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课标要求 1.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2.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课时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学习目标 1.全面理解当事人所享有的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上诉的权利,增强法治意识。2.理解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及设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明确关于法律援助的申请、审查和办理方面的规定,增强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一、诉讼权利面面观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1)适用情况: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__________等问题,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2)主要职责: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______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______的审理。想一想: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1)回避制度的含义: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________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2)回避制度的意义:回避制度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________。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1)两审终审制: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______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2)上诉自由:当事人如果不服______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二、寻求法律援助1.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为__________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______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2.法律援助的申请(1)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__________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支付劳动报酬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2)涉及维护__________人格权益或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3)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于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法定程序,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进行__________或代理。(4)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____________代为提出。3.法律援助的程序(1)审查: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______。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想一想:只有经济困难者才能进行法律援助申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办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______。1.只有在本案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有关办案人员才有必要回避。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审裁判后,当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上诉。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进行诉讼。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律师不必为其辩护。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法律援助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题:如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环节一:全面理解公民的诉讼权利[情境1]张某与李某订立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某把自己的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以79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房款分两次付清,到第二次房款交付后,张某搬出房子,房屋正式归李某所有。第一次房款交清后,由于房价上涨,张某觉得房子卖亏了,提出适当涨价,遭到李某的拒绝,双方最终走上了法庭。在法庭审理时,李某了解到负责审理案件的主审法官是张某的同学,便要求主审法官回避。案件经过审理,最终裁定张某要履行合同的约定。张某对此表示不服,但这时正好张某有一桩生意要做就匆忙到外地去了。一个月后,他回来后想再请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此案时,才发现判决已生效,对此他追悔莫及。任务1 独立思考:此案的诉讼属于哪种诉讼?李某要求主审法官回避是在行使哪项诉讼权利?张某因为忙于生意失去了哪项诉讼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2020年2月25日,全国法院第十二期“现在开庭”全媒体直播活动聚焦一起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上诉案。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利用互联网远程庭审系统审理了此案并当庭宣判,依法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中犯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罪部分,撤销一审判决中犯非法狩猎罪部分,以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上诉人方某平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之前,武宁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方某平犯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犯非法狩猎罪,判处拘役五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方某平以量刑过重为由,向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任务2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公民所享有的上诉权?如果当事人对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仍不满意,还能继续上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 我国的回避制度的方式(1)自行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在接受承办案件任务时或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本案具有规定需要回避的情形,主动提出不参加或不继续参加查办本案的请求。(2)申请回避。是指在查办案件中,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应当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时,有关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的一种回避方式。(3)指令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本人没有提出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由有回避决定权的机关或负责人直接作出决定,告知或责令其回避的一种回避方式。环节二:学会寻求法律援助[情境]法律援助关乎人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的权益保障,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已在我国开展40多年。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2022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律师协会联合通报“广东省2021年民事、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评选结果。7个胜诉,3个调解、和解结案,法律效果较好,案例主要集中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人身损害责任赔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涵盖了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任务 小组商议:结合情境材料,说明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是如何惠及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归纳 我国法律援助的特征(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免收法律服务费,人民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考向一 公民的诉讼权利[学科素养:法治意识]例1 (2023·江苏南京高二期中)近年来,非法开采海砂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王某等人多次从事非法采砂、售卖海砂的活动,获取暴利。检察机关指控王某等人的行为对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侵害了公共利益,遂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王某构成非法采砂罪。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某如对判决结果不服,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②人民法院接到非法开采海砂的报案应当依法立案侦查③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王某有委托辩护人的权利④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属于过错推定,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责任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二 寻求法律援助[学科素养:法治意识]例2 (2023·湖北襄阳高二期中)江苏试点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农村“五保”对象、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等15类人员不需要提供特殊身份证明和经济困难证明,可直接获得法律援助。这样做( )①取消了对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制度②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③能确保困难群众都能得到便捷服务④能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更快捷服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课时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1)诉讼活动 (2)实体 公正想一想:通俗的说,诉讼代理人就相当于当事人,是以当事人的名义实施诉讼行为的人;辩护人相当于帮当事人说话的人,是受委托帮助嫌疑人或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人。2.(1)案件审理 (2)正当性3.(1)两级 (2)一审二、1.经济困难 无偿2.(1)经济困难 (2)英雄烈士 (3)刑事辩护 (4)法定代理人3.(1)审查想一想: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2)财物易错矫正1.我国的回避制度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除当事人申请有关人员进行回避外,办案人员也可以自行回避,有回避决定权的机关或者负责人也可以直接作出决定,告知或者责令有关办案人员回避。2.上诉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提起的,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5日和10日;在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0日和5日。如果不及时提起,一审裁判就会生效,当事人就会失去上诉权。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4.宪法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对于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国家机关必须给他指定律师辩护,保证犯罪分子受到公平、公正的审判。5.法律援助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人权而建立的一种无偿法律服务制度,不收取任何财物。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环节一 任务1 (1)此案属于民事诉讼。(2)李某依法行使了申请回避的诉讼权利。(3)张某因为忙于生意失去了上诉的权利。任务2 (1)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2)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因此不能再继续上诉。环节二 (1)顺应时代的新要求,通过科学立法,使法律援助更加规范,为公民享受公共法律服务的权利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2)为困难群众提供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彰显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社会有正面导向作用,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通过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提高了法律工作的服务质效,推进了法治社会的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更便捷高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A [立案侦查属于公安机关的职责,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②说法错误;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属于无过错侵权责任,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责任,④说法错误。]例2 D [材料体现的是15类人员可直接获得法律援助,且并未取消对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制度,①错误。“确保困难群众都能得到便捷服务”说法太过绝对,且困难群众范围比题干15类人员范围广,③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