规定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网络保护  D.司法保护
4.(2021嘉兴,17,2分)某区妇联、团委根据《贫困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帮扶办法》,将贫困新居民子女纳入日常关爱工作中。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
5.(2022杭州,34,8分)个人信息保护,事关个人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事观象台
  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针对部分手机软件运营商未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相关义务,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
  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营造了更安全、更清朗的手机软件应用环境,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法律微链接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四十四条 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
  第五十八条 ……明确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处理个人信息的规范和保护个人信息的义务……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1)结合材料,说明《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如何保障我们美好生活的。(4分)
(2)请从行政部门、公民个人的角度,就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各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6.(2022湖州,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 年1月1日起施行,开启了中国父母“依法带娃”时代。
图1 较劲
图2 较真
(1)运用所学知识,劝说图1中的人物,帮助他们化解这种“较劲”。(4 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表述全面,逻辑清晰,合情合理)
(2)结合图1,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图2中“较真”的必要性。(6分)
考点2 做守法公民
  阅读校园禁毒宣传栏,回答下题。
7.(2023温州,5,2分)石某的行为(  )
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B.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D.须接受监察委调查
8.(2023温州,6,2分)3名学生的行动启示公民要 (  )
①敬畏生命,乐观面对挫折
②反对特权,树立平等意识
③认真学法,增强法治观念
④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台州,8,2分)廖某因三个月内拨打110报警电话一百多次,屡次戏称“闲来无事找人聊天”,最终被温岭市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十天。这启示我们(  )
①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②要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自觉树立法治意识
④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3杭州,23,2分)最近,浙江学生屡获警方表扬: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公安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由于他们慧眼识毒立功,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由此可知(  )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B.学生已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
C.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D.学校应当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
11.(2021杭州,23,2分)某些校外培训机构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被市场监管局依法处以警告和巨额罚款。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该违法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12.(2020杭州,24,2分)图示法是揭示概念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
①科技与创新
②主刑与附加刑
③德治与法治
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3绍兴,21,10分)阅读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漫画往往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褒与贬。这幅漫画褒贬了什么 (4分)
(2)要遏制漫画中不良现象的蔓延,你认为外卖小哥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并说明理由。(6分)
14.(2023金华,23,8分)(节选)份份关爱,守护成长之路。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模拟政协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提案中【探究分析】任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
工作的提案(部分)
【提案人】某初中模拟政协小组
【提案背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尚有改进的空间。
【调研情况】部分调研信息摘录
  信息一:行得平安
  从有关部门获悉,有家长未戴头盔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
  信息二:食得健康
  有同学挑剔学校饭菜,到校外无证摊贩处购买“三无”食品……
  信息三:爱的碰撞
  家访了解到,有的家庭亲子双方在有些问题上存在不一致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法律链接
  《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驾驶人或者搭载人未佩戴安全头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探究分析】
(1)结合法律链接评析信息一中“未戴头盔”的行为。(4分)
(2)针对信息二中的现象,各方可为“食得健康”作出哪些努力 (任选两个角度,4分)
【建议对策】
  …………
  请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工作,明确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5.(2022嘉兴,25,10分)知法用法,做守法公民。阅读某班的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回答问题。
【析图文·知法理——法治副校长的讲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于今年6月5日施行。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该法对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广场舞噪声、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1)结合讲座内容,简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4分)
【观表演·明维权——同学们的情境演绎】
  中午,程程正要午睡,楼上响起了震天响的电钻声。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怒气冲冲地责骂道:“喂喂, 老头,你什么素质 !吵死了!”邻居瞥了他一眼就关上了门,电钻声又响了。“唉,算我倒霉!”程程无奈离去。
(2)结合剧情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维权。(4分)
【联生活·重落实——班主任的活动总结】
  班主任说:“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法》,做知法守法的文明的小公民。”
(3)在生活的不同场所中,你该怎样遵守 (2分)
考点1 走进法治天地
1.C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开展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旨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排除。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与题意无关,④排除。故选C。
2.A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材料中的专项行动聚焦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A正确。B、C说法绝对,均排除。材料未体现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团队合作意识,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属于家庭保护,B正确;学校保护是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C不符合题意;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妇联是社会团体,共青团是群团组织,团委是共青团的领导机构,区妇联、区团委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属于社会保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 (1)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其适用范围和具体要求,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该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明确了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教育人向善。该法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行政机关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和整治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公民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以及法治的知识。
