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第5章 旅游资源与目的地*第三篇 旅游经济效应、环境问题与政策工具第一篇 旅游经济研究基础第01章 旅游经济分析的范围第02章 旅游经济研究的程序、方法与工具第03章 旅游需求的微观基础第04章 旅游需求预测第05章 旅游资源与目的地第06章 旅游供给及市场结构第07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贸易第08章 旅游经济效应分析第09章 旅游环境资源评价第10章 旅游经济政策第二篇 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本章结构旅游资源目的地关系分析定价与价值分析经营权委托代理分析生命周期分析生产函数与产出测量空间模型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1. 旅游资源*1.1旅游资源概述经济学家通常将资源分为自由资源和稀缺资源,自由资源非常丰富以至于不需要任何机制将它们配置给使用者,而稀缺资源从总体上来说,它们的供应相对于实际的或潜在的需求是有限的。稀缺资源通常可进一步细分为: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物质、水、生物等等;劳动力资源,包括人类劳动、企业家精神等;资本资源、人工改进的其它资源。旅游业需要的许多资源可能是公共资源,甚至可能是自由资源。旅游需求包括大量的公共资源。*资料来源:Bull, A. (2004). 旅游经济学 (龙江智, Trans.).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pp151.11旅游资源游客类型 资源基础气候 自然资料 娱乐与服务设施 地方习俗 文化 可进入性探险 无所谓 荒野、沙漠、山区和丛林地带 没有 没有 无所谓 非常偏远原野爱好/人类学者 极端气候 荒野、沙漠、山区和丛林地带 没有或者只有基本设施 适合的文化 与众不同 偏远有经验 无所谓 无所谓 设施良好 博物馆、节庆、剧院和建筑物 观察、交流 无所谓包价散客 合适季节 迷人景观 设施良好 观光 无所谓 可达性一般团队/会议游客 合适季节 大型住宿地/景点 会议中心 会议/观光 感觉舒适 可达性好/安全可靠大众/包租游客 气候暖和 海水/沙滩 高度组织化 没有 与本地一样 大众型交通保守型 类居住地 熟悉资源 俱乐部 本地 与本地一样 本地表5-1各种游客类型的旅游资源需求*1.12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的关系旅游资源是指“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强调的是“能够造就”“吸引力环境”的“因素”即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潜在功能的因素,而并非“吸引力环境”本身。旅游景观是指人们进行浏览、观光、疗养等各项旅游活动的对象物和环境,包括各种景点、景物等旅游设施和人文环境。旅游资源是旅游景观的前提或条件,而旅游景观则是旅游资源的派生物或发展方向。二者转化的条件为旅游开发,即旅游资源通过人类的旅游开发活动而转化为旅游景观。*1.13 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旅游吸引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与东道主社区的居民共用,这反过来也增加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矛盾,因为旅游被认为是造成这些地区的拥挤、交通堵塞、环境破坏和垃圾增加的主要原因。对旅游吸引物所进行分类的不同标准:◇ 所有制;◇ 容量;◇ 市场或聚集的区域;◇ 永久性;以往按照类型对旅游吸引物进行分类,即根据自然吸引物和人造吸引物的不同特点来划分。人造吸引物有如下类型:文化型—宗教、现代文化、博物馆、艺术馆、艺术建筑、考古遗址等。餐传统型—民间传说、传统文化再现、节庆活动。事件型—体育活动和文化盛事。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自然风光和著名的自然现象按照直接分类法旅游吸引物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科洛森的旅游资源分类类型 消费者导向型 中间型 资源导向型活动内容 以可提供的资源为基础,通常开发人工景点(城市公园、游泳池、动物园等)。在靠近人口主要聚集的中心区进行集中开发。重视使用者压力。开展的活动有高尔夫球、网球、野餐、步行、骑乘等。活动的季节性很强。淡季歇业 在旅游者可到达范围之内提供最好的旅游资源。景点的可进入性非常重要。自然资源的数量多于消费者导向的设施,但承受高强度的压力和损耗。开展的活动包括野营、远足、野餐、游泳、打猎和钓鱼等 拥有著名的旅游资源。注重低密度开发和人造设施最少化的资源质量。与使用者有一定的距离。由资源来决定活动内容(观光、科学和历史考察、远足、登山、钓鱼和捕猎)经营基础 以活动为主 - 以资源为主资源性质 人造资源 - 自然资源开发密度 高 中 低离旅游者距离 近 中 远资料来源: 克里斯.库珀等. (2004). 旅游学:原理与实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14 吸引物的结构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分为三个层面,即主体吸引力、辅助吸引力和整体吸引力。旅游吸引物产生的是吸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直接的基本吸引力,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旅游景区(点)自然是“第一产品(Primary Products)”,而旅游地的其他设施及服务是“第二产品(Secondary Products)”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排污系统、道路系统等公用设施以及医院、银行、治安管理等机构构成“附加产品(Additional Products)”而非旅游供给*1.2 旅游资源的价值1.21非再生资源由于非再生资源总量是固定的,开发1单位,资源总量就会减少1单位,因此,当前的开发量影响未来的可能开发量。