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课时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学案(含解析)-2024春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课时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学案(含解析)-2024春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课时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学习目标 
1.明确诉讼的基本程序,知道起诉,应诉,开庭审理的流程,培养程序意识。
2.理解立案登记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了解其重要意义。
3.尊重法律程序,做到按法律程序行事,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
一、起诉与应诉
1.起诉
(1)含义:俗称“告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__________、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__________,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2)地位:是诉讼程序的________。
(3)原则: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__________”的原则。
(4)管辖: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想一想:如何理解“起诉要找对门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案
(1)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__________。
(2)立案登记后,______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3.应诉
(1)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____________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2)被告不提交________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3)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还要确定______________,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二、审理与判决
1.开庭审理
(1)含义: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______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__________并作出判决,这一系列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2)地位: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________的环节。
(3)基本程序
①开庭准备: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宣布__________。
②法庭调查:全面调查__________。
③法庭辩论:当事人就__________的有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
④休庭评议:审判人员认定事实、________、作出结论。
⑤宣告判决:当庭或择期公开宣告______。
2.二审和再审程序
(1)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______,启动二审程序。
(2)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______裁判。
(3)法律还规定了__________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想一想:当事人对二审判决不服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起诉是诉讼的开始。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诉必然导致诉讼的成立。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的最后环节。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没有差别。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一审判决不服的都可以提起上诉。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环节一:做好审理前的工作
[情境1]
张先生离异,王女士丧偶,双方相识后于2018年7月结婚。张先生15岁的女儿张红跟父亲、王女士一起生活在A市B区张先生婚前购买的房屋中。王女士的儿子李强2016年大学毕业后在C市工作,经济独立。2021年张先生和王女士外出旅游时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同时遇难,随后张红和李强就房子的归属问题产生纠纷,李强向A市B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与张红共同继承该房产。
任务1 小组讨论:A市B区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李强的起诉?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在开庭之前应该做好的工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甲乙两人系朋友关系。甲因去外地看望女儿,家中无人照看,故委托乙代为照看。半年后,甲回到家中,发现锁好的橱门被撬过,现金被偷若干,怀疑是乙所为。双方各执己见,纠缠不清。为此,一年后,甲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乙返还被偷现金。人民法院认为,甲所述乙趁其外出之际,利用照看房屋之便偷其钱财一事,查无实据,原告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遂裁定驳回起诉。
任务2 小组讨论:本案如此处理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归纳 区分起诉、上诉、申诉
(1)起诉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根据法律赋予的诉权,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后,请求国家保护权利的一个民事权利,根据法律诉讼的“不告不理”原则,只有通过起诉这一程序,人民法院才会介入,通过国家权力确认民事法律关系的是非。
(2)上诉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认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有错误,根据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上诉权利,而主动引起的第二次确认法律关系是非的程序。它以起诉为前提,是对第一次起诉的事实的再次确认和调整。
(3)申诉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通过提供证据来进行最后一次确认的程序,以此提供一个纠正错误裁判的程序。
环节二:明确审理的基本程序
[情境1]
2020年3月,北京人民法院宣判八起妨害疫情防控的刑事案件。三个被告单位分别被判处一万八千元至八十万元不等的罚金,1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拘役五个月至有期徒刑八年不等刑罚,并处七千元至四十五万元不等罚金。这八起案件既有单位犯罪,也有自然人犯罪,涉及七个不同罪名。既有为发泄情绪两次驾车冲撞疫情防控人员、办证群众所在人群及帐篷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也有销售伪劣产品、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行为及其他触犯刑法的行为。
任务1 独立思考:什么是开庭审理?宣判是开庭审理的哪一个阶段?其他阶段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2]
2021年7月,C市Y区一冷冻仓库部分进口白虾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获知消息后,当地一营销公司将一份购买过进口白虾顾客的名单发布在公众号上,该名单详细公布了赵某等近万名购虾人员的姓名、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赵某委托律师向区人民法院起诉该营销公司,要求被告在涉案公众号及权威报纸刊签书面道歉信,并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
任务2 小组讨论:如赵某对人民法院判决不服,赵某能否提出上诉?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归纳 一审、二审、再审、终审的区别
(1)一审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就是终审。
(2)二审是上级人民法院按上诉程序对下级人民法院的一审案件所作的审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就是终审。
(3)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4)终审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
