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考点扫描】课标要求 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3.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5.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6.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7.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8.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考情分析 年份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2023年 11(1) 经纬网定位 2分2022年 11(1)、12(3) 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 2分2021年 2 经纬网定位 2分2020年 5 地球的运动 2分2019年 1 地球的运动 2分命题规律 本章是高频考点,主要考查经纬网、地球运动等内容;经常会结合国际热点事件来考查某一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及其所在地的四季变化情况、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和所处五带的范围等【考点精讲】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认识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太阳、月亮都是球体)→验证阶段( 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测量阶段( 是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体的人,人造卫星拍摄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 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且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月食发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日食不能);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等。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赤道周长约 ,表面积约 。 【参考答案】考点11.麦哲伦船队 加加林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3.6371千米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考点2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根据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简化制成的地球模型。地球仪示意图2.经纬网(1)经线与纬线比较项 经线 纬线形状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除南、北极外) 长度 所有经线 (约2万千米) 长度不相等,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关系 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极 除两极外,纬线都相互平行方向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 (2)经度与纬度比较项 经度 纬度图片 示意起始 位置 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 天文台旧址 0°纬线(或赤道)划分 方法 向东向西,各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E”),0°经线以西为西经(“W”) 由0°纬线(或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0°纬线以北为北纬(“N”),0°纬线以南为南纬(“S”)分布 规律 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战术小结东西经的判断方法(1)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180°经线以西为东经。(2)向东度数不断增大的为东经,向东度数不断减小的为西经;向西度数不断增大的为西经,向西度数不断减少的为东经。地球示意图半球划分(1)东西半球的划分: 和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 W向东到160° E是东半球,从20° W向西到160° E是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或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南北半球图 东西半球图东西半球分界线来源说明示意图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简记: ) 经纬网 书写经纬度坐标(1)确定度数。“横纬(线)竖经(线)”,纬线对应的度数为纬度,经线对应的度数为经度。在写地理坐标的时候,数字后面注意不要遗漏表示度的标识,即“°”。(2)确定南北纬(N、S)、东西经(E、W)。0°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记为“N”;向南增大为南纬,记为“S”;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记为“E”;向西增大为西经,记为“W”。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带字母。(3)写出纬度和经度。先写度数,后写字母,如20° S(或先写文字,后写度数,如南纬20°)。先写纬度,后写经度。【参考答案】考点22.(1)半圆 圆 长度都相等 赤道最长 南北 东西(2)格林尼治战术小结20° W 160° E 三六九,低中高考点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地球的运动比较项 自转 公转绕转 中心 地轴 太阳方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图片 示意周期 约24小时(或一天) 一年地理 意义 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参考答案】考点31.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自西向东易错易混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的一面为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为黑夜;而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2.四季的变化 地球公转位置、节气及对应日期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位置、节气及对应日期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或23.5° 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或23.5° S),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四季的划分 在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与之相反(如6、7、8月,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2)五带的划分 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分成五个带。 热带:终年炎热,获得的热量最多,有阳光直射现象,除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外,其他地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四季分明,获得的热量适中。 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终年寒冷,获得的热量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真题讲练】命题1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例1 (2021·安徽)风向和地形常常会给区域降水量带来显著影响。下图示意瓦胡岛地形以及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据此回答下题。瓦胡岛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参考答案】例1 B思维破冰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 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 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纬线(或赤道)。读图可知,图中的纬度是北纬度,因此瓦胡岛位于北半球;图中的经度是西经度,且该岛屿位于157.6° W经线以西,因此该岛屿位于西半球。变式训练图中四地,符合是(60° N,30° W)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变式训练 B命题2地球的自转例2 (2017·安徽)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参考答案】例2 C思维破冰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约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位置更东的更早看到日出,不同经度地方的时间早晚出现了差别,即出现时间差异。变式训练结合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图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B.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于是产生了昼夜现象C.要按自东向西的方向拨动地球仪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参考答案】变式训练 C命题3地球的公转例3 (2018·安徽)2018年3月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逢日出时部分代表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每天,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两会代表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现每天的升旗时间是不同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地形地势 D.海水运动【参考答案】例3 B思维破冰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绕转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每天的升旗时间不同,说明昼夜长短在发生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公转。变式训练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该时间段内,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有 ( )①合肥昼长夜短 ②合肥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变式训练 B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