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本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开发所使用的要素投入量(劳动、能源等)及其价格,还取决于过去开发的要素投入量、当前开发对未来旅游资源开发收益的影响等因素。把旅游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开发成本之差称为“租”,旅游资源所有者的目标是:给定时间偏好和对矿藏的需求函数,使各时期租的总和最大化。约束条件是:(1)旅游资源存量随开发过程而减少(2)旅游资源初始存量给定(3)开发成本随旅游资源存量的减少而上升(4)旅游资源价格不能超过由替代品价格决定的一个价格上限。*利率在决定旅游资源使用量上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可再生资源,基本定律一般可以表述为:式中:g为旅游资源的生物学或地质学的增长率,k为资本价值的增长率,r为贴现率。由于非再生旅游资源总量固定,增长率为0,其消耗的最优路线必须遵循以下定律:即非再生旅游资源的消耗必须遵循以下路线:开发的旅游资源的价格的增长率必须等于贴现率。该定律称为简单的霍特林定律(Simple Hotelling Rule)。*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理论分析,始于数理经济学家霍特林1931年在《政治经济学评论》上发表的经典论文“可枯竭资源经济学”。霍特林定律的基本思想是,把保护的旅游资源当作是特殊形式的资本财产,即把全部资本财产分为旅游资源和其他财产一方面,如果把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出售,所有者购买其他形式的资本财产并按资本利率取得收人。另一方面,如果把旅游资源保存,在旅游资源价格随时间增长的情况下,所有者可以预期旅游资源作为资本的收益的增加。合理的最优价格(从而合理的旅游资源资本收益)给所有者合理保存(从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激励。式中:p为最优价格,c为边际开发成本,u为边际使用者成本*旅游资源所有者的决策资料来源:张帆. (1998).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pp124MCt为T时刻边际开发成本,UC为边际使用者成本,ye为企业不考虑使用者成本时的开发量, y0为考虑使用者成本时的最优开发量。假设旅游资源销售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对旅游资源价格无任何影响力,价格pt是一条水平线。*1.22 可再生资源定义可再生资源是其存量可以持续地补充的资源。可再生资源,或以草原类和森林为代表的有生命的动植物群体的生存、发展和衰亡,主要取决于其群体总数(Population对于人类也称人口)的规模或尺寸、大小。可再生资源或生物物种的群体总数取决于两个因素:生物学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因素。可再生资源配置与非再生资源配置接近,其区别在于:(1)可再生资源往往由社会占有,模型的优化目标为社会利益最大化,由社会效用函数导出社会需求曲线,用社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围成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表示社会利益。(2)贴现率变为社会贴现率。(3)资源开发无中止时间限制。(4)增加可再生资源自然增长率变量。*沙发尔模型假设有某种生物性公共旅游资源,其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源的增长率和资源群体数量或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再生资源的存量、流入和流出 图为:资料来源:张帆. (1998).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pp139*旅游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沙发尔模型建立了资源存量和存量增长之间的平均关系。平均关系不是指短期存在的关系,而是指长期平均关系,在长期,随机影响因素相互抵消。资料来源:张帆. (1998).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pp40右图横轴代表群体数量或存量,纵轴代表存量的增长。存量的增长是存量的函数:存量增长等于存量对时间的导数XA到XB的孤曲线是一条可持续旅游容量线,本期旅游量不影响下一期存量与旅游量。如果存量在( XA , X* )范围内时,则存量越大,存量的增长越大, ≧0;在( X* ,XB)范围内,则存量越大,增量越小, <0。XB是自然均衡点(Natural Equilibrium)XA是最低可生存存量(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最大可持续旅游容量等于 X**最优旅游容量假定:1.不考虑贴现,贴现率为0。即只考虑静态的有效可持续容量(Static Efficient Sustainable Yield);2.旅游价格固定,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3.单位开发活动量的成本固定不变;4.开发收益最终可以用出售门票数量与价格乘积来衡量。设为单位开发活动成本,为开发活动量,则开发总成本设为门票价格,为出售的数量,则开发总收益为其中,出售的门票数量是开发活动量的函数,因此,开发活动的收益和成本都是旅游活动量的函数。*开发活动量、旅游活动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E*是取得最大可持续使用量与最大总收益的开发活动量 。净收益在 点最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最大可持续开发活动量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即开发活动的边际成本为0(为一水平线)的情况下,才是有效开发量。在 点,总成本等于总收益,净收益为0 。*静态有效可持续开发量是使每一时刻的净收益最大的配置,每一时刻的净收益都相同。静态有效可持续开发量只是在假设贴现率为0的情况下的动态有效可持续开发量。