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减数分裂-精子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1份视频)-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减数分裂-精子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1份视频)-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回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中期
后期
间期
前期
末期
中心粒倍增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如果配子的形成与体细胞的增殖一样,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结果会怎样?
46
46
有丝分裂
精子
卵细胞
46
46
受精卵
受精
92
92
假设
错误
46
46
减数分裂
精子
卵细胞
23
23
受精卵
受精
46
46
思考1:精子和卵细胞_____ (是/不是) 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思考2:分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染色体(DNA)减半的生殖细胞
不是
魏斯曼的预测
问题探讨
果蝇的生长周期短,繁殖快,染色体少且容易观察,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
1.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2.配子的染色体是由体细胞的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组合而成的。
如何实现配子中染色体是由体细胞的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组合而成?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本节聚焦
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
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
一 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睾丸(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
精细胞
减数分裂
精子
变形
有丝分裂
一 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18页图2-2)
精原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子
间期
染色体复制
变形
2.形成过程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体积增大
●染色体复制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的状态
特点: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1个初级精母细胞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联会、四分体
●互换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1.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一个四分体。
4.互换: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判断:
1.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2.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  )
3.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1个四分体 = __ _对同源染色体 = 条染色体 = 条染色单体
1
2
4
着丝粒
×
×
×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1
2
3
4
⑴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分别是 ;
2
1和3、 1和4、 2和3、 2和4
⑶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2
1
2
4
4
1和2、 3和4
⑵哪几条是非同源染色体?
思考:体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四分体?
(4)a与a’的关系是 ,
a与b的关系是 ,
a与c的关系是 。
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片段。
时期:
对象:
结果:
遗传物质的部分交换,导致四条染色单体的遗传物质均不同
减数分裂I前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1个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细胞两级移动
1个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细胞缢裂,一分为二,
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
减半
特点:
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 减Ⅱ主要特征:
● 主要区别:
与有丝分裂相似
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精细胞的变形对受精作用有什么意义?
变形后的精子具备了游向卵细胞并进行受精作用的能力。
变形(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
几种精子?
一 精子的形成过程
8
4
7
6
2
3
1
5
如果有 4 对同源染色体,有多少种分配方式?产生多少种子细胞?
意义:使配子的种类多种多样,增加了生物的变异
8
24=16
23
223=8388608
减Ⅰ:分同源 减Ⅱ:分姐妹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
减数分裂Ⅰ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
减数分裂Ⅱ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精子形成的过程
总结
(1)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  )
(2)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3)精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
(4)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
×

理解巩固
×
练习巩固
A
B
C
D
E
F
G
H
I
请给他们排列次序
GCHEAFDBI
及时练(说出时期名称和细胞名称)
减数分裂Ⅰ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Ⅰ后期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Ⅱ前期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Ⅱ末期
精细胞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S期之前)
精原细胞
减数分裂Ⅱ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Ⅱ中期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Ⅰ中期
初级精母细胞
与社会的联系
不良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从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
例如,气温过低会影响水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而影响水稻的花粉数量和质量,导致稻谷减产。对此,农业生产上可以采取灌深水的措施来预防。
吸烟会影响男性精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为了预防霜降风灾害,中午稻田灌5厘米以上深水主要原理是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速度慢;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长期吸烟的男性人群,精子的受精能力比不吸烟人群低75%,因为精子可以识别尼古丁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长期吸烟会使男性的受精能力降低。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 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减少。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
×

2. 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 )
A. 出现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 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B
练习与应用
3.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卵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
4. 下图所示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识图回答问题:
(1) 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哪种分裂?为什么?
(2) 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3) 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哪几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
(4) 细胞中包含哪些姐妹染色单体?
(5) 这个细胞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6) 尝试画出这个细胞的分裂后期图。
练习与应用
减数分裂。因为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
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2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
a与a’、b与b’、c与c’、d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
2条
二、拓展应用
1. 下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A至D为减数分裂Ⅰ,E和F为减数分裂Ⅱ。图中的短线表示长度为5 μm。请你说说怎样判断图中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还是减数分裂Ⅱ。
根据细胞大小,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判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
练习与应用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出现异常,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不正常。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又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那么当该个体的遗传物质出现异常时,该个体的性状也是异常的。例如,人的唐氏综合征(又称21-1体综合征)患者,就是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休是两条)的精子或卵细胞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练习与应用
不一定。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比如减数分裂Ⅰ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或几对没有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而是集中到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再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比正常的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再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无论减数分裂Ⅰ还是减数分裂Ⅱ)中,染色体已移向细胞的两极,但因某种原因细胞未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
2. 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一半吗?有没有例外?出现例外会造成什么后果?请选择你认为最便捷的途径寻找答案。
3. 在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中,精子的头部几乎只保留了细胞核,部分细胞质变成了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你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练习与应用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头部先进入卵细胞内,精子的头部几乎只保留了细胞核,这就保证了遗传物质能够先进入卵细胞;部分细胞质变成了精子的颈部和尾部,使精子具备适于游动的能力;人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避免了受精过程中因为不必要的细胞组分而耗费能量;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可以更好地在受精过程中提供能量。精子变形过程中的以上变化都是为受精提供了保证,是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