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共21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共21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层次
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
价值
保护措施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间接价值
就地保护(最有效)
生物多样性
丧失原因
易地保护
课前提问
其他措施
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 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某些物种 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环境污染
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掠夺式利用
第3节 生态工程
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课时)
第四章 人与环境
本节聚焦
什么是生态工程?
为什么要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建设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理?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任务1: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提出生态工程?
2.生态工程概念?(原理、手段、结果)
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4.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有什么优点?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资料1: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还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合群落;
自生
任务2:分析材料,结合课本说出以下实例体现什么原理?
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资料2:移除湖泊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改善并创造有益于生物生长的条件,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任务2:分析材料,结合课本说出以下实例体现什么原理?
资料3:我过古代正是依靠“无废弃农业”物质循环再生保证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着生产能力。
或充分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循环
“无废弃农业”物质循环再生
废物利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任务2:分析材料,结合课本说出以下实例体现什么原理?
资料3:我过古代正是依靠“无废弃农业”物质循环再生保证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着生产能力。
或充分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任务2:分析材料,结合课本说出以下实例违背什么原理?
资料5:如果在某地区发展畜牧业,载牧量超过环境承载力时,会引起草原的退化;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蓝细菌等生物爆发)。
过度放牧
协调
考虑环境容纳量(K值)
资料4:我国西北一些地区降水量很小,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但曾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由于环境不利于杨树的生长,导致杨树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出现“灰色长城”。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资料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往往是生活方面的因素导致农民对森林、灌丛的过量砍伐,导致“前面造林,后面毁林”。
任务2:分析材料,结合课本说出以下实例体现什么原理?
资料7: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
各组分要有适当的比例,优化结构,改善系统功能
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有效选择并合理布设生物组分
②创造利于生物的条件
这是系统或工程能否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基础条件
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
自生
概念
理论基础
措施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自生
判断的关键
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和元素的转化率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循环
概念
理论基础
措施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循环
判断的关键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协调
协调
概念
理论基础
意义
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判断的关键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4.整体
整体
概念
理论基础
意义
系统建设以整体观为指导,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生态学原理,而且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
a.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并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b.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判断的关键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思考 · 讨论
讨论2. 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①“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②“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气候”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③“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结合起来,把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④“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整体”--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自生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思考 · 讨论
一、概念检测
1. 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基本原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
(2)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2.建设人工湿地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了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
C.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D.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养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C
练习与应用
(练习册P132)
【例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循环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自生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背协调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背循环原理
提高生物多样性
蓝细菌或藻类爆发超过环境容纳量
废物利用
需考虑社会和经济
整体原理
D
(练习册P132) 【例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
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的原则C.自生和协调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练习册P133)2.桑基鱼塘是指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自生 B.整体 C.协调 D.循环
D
废物利用
提高生物多样性
考虑环境容纳量
C
(练习册P133)3.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体现了 (  ) A.循环原理 B.自生原理 C.协调原理 D.整体原理
(练习册P134) 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 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自生原理 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中,往往将蔬菜棚与牲畜养殖场所连通起来提高经济效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
次生演替
循环
协调
D
优化结构,改善系统功能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练习册P134)7.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 (  ) A.整体原理 B.循环原理 C.自生原理 D.协调原理
(练习册P134)8.“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树种的多样性两个问题,这分别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原理和整体原理 B.协调原理和自生原理C.整体原理和自生原理 D.自生原理和整体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A
B
(练习册P134)10.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
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 a.自生原理 b.整体原理 c.协调原理 d.循环原理 A.b、d、c B.b、d、a C.d、b、a D.a、b、c
A
下节课前提问
目的
生态工程
原理
概念
优点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不同原理判断的关键字
生物多样性、创造利于生物的条件
废物利用,充分利用分解者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考虑环境容纳量
社会-经济-自然协调统一、优化结构改善系统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自生
循环
协调
整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