当开发努力超过有效可持续旅游容量时,最初由于开发量增加净收益也增加。贴现率上升时,动态有效开发努力水平也上升,直至当贴现率等于无穷大时,动态有效捕捞努力等于,净效益等于零。*1.23根据旅游者支付意愿估算旅游资源价值:旅行费用法旅行费用法是旅游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旅行费用和旅游人数的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得到旅游者的需求曲线,即支付意愿线,或边际效用曲线,进而可以估计出旅游者的效用水平,最终可以估算出旅游吸引物和景点的价值。旅行费用法的公式为:其中,Q为旅游需求量,用旅游人数或出游率来表示,TC为旅行或旅游费用。*旅行费用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个代表的TC的计算公式为:为旅游者交给旅行团的费用,为旅游者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天数,为旅游者个人月收入,为旅游者在目的地过的夜数,为旅游者本次除该旅游地外,到其他旅游地的数目。在对时间变量的处理上,认为旅游者可以在游憩时间和收入之间进行自由的替代,即时间的机会成本与工资率有关,时间机会成本系数采用国际公认的、常用的0.33。*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分析根据李巍、李文军等人的调查,问卷取样工作共持续了10天,共发出样卷978份,其中有效卷880份,有效率90.0 %,每天的取样情况 为:日期 TN N 日抽样率P %07-18 5641 48 0.85107-19 5953 54 0.90707-20 5443 75 1.37807-21 5434 108 1.98707-22 6588 155 2.35307-23 6279 113 1.80007-24 6866 83 1.20907-25 5821 90 1.54607-26 5596 105 1.87607-27 5254 49 0.933注:TN 为旅游者总数, N 为样本数。资料来源:李巍, & 李文军. (2003). 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问卷还涉及旅游者的旅游费用情况,旅游费用与旅游者数量关系 如右图:注: [ Ci , Ci + 1 ]为旅行费用的分段区间; Ni 为区间[ Ci , Ci + 1 ]内的旅游者人数; Mi 为旅行费用为Ci 时样本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量; Pi 为旅行费用为Ci 时旅游者的出游的概率,百分比表示; Qi 为旅行费用为Ci 时单个旅游者的需求量。资料来源:李巍, & 李文军. (2003). 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Ci,Ci+1]/元 Ni Mi Pi/% Qi0~100 2 880 100 1100~200 21 878 99.77 0.9977200~300 78 857 97.39 0.9739300~400 98 779 88.52 0.8852400~500 72 681 77.39 0.7739500~600 96 609 69.2 0.692600~700 77 513 58.3 0.583700~800 87 436 49.55 0.4955800~900 86 349 39.66 0.3966900~1000 35 263 29.89 0.29891000~1100 26 228 25.91 0.25911100~1200 17 202 22.95 0.22951200~1300 38 185 21.02 0.21021300~1400 21 147 16.7 0.1671400~1500 9 126 14.32 0.14321500~1600 31 117 13.3 0.1331600~1700 9 86 9.77 0.09771700~1800 7 77 8.75 0.08751800~1900 9 70 7.95 0.07951900~2000 2 61 6.93 0.06932000~2500 11 59 6.7 0.0672500~3000 16 48 5.45 0.05453000~3500 4 32 3.64 0.03643500~4000 16 28 3.18 0.03184000~5000 7 12 1.36 0.01365000~6000 3 5 0.57 0.00576000~+∞ 2 2 0.23 0.0023*根据公式 ,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可以得到单个旅游者的对九寨沟的意愿旅游需求曲线,回归结果如下:根据回归得到的方程,我们可以求得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该面积表示样本游客的消费者剩余和旅游费用,也即样本游客的九寨沟旅游价值。如果要进一步求得全体游客的九寨沟旅游价值的话,只需用样本游客的平均旅游价值乘以全体游客数量即可。*1.3 旅游资源经营中的委托代理成本1.31信息不对称不对称信息或信息偏在是指市场活动双方赖以决策的信息存在不全面、不对称,不真实和不完善的情况。主要有以下4种情形:(1)信息不全面(少)。指用于决策的信息不够用,数量不够,这使对问题的认识不全面,会导致片面性决策。(2)信息不对称(斜)。指用于决策的信息不是决策问题本身所需要的信息,可能是相关的但不是决策问题本质上需要的信息。或者信息以一种扭曲的形态出现,掩盖了本质现象。这时信息和信息需要的对应性出现了偏差,可能导致张冠李戴式的决策。(3)信息不真实(假)。指用于决策的信息失真,这种失真可能是由于事过境迁,环境已经改变,也可能决策者认识能力有限,误解情况与现象,或可能由于竞争对手掩盖真实,投放烟幕弹。无论那种情况造成的失真信息都会导致错误性、盲目性决策。(4)信息不完善(散)。指用干决策的信息结构不完整,只有总量信息没有结构信息,或只有部分结构信息没有总量信息,或缺乏事物内在联系、因果关系、运行机制等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信息,极易导致非本质性决策。*由于市场价格体系不能保证市场活动主体获取完全的信息,不能免费提供这种信息,不能成为激励-约束的全部内容或手段,于是出现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或称信息偏在。