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10章 旅游经济政策第一篇 旅游经济研究基础第二篇 旅游的供给与需求第01章 旅游经济分析的范围第02章 旅游经济研究的程序、方法与工具第03章 旅游需求的微观基础第04章 旅游需求预测第05章 旅游资源与目的地第06章 旅游供给及市场结构第07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贸易第08章 旅游经济效应分析第09章 旅游环境资源评价第10章 旅游经济政策第三篇 旅游经济效应、环境问题与政策工具本章结构1.中国旅游业与旅游经济政策1.1 旅游政策与旅游经济政策旅游政策是一系列法律、法规或政策,规范、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政策是一组工具,用于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旅游政策包括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整个过程1.11 旅游政策政策 对旅游的影响税收 影响经营成本或旅行成本利率政策 影响成本和利润率双边航空协议 决定外国游客的入境环境政策 限制景色迷人但比较敏感的地区的发展和进入海关和移民政策 能促进或阻碍国际访问通讯政策 限制使用某些广告媒介最低工资政策 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福利政策 能够影响劳动队伍的性质和行为教育政策 能够影响劳动队伍的质量文化政策 能够影响自然遗产的保护外国投资政策/规定 能够影响投资资本的供应地方规划政策/议事程序 能够限制或鼓励旅游设施的开发国家/省/地方政策:为主要的公用设施(如体育场、会议中心、博物馆和公园等)提供资金 能够显著影响目的地的魅力基础设施政策 能够给参观目的地的游客带来安全、或者限制目的地居民到国外旅行货币兑换政策 直接影响目的地的成本竞争能力法律系统 确定保护消费者/参观者的立法(例如没有达到广告宣传的服务质量而担负赔偿责任)资料来源:Goeldner等(2003). 旅游业教程: 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 (贾秀海, Trans.). 大连,中国: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p. 4081.12 旅游经济政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的作用 具体例子征税 政府可以通过征税取得收益,纠正旅游市场失灵问题政府支出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旅游营销等政府支出推动旅游业发展作为一个供给方 政府也作为铁路、码头以及国家公园等设施的经营者参与旅游活动制定规则与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法令、法规为旅游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安全 政府还提供公共安全服务旅游经济政策的目标旅游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可能是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福利贡献最大化(OECD,1967)。贡献目标包括:最优化对国际收支的贡献为地区发展或地区经济平衡增加量点提供就业再分配和提高收入对社会经济福利的贡献创造财政收入来源1.2 旅游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第一原理: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市场的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着竞争性均衡,那么这种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第二原理:如果存在完全竞争市场并且满足有个人效用函数(凸的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函数(凸的生产函数)的某些条件,那么可以通过资源在个人之间的合理再分配,竞争性均衡的结果可以实现每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完全竞争指具有五个特征的一种制度:商品具有同质性有大量(无限)的主体主体之间没有任何协议自由进入和退出对于价格具有完全信息受影响 正负效应 效应类型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 环境效应以个人为主 正效应 交通发展,新娱乐设施和商店的建设,资产升值 正面的示范效应(比如健康生活方式的模仿,教育) 视觉改善负效应 资产贬值,通货膨胀 交通和人流阻塞,高犯罪率,负面的示范效应 视觉和景观破坏(视觉污染),噪音,空气和水污染,垃圾政府和集体福利 正效应 增加直接和间接的税收收入 文化价值提升,迁移损失减少 动植物的保护负效应 不过不存在使用者付费系统,需要投入资金维护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 针对旅游制定政策:保健服务,防火,卫生系统和垃圾处理方面 动植物的破坏2.旅游经济政策工具2.1 旅游收费2.2 旅游税收部门 税种名称 纳税人 编号出入境税 居民离境税/外国人离境税 消费者 T1签证/旅行许可 消费者 T2航空旅行 航空旅客税 消费者 T3机票税 消费者 T4航空公司燃油税 企业 B1机场/海港/公路口岸 离港税 消费者 T5机场服务税 消费者 T6机场安全税 消费者 T7机场停车费 消费者 T8中转税 消费者 T9驮运/翻山费 消费者 T102.21 旅游税收的类别边境酒店/住宿设施 夜宿床位税 消费者 T11床位税 消费者 T12占用税 消费者 T13差额增值税 消费者 T14附加税 消费者 T15销售税 消费者 T16服务税 消费者 T17周转税 企业 B2酒店与餐馆税 消费者 T18临时住宿税 消费者 T19酒店住宿税 消费者 T20住宿税 消费者 T21边缘福利税 企业 B3工薪税 企业 B4关税和国产税 企业 B5餐馆 餐馆销售税/增值税 消费者 T22酒类税费 企业 B6公路 通行费 消费者 T23燃油税费 企业 B7租车 市/地方税 消费者 T24购置费 企业 B8汽油/柴油税 消费者 T25游艇 购买税 消费者 T26特别附加税 企业 B9旅游交通税 消费者 T27旅游吸引物 旅游景点税 消费者 T28增值税和消费税 消费者 T29培训 企业培训税 企业 B10职业税 企业 B11环境 生态旅游税 企业 B12碳(排放)税 企业 B13垃圾处理税 企业 B14赌博 赌博税 企业 B15娱乐场所税 消费者 T302.22 旅游税收政策的经济学分析解决旅游外部性的直接方法之一就是征税。如果生产行为导致外部不经济,可以通过引入正的税收消除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如果生产行为导致外部经济可以通过引入负的税收(实际是一种补贴)消除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旅游税收对于市场均衡的影响图2.3 旅游产品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一种直接的控制措施,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设定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和最低限价(Price Floor)。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自然垄断情况下的价格管制3.