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2节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标·要求 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素养·导航 健全人格: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我改进课前预习思维导图一、学会独立思考1. 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 。2. 独立思考的表现。(*)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 ,而是表现为不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 、正确的意见。独立思考 独特 人云亦云 合理 知识梳理二、培养批判精神1. 批判性思维的表现。(*)(1)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2)敢于表达 观点。(3)敢于对 的事情说“不”。(4)敢于向 挑战。不同 不合理 权威 2. 为什么要培养批判精神?(1)“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 的精神和勇气。(2)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3)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批判 3. 青少年应怎样培养批判精神?(1)要有 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2)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3)掌握批判的技巧。如:①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②批判要具有一定的 ,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质疑 建设性 三、开发创造潜力1. 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1)青春充满 ,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 、 的创造潜力。(3)青春的创造是 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4)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 和 。活力 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 多姿多彩 劳动 创造 2. 我们应怎样开发创造潜力?(*)(1)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 ,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2)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 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3)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 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打破常规 创造 劳动 3. 创造与实践的关系:创造离不开实践, 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社会实践 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学会独立思考( A )1. 下列对右边漫画《鹦鹉学舌》认识错.误.的是A. 善于学舌,巧于模仿,会获得更多成功机会B. 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人云亦云、盲目从众C. 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是一味地追求相同D. 会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对世界本真的认识A课堂检测( B )2.小军同学在课堂回答问题时,为吸引“眼球”,常常刻意“和别人不一样”,有时甚至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他觉得这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表现。对此,你想对他说A. 独立思考就是要坚持以自我为中心B.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C. 独立思考就是要敢于向权威挑战D. 独立思考就是要敢于表达不同观点B( D )3.“万物皆可盲盒。”当下,购买、分享盲盒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消费新风潮,但过度的“盲盒热”也引发过度消费、攀比浪费等乱象,商家利用的正是青少年群体的猎奇心理。对此,青少年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 分享盲盒能交到朋友,要多多购买B. 追逐盲盒风潮,不要让同学瞧不起C. 为避免被商家利用,绝不外出消费D. 理性对待社会流行,避免盲目从众D知识点二 培养批判精神( D )4. 晓楠同学制作了右边思维导图,你认为①②处应该填入的是DA. 不同意见 成人B. 不赞同的决定 传统C. 不同见解 名人D. 不合理的事情 权威( C )5.漫画《成功者的足迹》旨在告诉人们,若要正确利用成功经验、取得成功,必须CA. 学习,全面继承成功经验B. 立足实践,沿着成功足迹奔跑C. 批判继承,探寻自我发展路径D.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发现真理( C )6.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的星球的真相;没有费尔巴哈的批判精神,就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登场……这表明,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A. 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改进现状B. 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他人观点的影响C.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D. 彻底推翻前人观点,创造全新的思想体系C( D )7.(素养题)中学生文文常常以“善于批判”自居。上课时,她总是当场指出老师讲错的地方,让老师难堪。有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时出现小错误,她也总是冷嘲热讽。如果你是她的同学,你想对她说①要敢于批判一切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②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③敢于向权威挑战,你有质疑的精神和勇气④批判需要技巧,不能攻击他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D知识点三 开发创造潜力( C )8. (2023安徽)我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提出,多用新方法、新技术,让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①能让青少年窥见科学的神奇 ②能杜绝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③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创造热情 ④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热爱科技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C( A )9.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设计最优的安全疏散方案;巧妙利用机械设备解决狭小空间车辆掉头的问题……此次参加青少年科技大赛的作品,最初的灵感均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这让我们感受到①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②创造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③只有青少年才具有创造力 ④创造是社会实践的源泉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A( D )10.(素养题)2023年7月,2022—2023年度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行。小学生张忻茁和魏辰樾的参赛作品“跨障碍轮椅”获得此次大赛的金奖。他们发现传统的轮椅很难让使用者不费力地跨越楼梯或台阶,新型轮椅不仅能够满足正常轮椅的使用需求,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楼梯或台阶上行驶。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 创意源自想法,要学会发现问题B. 只要敢于想象,就能开发创造潜力C. 独立思考问题,就是要追求独特D. 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用创造影响世界D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最好的成长在行走的路上,把孩子放在大自然的体验馆中挑战自我,锻炼坚韧意志,提升合作探究等综合素养,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选择。以下几位孩子正在参加丛林穿越探险夏令营活动。请你观察漫画,运用“生命的思考”与“青春的邀约”相关知识,对小星的说法进行评析。(8分)①小星的说法是错误的。(1分)②小星能够考虑到穿越丛林未开放区域的危险性但表示有同学作伴就不怕,反映出小星的安全意识不强;“如果你们都去,我也跟着去”的说法反映出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从众,对自己不负责任。(2分)③生活中,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敬畏生命,珍视生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3分)④因此,小星应该认真分析穿越丛林未开放区域的危险性,珍视生命,并督促其他同学按照规定路线穿越丛林。(2分)12. (原创、素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当城市遇上台风天,大雨过后树枝和垃圾把排水井盖堵塞,街道积水,车辆不通……深圳市八年级学生李承泽观察到这个现象,由此发明出了“防止街道变成海洋的地漏疏通装置”,并获得了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奖金奖和第17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金奖。材料二:李承泽的发明作品大都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他会从技术改造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应用到生活中去。