这种不对称首先表现在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些市场卖方信息多于买方。其次不对称信息表现在市场活动者和市场规制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1.32不对称信息引起的低效率(1)阿克罗夫(Akerlof)的“次品市场(Market For Lemons)”在竞争性的车辆市场上,不同车之间的价格差异往往使消费者获得一辆次品车的可能性更大。(2)逆向选择(Diverse Lection)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差异性或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3)道德风险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即是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益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4)开发性风险*1.33对单一景点的规制及其成本右图是成本递减景点的边际成本收费形式D是需求曲线,AC是平均成本曲线,MC是边际成本曲线。在M点,景点生产达到帕累托效率价格pp是帕累托效率的边际成本收费定价。成本递减景点如果采用边际成本收费方式,就会出现亏损,影响到财务的稳定性。如果政府对景点的补贴,将会出现如下委托代理问题:(1)补贴额大,财政压力过大。(2)使景点无进取心,内部效率降低。(3)可能会导致腐败行为的出现。*1.34旅游景区委托代理成本旅游资源经营权合理价格构成设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期限为年,假设在该年限内,旅游资源的利用每年产生相等的租金收益,折现因子为市场利率,则经营权转让价格为在折现因子既定的前提下,经营权的转让价格大小完全由旅游资源每年所产生的租金大小尺决定。*旅游资源的租金示意图图中:S2:由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成本所构成的边际成本曲线,S1:由资本、劳动及旅游资源三种要素成本所构成的边际成本曲线,D:市场需求曲线,E点:产品的市场供需均衡点,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 和 。资料来源:黄秀娟. (2006).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价格过低的经济学分析. 价格月刊(5).*旅游资源委托代理成本分析资料来源:黄秀娟. (2006).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价格过低的经济学分析. 价格月刊(5).图中:D1:真实的市场需求水平D2:虚假的较低需求水平S1:真实供给曲线:虚假的供给曲线*2. 旅游目的地*2.1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2.11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2.12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推导基于信息增长的推导模型假设有时间 时,在目标市场 中有 个人拥有的 信息,用V来表示D的信息拓展速度在时间 内,拥有信息的人数总共增长为:(1)根据微分方程(1),可以解出,其中c为常数当 时, (2)函数(2)的图像为一类似于Butler曲线。*基于生态动力学的推导模型根据Butler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所示曲线,假设:(1)在不给景区生态环境带来任何不利影响的前提下,目标区域旅游者数量(用“N”表示)有最大饱和值,此值称为靶区自然环境容量,用“K”表示,当游人数量达到K值时,游人数量不再增长,也即 。(2)游人数量N可以通过友人之间互相宣传与结伴而形而增加,因此,可认为单位时间游人数量增长量 与N成正比;同时,这个增长量又受到自然环境容量K的限制。(1)式中, 为单位时间游人数量增长量, 定义为游人数量瞬时增长率,或游人数量增长的速率; 称为剩余空间将(1)式积分,得到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式模式的积分形式:(2)其中, 为自然对数的底,K,的定义同前。新出现的参数 ,其数值 。*2.2目的地潜在产出的测量目的地的供求模型*(一)生产函数法(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PFA)认为,产出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第一,劳动投入L;第二,资本投入或现有资本存量K;第三,技术进步率T 。当投入指劳动(L)、资本(K),得到最大产出P时,则生产函数为:当投入还包括土地(E)时,公式可扩展为:*对于目的地而言,旅游产出依赖旅游资源,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技术进步,如果目的地生产具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性质,那么其生产函数为:其中, + + + + =1*(二)增长率推算法(Growth Rate Extrapolation Method,GRE)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潜在产出增长率在长期或至少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是恒定的。(三)相关因素分析法是找出影响目的地旅游生产的各种主要因素以及它们与旅游总产出的数量关系。(四)最优规划法最优规划,一般可以通过比较经济活动中投入的成本与产出的效益来进行,大体有2种基本途径:在投入一定的生产成本时,得到尽可能多的效益,使产出的效益最大化;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效益时,消耗尽可能少的成本,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问题假设一个企业生产4种产品 , , , ,企业的效益与这4种产品的函数关系为:该企业生产4种产品需要投入Y1,Y2两种资源,其中,Y1资源的单位价格为25,且只有M单位;Y1资源的单位价格为15,且只有N单位。