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非遗·油纸伞一把油纸伞,述说千年人文~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油 纸 伞 介 绍~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主讲人:某某某主讲时间:202XCONTENTS目录CONTENTS油纸伞的起源传播油纸伞的主要用途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油纸伞的内涵寓意四川泸州油纸伞浙江余杭油纸伞123456PART01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油纸伞的起源传播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油纸伞的起源传播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油纸伞的起源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的起源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的起源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但没有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油纸伞的起源油纸伞的起源传播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的妻子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纸出现以后,人们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油纸伞的起源传播BCA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宋应星《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PART02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油纸伞的主要用途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油纸伞的主要用途作为经久耐用的中国传统雨具,油纸伞在我国使用历史已经1000多年。实际上,油纸伞是很好用的雨伞,相比尼龙钢架伞(洋伞),油纸伞更加经久耐用,也更加抗风。只是在存放方面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不要放在过于干燥的地方等。另外,在北方干燥地区,油纸伞不适合长期暴晒。油纸伞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这种工业品永远无法比拟的。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道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是因为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PART03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油纸伞的制作工艺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大致来讲,分成如下几步:油纸伞的制作工艺1.号竹:即选竹2.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3.上伞面: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4.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 ,晒干5.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中国内传承较好的油纸伞作坊,如秦风汉月油纸伞、若水堂油纸伞等,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86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绘制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材质也固守传统,为的是保持其古法天成的韵味,不使其沦于工业化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品质控制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猪鼻孔”,涂桐油也要求均匀。伞面绘制也很讲究,由专业画师完成,主要取材于传统国画题材。也有各种民间题材,切合不同喜庆场合,比如婚聘的油纸伞。PART04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油纸伞的内涵寓意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油纸伞的内涵寓意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深受各类人们的热爱,中国油纸伞文化主要表现在:油纸与“有子”音近;伞架为“人”字形(由几十个人字形状组成);伞字繁体是“傘”,从繁体字角度看,是人字头下面四个“人”字,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代表多子、多福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寓意美满、团圆、平安油纸伞的内涵寓意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爱情:《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同伞风雨,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戴望舒《雨巷》,描绘了“古镇+雨巷+油纸伞+美女”美好浪漫的景象,油纸伞早已成为浪漫古典爱情的符号。代表恩爱百年在中国民间,传说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了。消灾辟邪平安吉祥在很多地方,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尊无上。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或亡灵,显示其在是阴间地位显赫,不受苦受难,可早日投胎转世。祭祀祖辈先灵油纸伞的内涵寓意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很多地方,亲朋、家长、同学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预祝金榜题名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我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结婚、生子、乔迁、高升等依然保持送红色油纸伞的习俗。喜庆PART05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四川泸州油纸伞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四川泸州油纸伞四川泸州油纸伞1234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泸州制伞业,其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泸州有100多家油纸伞厂,从业人员有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等地,年产“大红伞”2000万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泸州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开始转行。到了90年代,已经很少有人从事油纸伞生产了。洋伞流行后,泸州油纸伞的工艺日渐式微,油纸伞工序繁复,制作成本高,利润少,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2004年当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继续这门工艺,当时不少人担心泸州油纸伞会失传。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泸州油纸伞再度寄邀请函给江阳区政府,当地油纸伞业就开始复苏。泸州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中央电视台曾专题采访报道。四川泸州油纸伞一、历史悠久,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仿古工艺品;二、泸州油纸伞基本保持其几百年的传统制作手工艺制作方式,号称是“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泸州油纸伞具有如下特点:三、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特殊,生产的油纸伞真正具有雨具功能的,把美观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四、经久耐用、工艺精细、品种多样、花型美观,以古典油纸伞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油纸伞企业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泸州油纸伞的发展。四川泸州油纸伞现时泸州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近几年,泸州当地从事油纸伞加工企业、作坊或个人越来越多,工艺也出现了一定的革新,很多厂家采用了电脑彩印的伞面,正成为泸州当地重要的旅游产业。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先后七次登上央视频道,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展演二十余次。最具特色的满穿伞,用五色丝线穿、渡二千多针,竹跳开关,一片双档,堪称伞中绝活。2013年“分水油纸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毕六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四川泸州油纸伞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描绘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材质也固守传统,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有450多年历史。图案也很讲究,切合不同喜庆场合。婚聘的油纸伞,图案是“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恭贺孩子新生的,是“二龙抢宝”、“宝莲灯”、“喜鹊闹梅”、“仙女散花”等;生日馈赠则是“百鸟朝凤”“不老松”、“八仙过海”、“彭祖老仙”等。PART06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浙江余杭油纸伞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浙江余杭油纸伞历史及沿革浙江余杭的纸伞制作至少230余年历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远九房开设伞店。余杭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由于技术精良、用料上乘,做出来的伞经久耐用,日晒雨淋也不会散架和穿裂,很受欢迎历史及沿革从前不少外地游客途径余杭都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1951年,浙江省选择余杭纸伞为手工业合作化试点,组建“雨伞生产合作小组”历史及沿革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伞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受国内媒体广泛报导。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这种纸伞逐渐被淘汰,余杭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浙江余杭油纸伞历史及沿革直至2006年12月5日,余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军在瓶窑塘埠村驻村入户时,制伞老师傅刘有泉向姜军表示想恢复余杭纸伞历史及沿革为当地当地山民开发旅游商品致富,迎合农家乐旅游的潮流。刘有泉于油纸伞开始被淘汰时就萌生了把这种传统工艺继承下去的念头历史及沿革不久在富阳找到一个生产竹伞架的厂家,用几百元人民币买回了100把竹伞架。但他当时没有掌握加工工艺,只能保管好这批伞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浙江余杭油纸伞《城乡导报》于12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引起当地人高度关注。至12月19日,四位老师傅房金泉、陈月祥、沈丽华、孙水根于瓶窑镇塘埠村聚首,商议恢复余杭纸伞。油纸伞的起源他们在2007年1月凭着灵巧之手,成功恢复制作油纸伞。他们在瓶窑塘埠村传授技艺,带动山区一大批竹农致富。余杭区文广新局把纸伞作为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浙江省文化厅也把余杭油纸伞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6月,余杭纸伞于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展出。浙江余杭油纸伞制伞手工技能要求高,制伞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技艺以师徒相承,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及个人的悟性、长期实践体会掌握,学徒须三年方可出师。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伞的用料也很讲究,以上好桃花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制作材料及过程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会把桃花纸黏住。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制作材料及过程非遗·油纸伞一把油纸伞,述说千年人文~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油 纸 伞 介 绍~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主讲人:某某某主讲时间:202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