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六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旅游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波及分析,了解旅游产业类别与旅游收入构成,了解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熟悉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指标,了解旅游业的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本章难点→ 旅游业的产业波及效应主要内容:1 旅游收入及旅游卫星帐户2 旅游产业关联3 旅游产业波及效应及分析一、旅游收入的概念及分类1、旅游收入的概念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以年、季、月为计算单位),通过销售旅游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也就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设备设施、交通工具、旅游劳务和旅游购物品所换取的货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按照国际惯例和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旅游统计建议草案”为标准,测定、计算旅游收入,它具有明显的分类、范围、方法、时间和币制上的特征。“旅游统计建议草案”标准(1)分类。从全球范围看,旅游收入可分为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两大类。(2)范围。包括一日游和过夜游。一般国际交通费用不列入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收入之中。美国以交通工具的国家属性作为取值标准。(3)方法。抽样统计。实行向旅游消费者直接取值的“买方统计”。抽样统计可细分出旅游者的目的、动机、身份、年龄、性别、职业、出游方式和消费数额等群体特征。(4)时间。旅游收入均按年、季、月为时间段,累计测算(5)币制。世界旅游组织以美元为单位统计世界各国的旅游收入。 本国统计国内旅游用本币,国际旅游用美元,国内旅游总收入用本币。2、旅游收入的分类(1)按旅游收入来源分: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注意: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者总支出 ― 国际间交通费― 外国旅游商或代理商的收入由于汇率的经常变动,同量的外汇收入在不同时期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国际旅游收入数额上就会有差异2、旅游收入的分类(2)按旅游需求弹性分: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基本旅游收入来源于旅游交通、食宿、旅游景点等部门,这些部门旅游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通常较低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旅游部门通过向旅游者销售非必需或非基本的旅游产品(这类产品以服务为主,如保健、修理、邮电、咨询、购物、娱乐等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由这类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都较大2、旅游收入的分类(3)按向旅游者提供的产品形态分:商品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4)按旅游企业的性质分:旅游住宿收入、旅游餐饮收入、游览收入、旅游交通收入、旅游商品收入、邮电通讯收入、医疗保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二、旅游收入的指标体系1、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是指经营国内旅游业务而取得的本国货币收入。一定时期一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多少反映一国国内旅游发展的状况。二、旅游收入的指标体系2、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外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劳务所获得的外国货币收入总额,也是国外旅游者入境以后全部消费支出的总额。国际旅游收入是衡量一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该国旅游创汇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在国际旅游业中,它常被用于同外贸商品出口收入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比较,以说明一国国际旅游收入在全部外汇收入中的地位和对弥补国家外汇收支平衡所做的贡献。二、旅游收入的指标体系3、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企业和其他部门,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总额。它反映该国或地区旅游发展的总体规模和总体的经营成果。它包括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两部分,通常以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二、旅游收入的指标体系4、人均旅游收入平均接待每一旅游人次所获得的收入额。 反映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反映了该旅游目的地平均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5、人均外汇收入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接待每一海外旅游者人次所获得的旅游外汇收入额6、旅游外汇净收入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营国际旅游业务所获得的全部外汇收入扣除了旅游业经营中必要的外汇支出之后的差额与全部旅游外汇收入之比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1)接待的旅游人次数(2)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3)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4)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价格(5)外汇汇率的变化(6)通货膨胀(7)统计因素三、旅游卫星账户1、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2、编制TSA的相关概念3、测算方法(1)旅游供给。运用投入产出账户,第一步,识别能够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第二部,计算比重;第三步,将与旅游相关的各行业的旅游供给相加,得到旅游总供给。(2)旅游需求。运用国内和国际旅游调查的数据。(3)旅游业的增加值。(4)旅游就业岗位。4、旅游卫星账户的作用1.旅游卫星账户(TSA)的发展90年代初,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开发合作组织(OECD)就旅游业对社会经济重要性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着力解决了如何描述旅游经济以及如何测度旅游对经济的影响等难题。WTO、OECD、欧共体统计局和联合国统计司合作进行编制《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设置了一系列全球标准和定义来测量旅游对GDP、就业、资本投资、税收等等的贡献,以及旅游业在国家收支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新西兰、瑞士、波兰、美国等国相继进行了旅游卫星账户编制的实践。他们大部分以《框架》为基础,并根据本国的及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补充。世界旅游组织在世界各国大力推广其应用,分别于2000年和2008年颁布了《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Recommended Methodological Framwork,简称 为TSA: RMF),指导各国开发旅游卫星账户,更好地揭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旅游卫星账户概念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tar Account)简称TSA。