企业资源投入与这4种产品的函函数关系为:A资源B资源该企业的生产最优规划问题,即效益最大化问题可以写为:*成本最小化问题该企业投入2种资源Y1,Y2,企业的成本与这2种资源的函数关系为:该企业投入2种资源生产4种产品 ,,,,其中,生产产品的收益函数为生产产品的收益函数为生产产品的收益函数为生产产品的收益函数为该企业的生产最优规划问题,即成本最小化问题可以写为:*3. 旅游地区域竞争与合作*3.1景区和吸引物竞争模型3.11线性模型假设有两吸引物 、 ,只有一个市场M,由引力模型则:*3.12戴利. L. 利夫模型戴利. L. 利夫利用引力模型建立一个零售场所定位模型,用来预测一名旅游者从具有特定规模和位置的商场所能获得的获得的利益。由于必须考虑到其它竞争者的吸引,他提出比率 ,表示在有N家商店的前提下,来自I地区的消费者到特定购物场所J的可能性。*3.13Cesario & Knetsch(1976)综合模型Cesario And Knetsch(1976)将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综合考虑,即将旅行产生模型和旅游分布模型的特征合二为一,提出了一个综合模型:由Wilson模型得:为游客产生模型,即客源地I所产生的旅行次数(游客量); 为游客分布模型,即目的地J所能得到客源。*3.14吸引圈-张凌云模型根据目的地类型的分布,可以识别出城市型目的地和胜地型目的地两种类型,并分别观察其对市场的吸引范围及其空间特性。假定吸引量Q与距离二有层次。假设G均质,则 、 、 一定,设,在三维空间,以人口密度系数P修正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在各个方向上的总吸引量为:*3.15等游线等游线也称等意愿线由设 、 一定,则可以估算 与 的关系:*3.2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基础3.21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完善。该学说把区域分工、区域贸易与生产要素禀赋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差异,并由此决定了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和组织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合作,可使区域合作的内容和结构取得优化,进一步提高由合理的区域经贸合作所带来的比较利益和综合效益亚当·斯密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国家都有利。*3.2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在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提出和阐述了比较成本优势学说。斯蒂格利茨认为比较优势的存在有四个基础:①自然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等地理因素;②后天的禀赋,即资本和一个国家发展的人才、技术;③优越的知识,包括技术优势,可能因历史的偶然因素造成,也可能由有意的政策导致;④专业化,它可以使其他方面都相似的各区域产生各自的相对优势。3.23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认为贸易双方之间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最终水平,进而决定了国际贸易总利益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割。要在国际贸易中寻求竞争优势,我们必须找到外国人对我国需求最大的旅游产品。*3.24国家竞争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取决于迈克尔·波特“钻石结构”系统中的诸因素,这就是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项,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学科领域 理论名称 代表人物 理论要点简要 应用与借鉴 战略与政策国际贸易学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 亚当·斯密:分工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 转变传统的资源禀赋观念集中优势力量发展资本、技术、人力等高级生产要素 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研究机构和人才加强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研究机构和人才加强培养相互需求理论 廉价学派约翰·穆勒 贸易双方之间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最终水平,进而决定了国际贸易总利益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割 挖掘对旅游产品需求最大的市场开发新产品吸引市场发展区域合作 目标市场挖掘高质量旅游产品的开发区域与国际旅游合作区域旅游竞争理论基础及启示资料来源:李仲广(2007),加快辽宁旅游强省建设:战略与政策研究,辽宁省旅游局项目,pp83*资料来源:李仲广(2007),加快辽宁旅游强省建设:战略与政策研究,辽宁省旅游局项目,pp83管理学 竞争战略理论 迈克尔·波特 对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柱产业、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对手、机遇与政府六种要素的分析 