考向一 起诉和应诉[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2·浙江6月选考)吴某家住西城区,在东城区经营一家炒货店,经调查认定,吴某在经营中存在虚假宣传事实,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据此,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吴某作出行政处罚。吴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案由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②吴某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帮助自己诉讼
③本案既可以由东城区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西城区人民法院管辖
④吴某如果对判决不服,还可以采取行政复议方式解决争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开庭审理[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2·山东临沂高二期末)为了让思政课堂灵动起来,济南市某中学开展了以“人格权纠纷”为主题的模拟法庭活动,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定代理人、原告人、被告人等均由学生组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审判过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  )
①本案件的诉讼可以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②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③在法庭辩论阶段,当事人要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④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裁判的,可立即申请再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两审终审制[学科素养:科学精神]
例3 (2022·广东高二期末)甲涉嫌抢劫罪被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甲当庭表示放弃上诉,服从判决。县人民检察院以量刑略轻为由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开庭审理认为:一审适用法律正确,量刑准确。二审法院作出判决:维持原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县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启动了二审程序
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刻生效
③二审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提起
④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属于审判监督程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时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一、
1.(1)自己管理 合法权益 (2)第一步 (3)不告不理
想一想:这句话强调要起诉,首先要明确这件事要归人民法院管,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案件,人民法院才受理、审判;其次还要看这件事归哪类、哪地人民法院管,这涉及诉讼类型和管辖的问题。
2.(1)登记立案 (2)诉讼
3.(1)起诉状副本 (2)答辩状 (3)开庭审理日期
二、
1.(1)法定 实体审理 (2)最重要 (3) ①法庭纪律
②案件事实 ③案件争议 ④适用法律 ⑤判决内容
2.(1)上诉 (2)终审 (3)审判监督
想一想: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但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也可以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
易错矫正
1.起诉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
2.起诉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的成立。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予以登记立案,诉讼即告开始。如果不符合条件,人民法院裁定不予立案,诉讼未成立。
3.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不是最后的环节。
4.法庭调查是法官主导的发问,法庭调查的根本任务是让法官查清事实。法庭辩论是当事人的自由发言,法官只是充当裁判。
5.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对此不能提起上诉。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环节一 任务1 (1)本案中李强与张红的纠纷属于公民因财产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同时李强向当地A市B区人民法院起诉也符合民事诉讼法有关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2)在开庭之前,人民法院要把李强的起诉状副本发送给张红,并要求张红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状。明确开庭的日期,并通知双方当事人。还要核对李强和张红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要求回避等。
任务2 (1)不正确。
(2)原因: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不符合案件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本案具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后经过审理,证实不了甲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判决,驳回甲的诉讼请求,而不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环节二 任务1 (1)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作出判决的诉讼活动称为开庭审理。
(2)宣判就是宣告判决,是开庭审理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3)其他阶段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等阶段。
任务2 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因此,如果赵某对人民法院判决不服,有权在一审裁判生效之前,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如果一审裁判已经生效,赵某认为裁判确有错误,他可以通过申请再审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例1 A [行政案件原则上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该案例中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吴某作出行政处罚,应由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①正确,③错误。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因此,吴某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帮助自己诉讼,②正确。对人民法院判决不服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依法可提起上诉程序,④错误。故本题选A。]
例2 A [人格权纠纷,属于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在诉讼的各个环节中,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环节,①②入选;在法庭辩论阶段,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的有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在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要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③不选;一审判决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不能立即申请再审,④不选。]
例3 A [二审程序的启动可以由原告和被告提出,也可以由人民检察院提出,但不是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提起,①正确,③错误。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属于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刻生效,②正确。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发现确实有错误时,可依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使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对未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同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抗诉期限内提起抗诉,使案件进入二审程序,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