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4课时)(共54张PPT)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4课时)(共54张PPT)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4课时)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04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也相同。
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
课本P25
(1)以哺乳动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为例
染色体
复制
同源染
色体分离
精原细胞(A)
初级精母细胞(B)
次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精细胞(E)
精细胞(F)
精细胞(G)
精细胞(H)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染色单体分开
4个,2种
产生精子:
两两相同互补笔记: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细胞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哪些细胞来自同一个细胞?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以某生物(2N=2)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考虑互换)为例
笔记: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相同/大同小异
1.图中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B
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相同/大同小异
②③
①④
[变式]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
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图1
图2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⑤ D.①和④
B
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相同/大同小异
2.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染色
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D
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两两相同,两两互补
互补:acD acd aCD
互补 ④ ⑥ ⑦
互补:aCd

[变式]如果某精原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不考虑交叉
互换,下列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A
两两相同
两两互补
减数分裂能产生的配子种类
精(卵)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 可能形成的配子类型(种)
1
2
3
n
②一个生物体(多个精(卵)原细胞)
①一个精(卵)原细胞:
例:正常人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能形成的配子种类为_____种
(1)以哺乳动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为例
染色体
复制
同源染
色体分离
精原细胞(A)
初级精母细胞(B)
次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精细胞(E)
精细胞(F)
精细胞(G)
精细胞(H)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染色单体分开
4个,2种
产生精子: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细胞
精细胞
精细胞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以某生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为例
4个,2种
产生精子:
2种
4个
2种
4个
一个个体(不考虑交叉互换)
4种
产生精子:
减数分裂能产生的配子种类
精(卵)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 可能形成的配子类型(种)
1
2
3
n
②一个生物体(多个精(卵)原细胞)
①一个精(卵)原细胞:
例:正常人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能形成的配子种类为_____种
4个精子(2种)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卵细胞
极体
极体
极体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个个体呢?(不考虑交叉互换)
(2)以哺乳动物(2N=4)的一个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为例
×
×
×
1个,1种
产生卵细胞:
4种
一个个体(不考虑交叉互换)
4种
产生卵细胞种类:




减数分裂能产生的配子种类
精(卵)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 可能形成的配子类型(种)
1
2
3
n
②一个生物体(多个配子)
①一个精(卵)原细胞:
21
22
23
2n
例:正常人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能形成的配子种类为_____种
4个精子(2种)、1个卵细胞(1种)
223
n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形成配子种类:2n种
笔记
2种
4个
2种
4个
Y R
y r
Y r
y R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y r
Y R
Y r
y R
Y R
y r
2.一般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2.一般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考虑互换的情况。
Y与y、R与r分别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
[典例]
1.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A与a、B与b、C与c、D与d),在不发生互换的情况下,它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2.一个基因型为AaDd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A.2种和1种      B.16种和1种
C.4种和1种 D.16种和16种
A
A
2.1个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A和a、B和b、C和c表示同源染色体,下同)
的卵原细胞实际能产生几种类型的卵细胞?1个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
的精原细胞实际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细胞?1个体细胞中具有3对同源染色
体(AaBbCc)的生物体实际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和
互换)(  )
A.1,2,8       B.1,2,3
C.3,3,3 D.2,2,8
A
不发生染色体互换时
发生染色体互换时
4个2种
4个4种
四、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生物体大于2n
原因:②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
2.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不发生染色体互换的情况下,产生的
精细胞基因型是什么?若发生染色体互换,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什么?
不发生染色体互换时,产生精细胞:AB、ab或Ab、aB;
发 生染色体互换时,产生精细胞:AB、Ab、aB和ab。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配子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
生物多样性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1.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的原因: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笔记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受精作用中,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雄配子



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配子间的随机结合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呈现多样性
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
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自由组合 片段互换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Ⅰ前期
减数分裂Ⅰ后期
04
受精作用
卵细胞
精子
精子接触卵细胞,依靠细胞膜外的
糖蛋白相互识别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同时,卵细胞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受精卵
五、受精作用p27
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精卵识别体现细胞膜功能特点: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精卵融合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五、受精作用p27
笔记
输卵管
卵巢
子宫
卵裂
桑葚胚
囊胚
次级卵母细胞
受精
笔记 受精作用场所:输卵管 (不是子宫)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场所:输卵管)
精卵识别体现细胞膜功能特点: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精卵融合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新坐标37页
五、受精作用p27
笔记
受精卵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后,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合在一起。
但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受 精 卵 中 的 遗 传 物 质 DNA:
笔记: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DNA/染色体:
母方 父方
母方 父方

判断: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五、受精作用p27

受精作用过程(如图)
同源染色体特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曲线分析
(1)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
①ab段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bc段为减数分裂Ⅰ,cd段为减数分裂Ⅱ,即
bd段为减数分裂。
②e点表示进行受精作用。
③ef段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fg段为有丝分裂。
S


减数分裂
S

有丝分裂
2.曲线分析
(2)细胞中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①O~a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及减数分裂Ⅰ,a~c表示减数分裂Ⅱ。
②d点表示进行受精作用。
③d~f包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  )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5.有性生殖更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 (  )
6.若考虑染色体互换,一个精原细胞最多产生4种精子。 (  )
×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
头部进入卵细胞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1.如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中
B.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和Ⅱ中
D.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A
减Ⅰ后期
卵细胞
和Ⅱ
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
的是(  )
A.a、b、c分别包含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CD与OP的染色体数不同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离
D.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复制
新坐标P40
D
有丝分裂
相同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前期、后期
不良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从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21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而是
3条。你能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推测这种病的病因吗?
舟舟
21三体综合征患者
染色体组型
减数分裂异常分析
染色体 复制
同源染色 体分离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单体分离
精细胞
二、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正常分裂
染色体 复制
同源染色 体分离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单体分离
精细胞
二、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1. 减数分裂Ⅰ发生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
结果:4个精细胞均发生异常
染色体 复制
同源染色 体分离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单体分离
精细胞
二、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2. 减数分裂Ⅱ发生异常(染色单体未发生分离)
结果:2个精细胞发生异常
例题:人类的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女性体内是XX,男性体内是XY。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如图所示),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X
Y
Y
C
探究实验
1.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每种颜色制作两条大小不同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单体组成。
(一)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
2.在白纸上绘制初级精母细胞的
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
配对的染色体长度相同,颜色不同
3.让两条长度相同、
颜色不同的染色体
配对,着丝粒靠近。
4.将两对染色体横向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5.双手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
着丝粒,使两种颜色的染色
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
极。
6.绘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纺锤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
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7.在两极有染色体部分绘制出细胞轮廓代表子细胞。
1.按照教材中“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要求,应模拟下列
减数分裂中的哪些变化(  )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并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②减数分裂Ⅰ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④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
A.①②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C
2.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活动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模拟活动中两条颜色 相同 的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
B.模拟活动中只能体验染色体行为变化,无法体验染色体数量变化
C.模拟活动可以解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D.模拟活动中新细胞内所含的两条染色体颜色必然相同,长短必然不同
C
不同
细胞分裂的柱形图辨析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