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学习任务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为单元语文要素,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和一篇略读课文《清贫》。此外,还编排了半命题习作训练“他 了”,以及由相关语文学习策略、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构成的语文园地。(一)人文主题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作为全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和平时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宽泛地说就是一种爱国思想的教育和爱国情怀的培育,这需要代代传承。统编教材在各册的教材中进行了精心编排,如五上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样,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有介绍毛泽东主席伟人情怀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除了精读课文,阅读链接中有介绍毛泽东主席伟人情怀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呈现了了革命题材故事《丰碑》,丰富学生对于革命题材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深入感受革命军人的高尚品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依然充分体现了这一人文主题。本单元的内容紧紧围绕人文主题,学的、悟的、写的都与此相联,使学生在读写中深化主题学习,也是统编教材“立德树人”的编写理念在教材中的充分体现。(二)阅读方法人物是叙事故事的核心,阅读故事其实也是在阅读人物,是感知、建构人物形象的过程。但是面对陌生的故事和人物,孩子们的理解感悟是一定难度的。为了帮助学生降低难度,本单元编排了革命题材的教学内容,这些题材中的人物都有相同的品质或人物特点。同时,教材提出了“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任务,这为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支架。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生并不是零起点。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出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一语文要素。并在课后设置了相关的助学练习题。如《牛和鹅》课后提示“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勾画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题则明确提出: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借助表格,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陀螺》引导学生借助梳理出的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而且,后两篇文章还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心情在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动态的变化。从本单元的编排中,我们也能有所发现。课文《军神》为例,课后题提出: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心理活动,再有感情地读一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提出:“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清贫》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比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发现,两个单元的区别在于“心情”和“内心”,前者指向人的喜怒哀乐等,后者则更加宽泛,甚至可以延伸为人物的精神品质,可见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训练是逐级上升的。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推理他人思维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直接进入他人的思想中,而是通过语言、行为、表情等来推断人物的思维。在文学上,这种能力是用来理解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感受其形象。统编教材就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高效的阅读者。(三)表达能力本单元在“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任务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的习作训练要求,以读与写、学与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中也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在玩游戏时的心情;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某种心情;学生还在相应的作业练习和素养测试中已经进行了实践运用,可见学生在本次表达训练前已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本单元以半命题习作“他 了”为题,引导学生填入表现内心情绪的词,如:“他感动了”,“他生气了”,提示学生发生了什么事,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这件事情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他的内心活动。可见比四上习作“记一次游戏”,不再是只要求在一件事情发生的加入自己的心情,而是以人物的描写方法为手段,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可见,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要在逐步提高,而学生的能力也是在同步提升。二、单元学习目标(一)单元目标1.认识17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文段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3.了解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核心素养1.注重积累语言:凭借积累的语言在头脑中构筑一定的形象(人、事、景、物),学习课文内容,实现从语言走向内容。2.领悟语言:从内容走向语言。心中的某个形象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3.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而体会人物内心。三、单元思路设计1.文本纵向整合。通过对比阅读,让孩子们学会纵向比较,体会不同人物描写视角的不同,以及言语形式的不同。2.文本与生活整合。文本学习与观察生活中的人物相结合,并触发孩子们多角度观察描写人物,在观察的基础上与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单元主题情境:家国情怀任务一 预习——回顾总结人物描写方法 2课时任务二 阅读——寻英雄背景,感英雄情怀任务三 应用——书英雄赞歌任务四 梳理——构建单元思维导图四、备课初稿设计为了循序渐进地落实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如下设计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任务一 预习——回顾总结人物描写方法【教学目标】1.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够自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2.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3.结合拓展资源,思考如何将人物刻画清楚。【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情境任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万千战乱,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着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家国面前,我们的英雄们从未退缩。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诸多纷争。外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痛不聊生。正是因为英雄们的付出,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你的心目中,那是时候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够将他们刻画清楚呢?默读课文一遍,尝试说出古诗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活动二:边读边勾画描写人物的句子,并分析这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谈谈你的体会。活动三:结合拓展资源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对例句进行详细描写。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一)请找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和军神的那一部分读一读?1.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毛主席和军神的,找出来仔细品味这些描写之后的内心活动?2.从自己找出的描写中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任意选一处仿写小情景。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角色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找出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学习建议:1.自主学习,重点段落做好批注。2.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仔细品读,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的心理和展现的人物性格。3.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展示分享小组成员对人物的分析。4.根据同学的展示梳理总结写活人物的方法四、反思梳理课堂收获学生反思本节课收获。反思梳理提示:1.可以梳理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人物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2.可以梳理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分析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3.可以总结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方法。4.最后总结本节课所学,谈其收获。任务二 阅读——寻英雄背景,感英雄情怀【教学目标】1.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够自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2.结合推送资源,找出《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分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毛主席和沃克医生的内心感受。3.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用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情境任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万千战乱,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着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家国面前,我们的英雄们从未退缩。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诸多纷争。外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痛不聊生。正是因为英雄们的付出,才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你的心目中,那是时候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够将他们刻画清楚呢?默读课文一遍,尝试说出古诗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活动二:边读边勾画描写人物的句子,并分析这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谈谈你的体会。活动三:结合拓展资源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对例句进行详细描写。二、具体感知人物形象(一)请找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和军神的那一部分读一读?1.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毛主席和军神的,找出来仔细品味这些描写之后的内心活动?2.从自己找出的描写中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任意选一处仿写小情景。三、自由感知人物形象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角色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找出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学习建议:1.自主学习,重点段落做好批注。2.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仔细品读,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的心理和展现的人物性格。3.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展示分享小组成员对人物的分析。4.根据同学的展示梳理总结写活人物的方法。四、反思梳理课堂收获学生反思本节课收获。反思梳理提示:1.可以梳理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人物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2.可以梳理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分析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3.可以总结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方法。任务三 应用——书英雄赞歌【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文章内容,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2.选择一位抗击疫情中的人物,写出他的故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学生听老师分享并思考:哪些事情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让我感动,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2.学生小组讨论,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6.学生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例如,写“他感动了”这个题目,“感动”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感动的样子。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二、感知人物特点,表达内心活动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2.读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课件出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2.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任务四 梳理——构建单元思维导图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