李承泽最崇拜的科学家是霍金和爱因斯坦,他认为,科学家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群体,“希望我未来能成为其中一员”。(1)李承泽的身上具备什么潜力?(2分)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这种潜力?(6分)创造潜力。(2分)原因:①青春充满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②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③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④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李承泽的经历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发上述潜力?(6分)①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②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③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6分,每点2分)一、常考材料归纳生活情境材料材料解读:本类材料将日常生活场景代入教材与教学中,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感受到真实的事例,将生活情境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节一般会创设生活情境考查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课后小结(教材素材改编)妈妈发现小刚的穿着有些另类,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刚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好些同学都这么穿,这叫‘酷’,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C )①批判性思维就是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听取任何意见②独立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③独立思考要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④“酷”就要穿奇装异服,追求与众不同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C点拨 本题考查独立思考的表现。题干中小刚的言行是错误的,独立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②③说法正确;批判性思维也要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①说法错误;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④说法错误。故选C。二、直击易错易混1.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不能说独立思考就是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2. 批判不等于一味否定,而是更具有智慧的质疑和建议。(否定是对事物本身进行对立性的描述,批判则是为了表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3. 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4. 创造要敢于打破常规,但必须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为前提(不能想怎样创造就怎样创造)。1. (创新考法)下面四幅漫画中,与其他三幅漫画不.同.的是( D )A B C DD基础提能2. 小明在写作业时遇到了难题,对爸爸说:“爸爸,这道题我不会……”爸爸“拒绝”道:“小明,你自己先查资料思考一下。”对于小明父子的对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①面对问题,我们要开动脑筋,形成自己的见解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必听从他人意见③学习过程中,要相信家长、老师,尽量减少质疑④爸爸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小明的独立思考能力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B3. “这孩子真乖!”“要听话啊!”长期以来,中国家长对孩子最高的评价就是“乖”和“听话”。乖,是对现有秩序的默认;听话,是对权威的无条件服从。对于“乖”和“听话”,下列态度正确的是( D )A. 值得提倡,可以培养孩子尊重权威的意识B. 大胆抛弃,它让孩子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C. 坚决支持,有益于培养遵规守纪的好习惯D. 辩证看待,既要遵守规矩也要有批判精神D4. 《奇葩说》是一档融入辩论元素的综艺节目,旨在寻找观点新颖、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针对抛出的辩题,正反双方各自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如果你参与其中,辩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 A )①批判要对事不对人 ②批判需要有建设性③要一味地追求独特 ④要敢于表达不同观点A. ①②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③④A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校园科技节,到科普讲座,再到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各地纷纷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孩子们的科学热情。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A )①既让同学们收获快乐,也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②既能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探求欲,也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既可以提升科学素养,也能引导青少年确立价值航向与精神坐标④既促进青少年树立科学志向,又能让他们成为科普达人A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 下列对校园生活中“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C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小风热衷追星,穿着打扮总是向偶像看齐 拥有独到见解② 小凯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和不足 具有批判性思维③ 小宇刻苦钻研,全力备战全市科技创新大赛 开发创造潜力④ 小星在学校捡到一百元,立即上交给老师 克服盲目从众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7. (跨学科·语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列格言、诗句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最为一致的是( C )A.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8. (跨学科·数学)阅读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这启示我们要( B )①提升思维品质,善于独立思考 ②顾及同学情面,学会人云亦云③敢于批判质疑,表达不同观点 ④追求特立独行,遵从自我想法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B9. 如果你是右边漫画中的学生,下列你对老师说的话中最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B )A. 一切想象皆空想,我一定会听您的话,全力背书B. 想象能开发创造潜力,既要读书,也要创造C. 书中内容都是虚幻的,要打破常规,敢于批判D. 我有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能您说什么我就做什么B10.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 A )A. 勤奋学习,增强科学素质,重视培养自己的创造潜力B. 批判质疑一切已有的科学结论,勇敢向权威挑战C. 不盲目从众,但要善于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D. 编织科学家梦想,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唯一选择A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七年级(1)班的文艺委员小张和几位同学负责校门口的宣传栏的主题板报,他们在报头栏写了“山高人为峰”五个大字,并画“高山”配图,可高山画出来后,总感觉山势的高大显示不出来。面对板报上的配图,班里形成了两派。材料一:第一派是默默无闻派。他们没有对主题板报的配图提出任何意见。但当小张问及他们不提意见的真正原因时,他们中有同学说:“面对这么多同学不好意思提意见,而且怕说错,难为情。”也有同学说:“你作为文艺委员这么画肯定都是好的,我们没有什么意见需要提。”(1)默默无闻派的同学们身上存在什么问题?(2分)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问题?(4分)问题:缺少批判精神。(2分)理由:①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②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③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4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材料二:第二派是积极作为派。大家都在为如何能把山画得高大雄伟争论不休。小华说:“可以多画几座山,一座比一座高,这样就能凸显山势的高大了。”听完小华的想法后,小何同学又说道:“小华的想法有道理,但画面出来后不够简洁,我觉得只要加一物就能凸显山势的高大了”,说罢用粉笔在原有配图的半山腰加了几朵云,立即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2)你从小何同学的做法中学到了什么?(8分)①学习他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优秀品质。②学习他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能突破思维定式,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解决问题。③学习他的批判精神,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④学习他批判的技巧,在批判只对事不对人的同时能够提出更为巧妙、更为合理的建议。(8分,每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