它是指在国民账户之外,按照国际统一的国民账户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单独设立的一个附属账户或虚拟账户。由于它像卫星围绕行星(国民账户)一样存在和运行,故称为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tar Account)简称TSA它通过将所有与旅游消费相关的部门中由于旅游消费而引致的产出部分分离出来(即把与旅游业有关的相关部门的旅游增加值记入该账户中),单独列入这一附属账户来测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旅游卫星账户(TSA)核心概念的界定旅游:是指人们在任何时候,为了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等活动,或是为了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国(地区)到其他国家(地区)连续居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且不以其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为主要目的的行为。一般来说,国内旅游要求旅游者离开常住地80公里(加拿大旅游局将把80公里调整为40公里);国际旅游则不必考虑旅游者离开常住国的距离远近。旅游行业:是指对旅游者消费行业依赖性较强的行业。旅游消费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行业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娱乐业等。旅游产品:是指那些市场消费主要来自旅游者的商品和服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包括:住宿设施(汽车旅馆、宾馆、宿营账篷及其他住宿设施)、餐饮服务(住宿设施内提供的餐饮服务、餐馆和其他餐饮服务)、交通工具(飞机、铁路、轮船、出租车等)、旅游服务机构、娱乐场所等。旅游供给与需求:全社会生产的旅游产品称为旅游供给;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总花费称为旅游需求。一般来,旅游供给应大于旅游需求。旅游业增加值:因出售旅游商品和提供旅游服务而增加的价值,称为旅游业增加值。旅游就业岗位:指从事旅游产品生产的岗位,是能够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包括专职、兼职和自主创业等。4.测算方法(1)旅游供给测算.运用投入产出账户,第一步,识别能够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第二部,计算比重;第三步,将与旅游相关的各行业的旅游供给相加,得到旅游总供给.(2)旅游需求测算.两个以上的旅游调查,计算旅游需求。运用国内和国际旅游调查的数据.(3)旅游业的增加值.(4)旅游就业岗位.5.卫星账户的编制与数据来源(1)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国家中央银行,以及全国性的旅游业协会。(2)能够提供这方面信息的单位,如旅游企业以及其他公共部门等等。(3)旅游信息的使用者,除了国家旅游局管理机构之外,包过负责编制国民账户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单位等等。(4)旅游企业的参加与合作,或者更为确切些说,各全国性旅游行业协会的参加与合作。6.旅游卫星账户的作用旅游卫星的功能和作用 (1)为测量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提供可信的数据。 (2)为组织旅游经济统计数据提供一个标准框架。 (3)作为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认可的新的国际标准。(4)在设计和制定与旅游发展有关的经济政策方面,是一有力的工具。 (5)可提供可信数据去评价旅游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6 )可提供信息去评价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格局。第二节 旅游产业关联一、产业关联概论产业关联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先提出。产业关联理论是借助投入产出表等对产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上的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旅游产业关联分析是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方法。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投入产出法解决。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一、 产业关联的概念(一)产业关联(二)产业关联理论(三)旅游产业关联关系1.产品和服务关联2.生产技术关联3.投入产出关联4.劳动就业关联5.投资关联二、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单向关联和多向关联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三、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指标(一)直接消耗系数(二)间接消耗系数(三)完全消耗系数(四)影响力系数(五)感应度系数第三节 旅游产业波及效应及分析一、旅游业的投入结构旅游业可分成广义旅游业和狭义旅游业。狭义旅游业,我国主要是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旅游业指,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分析产业关联和波及以狭义旅游业口径为宜。产业关联和波及分析可以借助投入产出表进行。但统计部门编制的投入产二、旅游业的销路结构产品的销路结构指产品的分配(销售)去向。它通过各部门的分配系数来度量。旅游业对某部门的分配系数,就是旅游业分配(销往)给该部门消费的旅游服务产品占全部旅游服务产品的比重。通过分配系数可以知道旅游服务产品的流向及比重,从而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和制约程度。三、旅游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一)中间需求率中间需求率指国民经济对某一产业的产品的中间需求量之和与全社会对这一产品的总需求量“中间需求量+最终需求量”之比。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就越带有提供中间产品的性质。三、旅游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一)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率指某一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它反映了该产业的总产值中从其他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所占的比重。四、旅游产业波及(一)旅游业的波及线路(1)逆向波及线路(2)顺向波及线路(3)间接波及线路(二)旅游业的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产业影响力反映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的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出的变动的影响能力。例如某产业的影响力为 3,这意味着该产业每增加 1 个单位最终产品(增加值),将会推动国民经济增加 3 个单位的总产出。影响力的相对水平用影响力系数来表示:影响力系数大于或小于 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三)旅游业的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产业感应度反映某一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能力或程度。感应度的相对水平用感应度系数表示。感应度系数大于或小于 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四)旅游业的综合就业系数旅游业的综合就业系数表示旅游业每进行 1 个单位增加值的生产,直接需要投入的本部门的就业人数和间接需要其他部门的就业人数。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卫星账户及旅游收入的统计方法及影响因素,对旅游产业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从产业角度分析旅游相关产业及其关联方式;分析了影响旅游产业波及效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