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旅游容量测算 课件(共24张PPT)-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旅游容量测算 课件(共24张PPT)-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旅游规划与开发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旅游容量测算
概念引入:
何谓旅游容量?
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一、旅游容量定义
■空间容量
■设施容量
■生态容量
■社会心理容量
旅游容量
01
02
03
04
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旅游容量
最大承载量
最大承载量
空间承载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旅游资源依存的游憩用地、游览空间等有效物理环境空间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设施承载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景区内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服务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生态承载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景区在生态环境不会恶化的前提下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心理承载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无不良心理感受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社会承载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景区周边公共设施能够同时满足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需要,旅游活动对旅游地人文环境的冲击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空间承载量&设施承载量
生态承载量
社会承载量
心理承载量
瞬时承载量
日承载量
最大承载量
校核
测算
二、旅游容量测算
测算出空间承载量和设施承载量,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大承载量的基本值;在此基础上,以生态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等方面的指标或经验值作为参考。
瞬时承载量核定
式中:
Xi——第i景点的有效可游览面积;
Yi——第i景点的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当景区设施承载量是景区承载量瓶颈时,或景区以设施服务为主要功能时,其瞬时承载量取决于瞬时设施承载量,瞬时设施承载量D1由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Dj——第j个设施单次运行最大载客量,可以用座位数来衡量。
日承载量核定
式中:
T——景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
t——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
Z——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即Int(T/t)为T/t的整数部分值。
当景区设施承载量是景区承载量瓶颈时,或景区以设施服务为主要功能时,其日承载量取决于日设施承载量,日设施承载量D2由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Dj——第j个设施单次运行最大载客量;
Mj——第j个设施日最大运行次数;
a——根据景区调研和实际运营情况得出的人均使用设施的个数;
通过系数a去掉单一旅游者使用多个设施而被重复计算的次数。
日承载量核定
当旅游者在景区有效开放时间内相对匀速进出,且旅游者平均游览时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时,日最大承载量由以下公式确定C:
式中:
r——景区高峰时刻旅游者人数;
t——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
t0——景区开门时刻(即景区开始售票时刻);
t1——景区高峰时刻;
t2——景区停止售票时刻。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文物古迹类景区 空间类型 核心景区 洞窟等卡口 游步道
八达岭长城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1-1.1 m2/人 — —
故宫博物院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0.8-3 m2/人 — —
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 0.5-1 m2/人 2-5 m2/人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文化遗址类景区 空间类型 遗址核心区 游步道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2.5-10 m2/人 1-3 m2/人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古建筑类景区 空间类型 核心景区 其他区域
黄鹤楼、永定土楼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1-3 m2/人 >2.5 m2/人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古街区类景区 空间类型 核心景区 其他区域 保护建筑 游步道
周村古商城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2-5 m2/人 1-2 m2/人 0-30 人/栋 2-5 m2/人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古典园林类景区 空间类型 游步道 其他区域
颐和园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0.8-2 m2/人 >60 m2/人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山岳类景区 空间类型 核心景区 游步道
吉林长白山景区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1-1.5 m2/人 0.5-1 m2/人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主题公园 空间类型 核心景区 核心游乐项目等候区
中华恐龙园 人均空间承载指标 0.5-1 m2/人 0.5-1 m2/人
包括但不限于:
a)景区面积;
b)有效游览面积;
c)年均客流量;
d)停车场停车位数;
e)景区周围缓冲区承载量;
f)绿化面积标准;
g)噪声管理标准;
h)垃圾最大处理量。
旅游容量测算需获取的资料
(1)合理分配游憩用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和旅游管理用地等。
(2)将旅游者人均占路长度、人均占地面积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基于人文旅游资源或自然旅游资源不同的敏感度、旅游时段、旅游淡旺季等不同特性进行针对性控制。
(3)景区投资规模和强度与内外交通运载能力和便捷度、景区供水供电能力相匹配。
(4)景区食宿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5)加大景区安全卫生设施投入,提高景区垃圾处理率,保持景区的安全和卫生。
三、旅游容量控制
空间承载量和设施承载量
(1)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削减污染源;完善环保措施,提高环境净化能力。
(2)旅游活动不对景区所在地的空气、土壤、水、植被、野生动物等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3)旅游活动不对景区所在地的景观多样性、差异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三、旅游容量控制
生态承载量
(1)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社会经济背景、人口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心理舒适度。
(2)着力提高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旅游经济和旅游环境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旅游地居民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开放度和舒适度。
三、旅游容量控制
心理承载量和社会承载量
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旅游容量包括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
旅游容量的测算应将空间承载指标和设施承载指标代入适合的公式进行测算,确定基本值;再根据生态承载、心理承载、社会承载指标进行校核。
小结
课程微作业
选择一个旅游景区进行旅游容量测算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