旅游经济政策分析评价的工具3.1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旅游经济政策的分析评价的基石就是成本效益分析(benefit-cost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就是要度量、估计各个政策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政策分析的结果最终推荐某个方案,就是因为该方案的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高于其它方案。本节主要是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的框架来分析第二节中提到的税收问题和价格管制问题,以展示成本效益分析的逻辑;其二就是具体分析一下国内旅游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旅游扶贫问题和旅游就业问题。3.11 旅游政策分析的程序美国政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提供了一个政策分析程序的指南,把政策分析分为五个步骤:Step1:陈述政策的基本原理或者政策的目标Step2:清晰表述政策分析中的假定条件Step3:评估各个备选方案(包括项目的规模、使用的方法和涉及的部门等);Step4:识别并度量方案实施的成本和收益Step5:检验研究的结果Bardach, Eugene(2000)做了一些完善和补充,提供了一个更为完备的八步分析程序,具体如下:Step1:定义问题Step2:收集证据Step3:选定做出决策所依据的标准Step4:构建备选方案Step5:预测每个方案的结果Step6:解决权衡的问题Step7:提出推荐方案Step8:总结描述整个政策制定过程3.12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逻辑成本效益分析主要需要度量三个指标:净收益(Net Benefits)、收益/成本比率(Benefit/Cost Ratio)和回报百分比(Percentage Rate of Return)。净收益=总收益-总成本;收益/成本比率=总收益/总成本回报百分比=100%×(总收益-总成本)/ 总成本3.13 旅游税收的成本效益分析旅游景区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例子边际私人成本 MCp = 10+Q边际社会成本 MCs = 10+1.5Q需求曲线为 P = 100-Q在这个例子中,私人均衡数量为45,而理想的社会均衡数量是36。也可看到私人均衡产生的净收益是1518.75元;社会均衡产生的总收益是1620元,二者相差了101.25元。这个例子表明,对旅游生产者征税可能提高生产者的成本,进而实现一个帕累托最优。决定征税的多少MCp(36)=10+36=46MCs(36)=10+1.5×(36)=64所以理想的税收Tax=64-46=18发现新的均衡由于对旅游景区征税18元私人的供给曲线变为P=28+Q需求=供给100-Q=28+Q72 =2Q36 =QP =28+Q=28+36=64计算各种剩余消费者剩余CS=1/2×36×(100-64)=648政府剩余GS(税收收入)=18×36 =648私人剩余PS=1/2×36×(46-10)=648外在性剩余ES=C+F+M =-1/2×36×(64-46)=-324总收益=CS+GS+PS+ES=648+648+648-324=16203.2 经济效应分析方法旅游直接就业与旅游间接就业3.21 旅游就业分析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1988-2007)旅游就业量的测算3.22 旅游扶贫政策旅游扶贫研究的发展国外旅游扶贫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旅游的经济研究和影响研究中,关于旅游经济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旅游乘数效应研究为代表,贫困作为影响旅游乘数效应和经济作用发挥的一个因素出现在相关研究文献中。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旅游业作为反贫困的一种方式,引起了旅游学者和政府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1999 年 4 月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了 PPT(Pro-Poor Tourism)的概念,将旅游发展与消除贫困直接联系起来。PPT 研究直接以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结合旅游理论和反贫困理论,研究贫困社区、贫困人口的特点及其在参与旅游、获取发展机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增加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和提高旅游对贫困人口生活的积极影响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旅游业对于扶贫的适用性很多高品质的自然和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在贫困地区,这为旅游扶贫提供了前提条件旅游的污染和环境破坏比工业项目要小旅游业具有乘数效应,产业拉动性强,可以全面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扶贫的效果增收与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城市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本章小结旅游市场通常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旅游市场中的垄断和进入障碍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异质性是旅游产品的一个典型特征,某些旅游资源具有的独一无二性、不可替代的特性,这促进了垄断力量的形成;由于旅游产品购买之前无法体验、试用,所以旅游市场上旅游商品的信息是不充分、不对称的;由于大多数的旅游资源(山水风光、风俗文化等)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此外旅游消费具有可分享性和非排斥性,所以多数旅游产品也有“共用品”的属性。上述特征揭示了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本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旅游政策工作:旅游收费、旅游税收和旅游产品价格管制。第三节介绍了对旅游政策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成本效益方法和旅游经济效应分析,简要介绍了中国很多地区推动的旅游就业政策、旅游扶贫政策的适当性和实施效果。复习题政府可以在旅游经济活动中起到什么作用?举例说明旅游市场不完全的原因。旅游外部性有哪些类别?分析一个精心设计的旅游税收政策是如何纠正旅游市场中的外部性现象的?分析用价格管制政策管理一个大都市(例如上海)的酒店市场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什么情况下是合理的?讨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旅游扶贫政策的适用性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