(1)本问要求回答法律的作用,结合材料,可以从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筛选材料关键信息:规定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关行为人的义务、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本问要求从行政部门和个人角度,对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各提两条可行性建议。行政部门角度可联系严格执法等知识,个人角度可联系树立法治意识等知识进行回答。
规律总结
结合材料+限定角度类题目答题方法
(1)抓角度——紧抓角度,展开阐述。若角度较大,如法律、道德或者单元标题,在大角度范围内再选择与材料主旨符合的小角度回答。
(2)审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方向。是什么(内涵/含义/定义)、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怎么办(措施/做法/启示)。
(3)联材料——结合材料,表达完整。对与答题角度有关的材料进行摘录、概括,将答题角度和材料结合。
(4)组答案——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提醒:如果是非限定角度类题目则需要结合材料从多个角度答题。(一般一个原理对应一点材料,具体看分值)
6.答案 (1)第一层次:从单一角度向家长或者孩子简单提出建议,表述基本合理,给1分。
第二层次:从两个及以上角度向家长或孩子提出建议,表述基本合理,给2分。
第三层次:从单一角度分别向家长和孩子简单提出建议,表述合理,给3分。
第四层次:从两个及以上角度分别向家长和孩子提出建议,表述完整,合情合理,给4分。
范例:
对家长:作为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要转变教育理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尊重理解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作出理性沟通的榜样。
对孩子:作为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要善于与父母沟通,用合理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漫画1反映某些家长片面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加重了未成年学生的学业负担,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等进行规范,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
解析 (1)首先要读懂图1内容。仔细观察图中文字,把握其寓意:家长愤怒地要求孩子学习,孩子却因为和家长“较劲”而气冲冲地乱写一通。看懂漫画后思考家长和孩子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家长来说,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尊重孩子需求,转变教育理念,理性沟通,等;对孩子来说,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理解父母,对自己负责,善于沟通,表达合理诉求,等。
(2)本问考查法律的作用。题目要求从法律作用角度结合图1来分析图2中“较真”的必要性。图2显示国家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来治理校外培训负担和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首先,回答法律的作用,然后,结合图1中某些家长的片面教育观加重孩子课业负担的现象和图2中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培训等进行规范,得出“较真”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结论。
规律总结
  解答漫画类非选择题的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漫画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解答漫画类非选择题的步骤:①析漫画,懂寓意。②联教材,觅“结合”。③组答案,亮观点。
考点2 做守法公民
7.B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型。石某因在住宅内吸食笑气,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日,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由此可以判断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正确,A、C错误。监察委员会的监察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D错误。故选B。
8.D 本题考查法不可违、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名学生发现疑似使用过的笑气瓶,根据禁毒知识辨认后及时报警,说明3名学生具有法治观念,有勇有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题干中廖某在三个月内拨打110报警电话一百多次,屡次戏称“闲来无事找人聊天”,被温岭市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十天,这启示我们法不可违,违法必究,要自觉树立法治意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10.C 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题干中,学生发现罂粟、“笑气”瓶并向公安机关举报,说明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禁毒主力军是公安部门,B说法错误。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D说法错误。故选C。
11.B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知识。警告、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据此判断,该违法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符合题意,排除A、C;题干要求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按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类的,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C 本题考查概念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图显示,权利与义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科技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①符合题意。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③符合题意。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④符合题意。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二者为并列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 (1)褒扬了外卖小哥的仗义执言、与人为善。贬斥了商家的见利忘义、违法经营。
(2)做法: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理由:法律是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刚性规则。政府有权依据相关法律对违法商家作出相应处罚。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解析 (1)观察漫画,外卖小哥在斥责商家卖假货,店里不卫生。本问要求从褒和贬两个角度来回答。褒:外卖小哥仗义执言,与人为善。贬:商家见利忘义,违法经营。
(2)商家卖假货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外卖小哥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回答理由时,可从法律的保护作用、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角度作答。
14.答案 (1)“未戴头盔”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该行为违反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应受到行政处罚。
(2)经营者角度:诚信、合法经营。政府角度:依法行政,加强监管。学校角度:履行学校保护职责。个人角度: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珍爱生命。
解析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依法行政等。
(1)本问要求结合法律链接评析“未戴头盔”的行为。根据法律链接,学生可以判断,该行为违反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
(2)本问要求回答各方可为“食得健康”作出哪些努力。学生可从经营者、政府、学校、个人等角度思考作答。经营者要诚信、合法经营;政府要依法行政,加强监管;学校要履行学校保护职责;学生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珍爱生命;等。
15.答案 (1)法律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存在因噪声污染引发的矛盾和纠纷,需要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法来调整,说明法律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生活中人们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说明法律既对生活进行了规范和调整,又保护了生活环境。
(2)首先,与侵权人进行文明协商,做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如果不行,可通过调解组织或仲裁机关进行调解或仲裁。如果还没解决,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3)校园里,课间不喧哗,说话轻声细语。家里看电视时,控制好音量。在公共图书馆,安静阅读,不制造噪声。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怎样正确维权以及怎样遵守法律。
(1)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简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材料说明生活中由噪声污染引发矛盾和纠纷的现象非常普遍,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调整,体现了法律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的。文字材料表明,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和依法享有的权利,体现了法律既对生活进行规范和调整,又对生活环境进行保护,让生活更美好。
(2)我们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来正确维护权利。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3)本问要求回答在生活的不同场所中怎样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法,只要是有利于防治噪声污染的、遵守法律的做法均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