生产因素:旅游资源;高级旅游生产要素包括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旅游设施,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力、旅游研究机构等国内需求:旅游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组织与竞争对手:旅游市场的竞争对手分析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一类是直接从旅游消费中获益的行业,包括零售(工艺品、纪念品)、银行保险、娱乐休闲活动、短途旅行门票、个人服务(报刊、洗衣等);另一类是从旅游消费中获益的其它行业,如公共服务(卫生、安全、环境等娱乐、体育服务等)、出版印刷、食物燃料、制造业和批发业(服装、照相和体育用品等)、旅行基础设施和设备机遇: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对旅游研发的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完善、制定合理完善的政策法规等 1、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研究机构和人才加强培养2、目标市场分析3、旅游市场竞争对手分析4、重构旅游业生产价值链,以形成网络式发展布局5、抓住机遇充分利用ITC技术,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生产力价值链分析 企业系统的整合与分解 旅游业价值链的构建要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为目标,以旅游业中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为中心,与相关企业形成纽带关系,以发挥规模经济、协同效应、联合营销、信息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 1、打破区域间的行政界限,让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2、积极推动旅游服务一体化、交通体系化和信息联动化,实现网络的协调效应“五力模型” 对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五种市场力量的分析 旅游企业分析其产业组织结构的工具 提高竞争力;识别竞争对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管理学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旅游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强调通过竞争来促进集群产业的效率和创新,从而推动市场的不断拓展,繁荣区域和地方经济。 鼓励竞争,制定相关政策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SWOT分析模型 韦里克 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 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客源优势劣势:旅游产品缺乏品牌 、产品品位低机会: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国内社会环境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大政方针战略的提出对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 奥运会的即将召开对旅游的拉动作用,加入WTO 使旅游业面临的重要机遇威胁:“入世”带来的挑战、其它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威胁 发挥竞争优势,抓住机遇,消除劣势,避开威胁PEST分析 对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四大类宏观影响因素的分析 准确认识所处的宏观环境 根据SWOT分析,科学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ASEB分析 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分析 对旅游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的分析 建设吸引物和景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公共环境,增加游客体验感受和意义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咨询集团 通过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的分析,确定竞争状态和战略方向 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制定市场战略 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制定市场战略资料来源:李仲广(2007),加快辽宁旅游强省建设:战略与政策研究,辽宁省旅游局项目,pp83*复习题*1.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之间具有什么关系?2.结合霍特林模型,说明一下非再生资源的经济学特征。3.结合沙发尔模型,说明一下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学特征。4.在景区价值测量中,常常使用到旅行费用法,请说明一下其原理。5.何为信息不对称?主要有哪些体现?何为逆向选择?何为道德风险?6.对完全垄断的景点实行规制会产生哪些可能后果?7.景区转让中会产生哪些委托代理成本?它们对景区定价有何影响?8.画出旅游目的地的供求模型图,请问,如果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目的地产出和价格有何变化?9.测量目的地产出的方法(生产函数)主要有哪些?10.根据景区和吸引物竞争模型,你认为景区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11.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哪些?它们对目的地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